專頁
科技大觀園, 台北市。 70,490 個讚 · 64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 個打卡次。科技大觀園是充滿科學知識的寶庫,我們用有趣、容易懂的方式介紹科普知識和時事!知識就是力量!【科技大觀園】Q博每天幫你補充科學能量!有 IG、YouTube,訂閱追蹤追起來!
貼文
【大體解剖的歷史】 對很多人來說
死者入土為安
為何要提供自己的身體於死後讓人千刀萬剮呢?
那在19世紀與臺灣早期的醫生
又是如何學習解剖的呢?
讓我們一窺大體解剖的歷史 #大體老師
#無言良師
#更多科學知識盡在科技大觀園 文章來源: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RHDJ.htm
超連結 SCITECHVISTA.NAT.GOV.TW

科技部科技大觀園-無名屍與無語良師–大體解剖的歷史

在西方醫學歷史中,人體解剖向來都涉及了醫學活動的諸多面向,既是知性也是感性。它是學習人體結構組織知識的方法,也可磨練手術技能,又可從事研究。解剖課也是醫學生建立集體認同的關鍵課程,醫學生從此體悟自己的專業,也有人稱它是醫學的成年禮。醫者透過解剖成就他們的事業,而被解剖者是否有所成就?此外,解剖也往往涉及情感的面向 ─ 無論是思考生死,或是對於死者的感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