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柯文哲, 台北市。 1,993,415 個讚 · 60,128 人正在談論這個。 ECMO,外科重症,臺北市長,興趣是建立制度解決問題
貼文
這幾天,社宅是被熱烈討論的話題。我發現很多爭點,都存在著認知差異。
   
有人說:政府蓋社宅不應該期望回收成本,也不能設定自償率。但理想在現實層面,卻有實踐上的困難。
   
透過這一集的《今晚,我想來點真心話》、我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社宅應該設定自償率?」
   
臺北市社會住宅興建經費是由「北市住宅基金」挹注,必須以 #長期收支平衡為財務規劃考量、 要 #自負盈虧,所以當然不能不考量財務自償性。
   … 更多
又因為這筆基金是以 #融資方式 籌措,必須負擔龐大利息;於是106年起,我們就開始盤點興建中、及預計興建的36處社宅基地,還委託了專業財務機構來評估興建營運計畫的自償性。臺北市每個基地的評估結果都會因為 #各基地開發條件、 #經營管理成本、 #修繕成本呈現極大的差異。
   
臺北社宅的自償率,設定在55年後要回收興建成本, 「 #為什麼是55年呢?」 因為設定房子可用55年,另外還有修繕的支出。 政府蓋社宅是為了照顧弱勢,但實現 #居住正義,也不能變成無底洞、債留子孫。所以在臺北,負責興建的都發局有一本帳,細算各社宅的成本。社會局則有另一本帳,負責弱勢市民的租金補貼。
   
兩本帳拆開,讓各部門的責任更清楚,確保政府長期收支清楚且平衡,也確保未來可繼續蓋更多、更好的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在臺灣還是一個很新的議題,很多政策都在修正中進行。市民的意見,我們都傾聽。儘管最近批評大過鼓勵,但我相信隨著這段時間高熱度的討論,臺灣的社宅會有更清楚的目標與輪廓。我也相信,我們正朝著居住正義的理想,繼續往前走。
影片
留言
  • Renee Yu
    現在只想知道那個萬華的煙火跟鞭炮到底要放到幾點,連板橋都聽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