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頁
- 吳玉琴, 台北市。 5,617 個讚 · 2,316 人正在談論這個。吳玉琴第九、十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為社會福利(老人福利、長期照護)專業代表。
- 貼文
-
今天來自日本的在宅醫療專家「和田忠志」醫師 Tadashi Wada,撥出一整個上午,和社福界好朋友分享日本地域(社區)共生的理念與實踐。 日本和台灣的社會福利面臨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法規的制定與政府機關缺乏橫向管理機制,在服務對象部分也因身分或年齡的劃分,很難提供整合性的相關服務。 他舉出幾個服務類型面臨的轉型問題,包括:
1、… 更多 重症兒童(呼吸器依賴者)的照顧,因為需要醫療介入、家庭支持、教育提供等需要跨部會合作來改善服務品質,所以2016年由三個部會五個局處聯名提出一個提昇重症兒童服務的公告。 2、 2012年起介護保險制度修訂導入在地整體照顧的概念,強調失能老人不只需要醫療和介護,還需要提供居住、預防和生活支持,讓長輩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終老。2015由厚生勞動省老人保健科提出社區整合照顧計畫,且在2017年發展思維更進一步調整。 後來日本亦發現,家庭問題通常很複雜,也牽涉多樣需求,例如同時面臨經濟困難、介護和育兒問題;且這些複合性問題容易造成自殺的社會結果。 為了面對這些問題,目前日本政府已經訂出跨年齡、跨部門的”地域共生社會”的政策計劃,加強解決1社區問題、2社區聯繫;3加強社區支持4強化各專業人力的有效運用。 也在2017年完成”社會福祉法”的修法,要求市町村要自訂社區福祉計畫,並將地域共生理念入法,成為政策指導方針,並已於2018年4月實施。 和田醫師所在的千葉縣,從2004年開始創設核心社區生活支持中心,配置專責人力回應身障者和高齡者相關問題特別是虐待事件。
他特別日本沒有113,他們很羨慕台灣有這個機制。(我去年受邀去日本分享台灣113的制度) 台灣的民間社團機構充滿活力,我們確實也遇到法規和服務內容橫向溝通及專業壁壘分明的限制。更糟糕的事我們並沒有像日本社會福祉法這種福利法的上位法,所以政策宣示很難下達基層。不過我相信只要努力,我們一定可以趕上,甚至超越。 #謝謝和田忠治醫師的分享
#謝謝游如玉主任的翻譯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