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我們期望營造一座植根過去、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誕生知識、快樂學習、友善平權,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709025 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貼文
#研究 歷史上的臺南中秋特色🥮🌕🍏
 
每年中秋節,吃柚子、月餅與當街「夜烤」都是闔家歡迎的活動,也是大家期待的「中秋味道」。
  … 更多
中秋節的傳統活動,包括:夜設香案拜月(祭月)外,還有臺南地區的「擺塔仔」及「搬戲仔」。「擺塔仔」是傍晚時,在客廳中設上下桌,擺上花瓶、果盤、香爐、龍燭、菜碗及水果,中間以大小不一的月餅高高堆起成「塔形」,在月亮升起時,向當月的壽星膜拜。之後,便在門口或廳宅內開始「搬戲仔」,一般只有7位少年郎演出,俗稱「七仔班」也是一種「童子戲」。在街上,則有人進行「燈猜」、「燃燒走馬燈」等活動;也有人會在神明前燒香默禱,說清楚要測知的事情,並在請示方向後,走出門外按指示方向行走,用所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判斷吉凶,稱為「聽香」。
 
但最神秘的還是「觀水蛙神🐸」的活動,在月圓高掛之夜,準備好白飯🍚、雞腿🍗、滷蛋,在水溝旁、田埂地等近水處進行。眾人圍繞一名小孩子,重複念誦歌謠:「四腳神、四腳鬼,到我兜吃雞腿,配土豆......」,當速度越來越快時,小孩子會突然跳出人群,趴伏地上,像青蛙一樣吸氣、吐氣,四腳著地方式蹦蹦跳跳,就是「水蛙神」上身啦!而各地的「觀水蛙神」儀式和方法大同小異,就連歌謠也不太相同,但這項習俗是來自農民們,需要青蛙來驅除田間害蟲,由需求到崇敬,再落實成為的民俗活動。
 
其實,臺灣傳統的中秋活動,是十分富有人文精神與意義,或許大家可以花點時間「重現」喔!
 
📍更多臺南特色,請查詢「臺南文史研究資料庫」☞ https://bit.ly/2GhMC5D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