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台北市。 107,705 個讚 · 1,32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4,089 個打卡次。臺博館除了228公園內的本館,還有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邀你一起發現萬物的精彩!
貼文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衝突與共生之組曲 #邊區的原漢關係 在原漢山腳相會之初,官方對於山居原住民與邊區的管理,以防範因社會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原漢衝突為基本方針,而「人民禁入番界」、「生番、庄民兩不涉」為防止此類衝突的準則。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沿邊區的漢族(或平埔族)小聚落、番屯、隘墾林立,使族群接觸、規定外的民間社會關係層出不窮,原漢利害關係交雜的情況益形顯著。… 更多 面對這種因社會體系逐漸改變而產生的原住民事務複雜化狀況,官方常仍強調「原漢分隔」的管理準則;但對於初在邊區實際接觸的民間社會-包括漢族、平埔族群、內山原住民而言,由於社會資源的分配、族群關係的運作因素,也逐漸初步形成如合作、親善、交換的共生關係,乃至衝突後重新相互「磨合」的規則。然而這種衝突與共生關仍具浮動性。 圖中文書為光緒元年(1875)袁聞柝𪲪閩浙總督、福建巡撫有關恆春琅𤩝地區紹貓釐(射蔴里)、施那隔二社欲送往卑南阿眉社事 說明:排灣族四林格社(施那隔社,Seljaki,今屏東縣牡丹鄉四林村)領域內有移居的萬里得社(今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恆春阿美族人混居,萬里得社阿美族人因不堪受折磨,而有意如19世紀中葉開始重新移返東部的其他恆春阿美族,移居東部阿美族地區。在卑南、恆春兩地阿美族人互訪後,恆春地區閩粵漢族眾恐原住民將借機串聯生事,民心不安。官方為避免在「獅頭社事件」(1875年)剛落幕之後再度發生嚴重的原漢衝突,乃飭令萬里得社阿美族人不得遷徙,卑南地區阿美族人亦不得集眾助勢,以免影響建城在即的恆春縣民情。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臺博館藏清代古文書解碼 #NTM #臺博館本館 ※本展所用「山居原住民」、「內山原住民」稱謂,均為反映所涉年代的歷史樣貌,不涉文化價值判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