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王定宇。 305,189 個讚 · 20,210 人正在談論這個。政治人物
貼文
城鄉差距,縣市合併的歷史必然?  最近走訪溪北基層時,常聽到邊陲化、邊緣化與城鄉差距這些名詞,它儼然已成為合併後台南縣區的關鍵字。另外,值得憂心的是,為何合併迄今,縣區鄉親對台南縣的懷念,仍多於對新台南市的憧憬與想像,這恐怕是現今執政黨,甚或下屆台南市長,得嚴正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何謂邊陲化?… 更多
 當行政版圖中,先有了一個「中心」後,邊陲化於焉成型。邊陲化不單純只是硬體建設的落後,而是自認為「次等」的具體感受。我認為,唯有施政時等距的去注視所有區域,才能避免邊陲化的形成。 什麼是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有個快速篩選法。一個地區與其它地區相較,人口快速流失老化;基礎建設嚴重落後不足,就容易有城鄉差距的感受。
台南縣市合併後,這種感受普遍存在。範圍包括整個大溪北與溪南的楠西、南化、玉井、左鎮、新化、山上、大內等區域。換言之,除原台南市區、科學園區外溢區與新興沙崙綠能園區所涵蓋的仁德、歸仁之外,整個大台南全籠罩在城鄉差距氛圍之下。 如何解決城鄉差距?
 我認為重點在於決策流程的縮短與資源的直接下放。
 原台南縣區半數以上民眾居住在市街外的集村或散村,一盞指引方向的路燈,一條平坦回家的路,一所師資、教材設施不輸其它地區的小學,對他們而言,相對重要。但現況是,連申設一盞路燈,經公文輾轉,施作時間得半年以上;農路、水溝破損時,也往往只修復三分之一或一半。難怪他們對政府有為德不卒的感嘆。
 我認為舉凡路燈、農路、水溝、教育設施這些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建設經費,應依土地面積、人口數及既有建設程度等數據加以權比後,直接下放由整併後的十一個大公所,或可稱之為十一個小市府去執行,如此才能避免決策流程過於冗長,才能精準的執行地方所需。我認為這是免於城鄉差距最起碼的第一步,更是當前的唯一救贖之道。
 當然,邊緣化與城鄉差距的消弭,尚需許多配套,但我認為,只要合宜的分配資源,經費下放,讓每一個市民享有同樣的基礎建設,日常所需,我認為城鄉差距可以舒緩,它絕非縣市合併的歷史必然!
圖片
留言
  • 蔡小堂
    這次的活動還是被某些團體利用!只希望遊行和平落幕.而不要擦槍走火!希望溝通仍然要繼續!
    http://… 更多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70722/116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