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台北市。 107,705 個讚 · 1,32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4,089 個打卡次。臺博館除了228公園內的本館,還有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邀你一起發現萬物的精彩!
貼文
【臺博館與原民文發中心共同推出「大館帶小館」】 昨天(9/12)臺博館與原民文發中心共同於本館大廳舉行「傳統帽飾重製合作計畫啟動儀式暨文化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邁入第8年的「大館帶小館」計畫,將由「一大館帶一小館」的模式改變為「兩大館帶多小館」,合作的方式,也將從「文物返鄉」擴大為「文物再生重製、聯合策展」。… 更多 自2009年起合作推出「大館帶小館:原住民文物返鄉」,至今已與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合作舉辦8檔特展,合作過的族群包括阿美、泰雅、排灣、賽夏與布農族,歷年返鄉展出文物共計262件。同時,其特殊的合作策展模式,包括邀請部落耆老進入博物館庫房檢視及挑選展品、將典藏文物原件借展至地方文化館展出、交由部落主導展示內容規劃與展品詮釋等,都堪稱臺灣博物館界的創舉。 經過多年的合作活化,各地的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也產生相當的轉變。有的館從被動地接受來自大館的展品,轉而主動發掘在地的文化資產,並轉化為展示內容,進而「反饋」回到大館來展示,如2015年臺博館與屏東來義鄉排灣文物館合作的「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族手文展」。有的館則趁文物返鄉展示的時機,邀集地方工藝師或有志者就近進行文物的重製與再製。如2012年的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館與2015-16年的臺東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都在文物返鄉展覽期間舉辦「文物重製工作坊」,引起了廣大的迴響。 首波合作主題選定以原住民各族的「帽飾」為題,由兩大館輔導16座「小館」舉辦「傳統帽飾重製工作坊」,各館製作完成的各族傳統帽飾最後集中在大館中聯合策展。該計畫因此名稱定為:「頭頭飾道.娓娓道來-原住民傳統帽飾聯合研展計畫」。預計將重製排灣族、阿美族、泰雅族,以及鄒族、賽夏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太魯閣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頭(帽)飾,並分別延請部落耆老或工藝師開班授課研習重製其族群特色的帽飾。各館重製完成的作品,除保留館內典藏外,亦將擇件提供臺博館與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典藏並作為成果展的素材。 相關報導詳情連結:http://goo.gl/lsGUZb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