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 NSTM 科工粉絲專頁 ㊣科工館除多元的應用科學類展示廳及豐富的體驗設施,更包含戶外大型公園綠地與休憩空間。歡迎觀眾闔家蒞臨與我們一同趣味玩科學、體驗科普創意。 80765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貼文
【保護鯨魚 追蹤科技又升級】 為保護鯨魚生態,科學家正利用高科技追蹤儀器,深入探究鯨魚的生態蹤跡。科學家在本月中一項會議中,他們需要更了解鯨魚覓食和繁殖的情況,以及牠們的活動路徑。加州大學海洋學研究員帕拉西歐說,科學家在最近一年內,才開始藉由如搜尋潛艦等高科技追蹤鯨魚巡游的路徑。… 更多 過去以衛星定位標籤,訊號可能在幾周之後會突然消失,因而導致紀錄不完整;基本上,要為這麼大型的動物做定位標籤,本身就是一個困難挑戰,因此過去25年來,科學家們在追蹤鯨魚生態上狀況並不順利。 去年,澳州科學家超越了視覺監視的限制,開始運用搜尋潛艦的定向聲納浮標,追蹤一群藍鯨。透過監聽藍鯨發出的低頻聲音,追蹤數百公里外藍鯨的位置和活動,牠們發出的獨特歌聲可以穿越整個海盆彼此進行溝通。 鯨魚族群逐漸稀少 藍鯨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目前最大隻藍鯨的紀錄是32公尺長,200公噸重。鯨魚每年平均游1,000到5,000公里,距離長短則依鯨魚種類不同有所差別。 而根據其它最新收集的資料,帕拉西歐說,「針對生活在不同海洋盆地中四種鯨魚,我們檢查了200項追蹤記錄。」「我們看到鯨魚在特定區域內活動後,然後牠們會離開,而且很準確地跟著貫性的路徑到下一個覓食或繁殖地點。」 人類追蹤全世界的鯨魚族群已經有幾世紀的時間,僅少數種類的鯨魚不在紀錄之內。但由於19世紀和20世紀初捕鯨業盛行,大部分族群的數量剩下不到10%。 帕拉西歐指出,今日鯨魚又遇到不同的生存威脅,包括與船隻碰撞,被漁網纏住,以及海上船隻交通造成的器械噪音干擾,導致憑聲音溝通的鯨魚受困等等。 氣候變遷的影響 「氣候變遷也威脅著鯨魚的生存」,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佩森說,「牠們開始到處亂跑」,「因為氣候變化的強度和頻率正在改變,鯨魚到處在找更適合生存的地方。」 2007年美國與墨西哥科學家就曾表示,受監測的太平洋東岸灰鯨族群數目該年雖未減少,但灰鯨體型卻普遍變得瘦小,也不像往常集體北游到白令海,有些就近在阿拉斯加等地覓食,很可能與北極區冰層消融造成食物來源銳減有關。
全文: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721466.shtml#ixzz2M3nitqwr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