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頁
- 蔡英文 Tsai Ing-wen 。 2,984,644 個讚 · 57,610 人正在談論這個。「台灣的好,不應該輕易被擊倒。當新時代已經敲門,我們必須把門打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
- 貼文
-
第一屆民間社造論壇今天正式開始,二十多年來,台灣有千百個社區、社團透過社區營造創造了共同的生命故事。過去的社區營造,是重建國家與社區的夥伴關係,是政府與公民的協力治理。面對環境改變的挑戰,現階段的社區營造,將是面對全球化的在地生命力與在地精神重建,我們必須勇於放棄過往框架,用新視野重新建構新思維。… 更多 現階段的社區營造有三個方向:一、全球化下的在地經濟、在地產業:當全球化推動企業大型化、跨國化的同時,全台灣由北到南,從城市到鄉村有許多年輕人用他們的才華、專業,以新創意努力深耕地方許多農村、舊城鎮因為這些年輕人的投入得到新力量,許多高齡者因為這些年輕人找到生命的價值。這種創新價值的生活模式,不但照顧了基本生活所需,更兼得以豐富彼此生命,在全球化的互動中維持多樣性特質與生活者的尊嚴。我們應該讓這些植根在地溫暖人心的故事可以更被看到,讓社區營造的實踐激勵我們面對全球化的靈活能力與勇氣。上次選舉我提出在地經濟、在地產業的概念,正是這種「在地全球化」的思維,希望我們的經濟發展是以人民生活為主體的自主發展,就業、產業與生活成為一個整體。 二、公民參與的地方治理:在民主機制已經深化到日常生活之際,我們的民主真的有奠基草根嗎?多少地方的公共資源分配仍是黑箱,根深柢固的權力侍從體制陰影仍然宰制在地文化與生活的詮釋權,人民如何用社區營造的公民精神彼此連結,跨出自家的後花園,對那關乎未來的公共領域提出主張,開始改變現況!社造不會是後花園的孤芳自賞,而是地方公民積極參與地方治理的基地。 三、社福社區化:我們現在面對嚴峻的高齡化社會挑戰,包括人口下降、年金政策、就業等廣義人口問題,是現階段政府功能的一大考驗。我們能否跳出零和的資源競奪與精英思維,經由社區營造厚植我們的社會資本,讓社區共同體成為社會福利資源?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將社區居民視為夥伴,才可能面對人口斷層下的全球化競爭。 當前台灣面對的困境與問題,都只有在回歸到社區的位置,才能還原問題原貌,找到真正改變的動力。 今天台灣人民彼此的對立已從政治延伸到生活,是否有一個公共議題的空間讓人民可以拋開包袱學習彼此信任?社區是否能成為人民彼此連結、協力的基礎?今天的論壇是一個好的起點,讓我們重拾過往在社區營造運動的共同記憶與經驗,勇敢提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與主張,改變政府的決策模式!讓台灣可以有更好的開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