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台北市。 31,853 個讚 · 349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793 個打卡次。傳承榮民精神 追求卓越服務 永續組織發展
貼文
#就醫保健
學齡前兒童齲齒風險之評估、預防及處置
分享 臺北榮民總醫院
學齡前兒童齲齒風險之評估、預防及處置<br> 口腔醫學部兒童牙科醫師 許雯婷 104/9/25<br> 臺灣普遍齲齒率高,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調查:民國100年臺灣6歲以下兒童齲齒盛行率高達79.32%,相較86年89.38%的數據已有下降趨勢。與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5歲兒童齲齒率為50%以下的目標,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br> … 更多 高齲齒率的原因,不僅是以往一般所認知的口腔衛生不良,經常有大家忽略的飲食或口水問題。要降低齲齒形成,不僅是復形蛀蝕的牙齒、口腔衛教而已,更需辨別出高齲齒風險的患者,作個人化的齲齒風險評估、去除風險因子,並額外增加保護因子,讓孩子與家長、醫師更了解造成孩子齲齒原因,並對長期預防措施有概括的方向。 <br> 齲齒風險評估<br> 表1整合現有證據,幫助牙科醫師、醫師和其他非口腔衛生保健提供者,檢視學齡前兒童可能導致齲齒的原因,並綜合結果量化整體的齲齒風險,給予低、中、高不等程度的分級。<br> 欲減少齲齒風險須增加保護因子,保護因子:包括有孩童使用氟化物(如飲水含氟的地區、定期看牙及塗氟)、搭配其他抗菌劑(如木醣醇(Xylitol、漱口水)。<br> 若有任一項符合高度齲齒因子,即為高度齲齒風險。欲減少齲齒的機會,應儘可能減少風險因子, 增加保護因子,使整體趨向低度風險。因此,齲齒風險的程度會因患者及照顧者的改變而變動。<br> 齲齒的處置決策<br> 表2、表3根據病患的齲齒風險程度,搭配家長依從度(compliance)擬定個人化的處置方式,包括回診頻次、照牙科放射線攝影的頻次、使用氟化物、木醣醇、飲食評估、是否需作溝隙封填、齲齒填補。<br> 高齲齒風險患者,需增加回診頻率每3個月回診1次、飲食評估、搭配使用氟化物(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3個月塗氟、每6個月拍攝牙科X光檢查、需填補蛀洞);中度齲齒風險,則可6個月回診1次、塗氟、每6到12個月拍攝X光,若家長依從度高可搭配服用氟錠,需密切觀察是否有初期齲齒產生。<br> (104.01.1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