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4312658978805425 時間:2020-07-29 14:00 文化部委託公視成立國際影音平台引發政府介入公共媒體疑慮。前日公視召開臨時董事會追認計畫,公視總經理及執行副總甚至為此請辭。面對各界反彈聲浪與質疑,文化部於今日聲明終止國際影音平台委託案。 … 更多 政府希望透過此案增加台灣國際知名度,本是一番美意,全民也都支持。但政府以此為理由忽略程序爭議、影響公視獨立性、欠缺完整規劃、以及《公共電視法》未涵蓋國際服務等重大問題,絕對是弊大於利。甚至有執政黨立委認為公視有責任宣傳國家政策,錯把「公視」當「央視」,實在令人搖頭。 文化部雖懸崖勒馬,但相關爭議並不會就此消失。文化部在今日聲明中表示「本案政策方向不變,將持續徵詢各界意見,尋求最佳執行方式。」針對本案,時代力量提出具體訴求與建議如下: ❗️本案雖暫緩,但相關爭議應回歸立法監督 文化部應就公視國際影音平台爭議,於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把事件始末交代清楚。 此外,政府自行匡列58億預算,計畫暫緩後,這58億元又流向何處?政府必須向人民完整交代。 ❗️釐清公共媒體定位,公共不等於公家 公共媒體應捍衛公共性和獨立性,絕非取得政府資金挹注後就對政府需求照單全收。 以英國BBC為例,BBC因為能夠維持自身獨立性及其媒體專業,才取得其國際知名度與公信力。 ❗️通盤考量「大公廣集團」,優先推動《公共媒體法》 目前《公共電視法》並未涵蓋推動國際服務,文化部若要續推計畫,必然需要修法。 本黨建議,政府從長規劃,以宏觀角度看待公廣集團的發展,優先推動《公共媒體法》立法,以「大公廣集團」的視野,思考台灣公共媒體的角色,究竟要推廣哪些價值、思想、文化及服務。 ❗️提供穩定財源,深化在地製播服務 公視長期苦於財源問題,資源及人力都相當缺乏,但公視仍在此條件下提供備受好評的內容。既然民間需要公共媒體存在,那政府就應該思考,如何讓公視有合法、合理且穩健的財源,以期公視能長遠經營。 |
img: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1.6435-9/116960540_730649011049288_4749252384529266366_n.jpg?stp=cp0_dst-jpg_e15_q65_s180x540&_nc_cat=107&ccb=1-5&_nc_sid=1480c5&_nc_ohc=qVjD2uPxJjgAX8_U8q5&_nc_ht=scontent-tpe1-1.xx&oh=00_AT-47OP6gRgvXMLoMYns3T35FGEaHZDaeYhV2zxAfzKDLg&oe=626B2D5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