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2098455283518336 時間:2018-10-17 10:00 【青年行動】 當青年只有一次而已。 符合現代的資訊社會,35歲前是大家還能接受青年的歲數。 在35歲前,做任何事瘋狂體驗、四處兼差當斜槓、或者周遊列國打工吸取經驗,只要貼上青年標籤,都還能被接受、鼓勵、甚至羨慕覺得是正向的青年行為。而那只有一次,就是當青年的時候。… 更多 那35歲過後呢?如你瘋狂玩、還是體驗和任何工作經驗。那接受的評價可能是,不務正業、前途茫茫、你到底在幹麻?因為可能有組家庭的責任,也得考慮經濟狀況是否穩定能供給自己的長輩壓力。 年輕該如何把握機會,創造自己。 我的定義是,「35歲前是鋪成自己」為了「35歲後定位自己。」 六年前,我第一次至鄉下關懷據點盛飯給老人家時,只有我是年輕人。如果我沒進去,那只剩志工阿姨,領著補助經費做事情。 從那時開啟我對公共事務的熱忱,以「行動」為出發開始參與任何面向。幾年來,我投入農村人口議題規劃農產行銷、也參與許多青年組織、營隊結識夥伴。辦理公共營隊、參加公共研討及論壇。 我總認為,每位青年應該投入自己家鄉的公共參與及服務,那是看見問題延伸創意的開始,如能了解區域面向,才會有解決問題的思考出現。 臺灣人口狀況,面臨「生不如死」的狀況,是出生少於死亡,呈現負成長。 青年在關心問題後,應該要投入「行動」不管任何思維,一定要「做」。唯有行動才能自身了解、清楚面向。 一個人選擇當「青年」方式很多種,很多人說年輕要拓展人脈。但,就我而言,公共參與所建立的人脈,絕對不是在商業人脈裡所認識的效果。那是真誠人脈、共同為社會及土地一起打拼的志同道合夥伴。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諮詢小組-公參組趙文俊委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