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994666890623356 時間:2016-04-25 13:08 「同樣的一句話,從不同嘴巴說出來,意思完全不一樣」 我在前幾天訪問中表達完整論述,但是昨天下午4:25分卻被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切成各種段落」然後變成: 「中國崛起,使用國語的人更多、更國際化。」 「過去幾年,對於少數語言,如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都很尊重了。」 這已經不是特定媒體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去報導。 … 更多 我出生在民國42年大環境,從小就和父母一起講台語長大,在我那個年代台語是所有人主要的語言,每個政治人物只要從區域和地方走出來的委員,無論大小場合婚喪喜慶,許多場合都要會說台語,那是一種老一輩的「口氣」和「文化」。 「一個政治人物每天跑地方在使用的台語,他怎麼可能會去告訴社會大眾,它不重要?」 過去國民黨政府執政八年中,12年國民基本教育,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已經成為各國小、國高中課程,如果不重要、不重視,那國民黨又為何要去推動,這些語言都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我們都認同這件事情。 但是面對世界中文學習熱潮,當一個外國人想要到台灣生活和旅遊,或未來想要去中國大陸尋找「工作」時,當然是選擇學習最普遍的「國語」,這是個很「務實」的狀況。 我簡單複述一次重點: 1.我不欣賞媒體這種「切蘿蔔」的報導方式,你可以切,但不能亂擺。 2.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 3.「國語」在「國際間」是各國家都在學習,就像一個外國人會花3-4年時間去學習普遍使用的「國語」,當作來台灣或去中國大陸的「主流溝通工具」。 #國際 #外國人 #自由時報 #綠蘿蔔坑綠蘿蔔坑 |
用現在的國語則和中國大陸一樣,台灣與大陸平起平坐,閩南語或客家話都是大陸的地方語言,如果用閩南語或客家話當國語,等於屬於… 更多大陸的一省或一個地方,反而被矮化了,民進黨可能是想被中國大陸統一想瘋了,真可憐又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