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3

文章 留言
4365785706856709
時間:2022-03-15 20:00
中央地方合作應是常態,何需典範? 「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終於開工了,雖然只有短短824公尺,但未來這條隧道將可以從中研院直通忠孝東路,大幅改善當地交通。 為了兼顧交通與環保,北市府與中研院經過多年溝通,才確定這條道路的起迄點,經費是由中央全額補助,北市新工處執行,內政部花敬群次長今天說:這是中央、地方通力合作的良好典範。… 更多 其實,只要是對人民有利,台北市一定全力配合;不管誰執政,中央地方必須通力合作,國家才不會虛耗。 但台北市的 #大彎北段,已經整整被耗掉兩年半。這裡過去是商業、娛樂區,十多年前卻長出了1678戶違規住宅,北市府還被監察院糾正,直到我上任後,北市府除了依法裁罰,也做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這些違規宅的存在不能片面歸責於人民,北市府也有監督不周的責任,不然那些建照使照是誰核發的?因此,在與都委會委員、議員、公民團體、居民討論後,才算出了一坪五萬代金的機制。針對大彎北所有討論內容、計算公式都可公開檢驗。 整個案子在108年9月送到營建署,現在已經是111年3月15日,兩年半來,北市府多次拜託內政部盡速處理。上個月我也當面建議花次長,中央可直接交代代金多少才合理?不要再拖延下去。 今天花次長說,聯外道路的開設是中央地方合作的典範,我說:合作應該是常態,不需典範。
圖片
#那個北捷抓耙子抓到了嗎?
眼前這個問題比較重要啊!
4392784067490206
時間:2022-03-26 13:00
生與死的界線在哪裡?怎麼才算是活著?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要如何走向善終? 我當年在台大外科加護病房工作時,最大的壓力是經過幾天不眠不休的急救,最後需要走出病房,告訴在病房外焦急等待的家屬這句話:「很抱歉,真的救不回來,我們盡力了…」。 病患家屬,不管是父母、夫妻、甚至男女朋友,有撕裂的哭喊、默泣、甚至直接昏過去,那種壓力,每日在生活中上演。我今日在政壇面對的各種謾罵、抹黑打擊,相較之下都微不足道。… 更多 當年還有更困難的,是要與告知已經插管不能講話、但還清醒的病人真實病情,例如:需要四肢截肢,才能繼續搶救治療;或是接受即將死亡的事實,那才是更大的煎熬。 知情、選擇、決定 。 當生命即將走到終點,每個人都應該有知情的權利、有選擇並擁有「拒絕維生醫療」的機會。臺灣早在2015年就通過 #病人自主權利法,當時因為走的太前面,經過三年倡議才正式上路,但直到現在,很多醫生還是不習慣直接與病人討論生死,而是先請病患本人到診間外等,把家人叫進來談,讓家人決定醫療的方式。直到今天,臺灣病患的自主權還是沒有受到完整保障。 我們應該如何 #面對生命、如何 #走向善終?我們又該在別人的生命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要怎麼學會尊重心愛的人,還給他人生中最大的決定權?誠懇的推薦大家都來看看這本書: #如果還有明天。
圖片
佩琪望周知:#為什麼讓我先生多吹了七分鐘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