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535041174631236 時間:2022-03-09 00:45 【澄清】 環保生理用品記者會的主旨並非限用一次性生理/衛生用品~ 今天本來應長期在台東推動零廢棄運動的劉炯錫教授之邀,趁婦女節呼籲政府獎勵、推廣非一次性、可重複使用的環保生理/衛生用品,也請政府協助建立友善環保生理/衛生用品的觀念與換洗空間,以達到節省長期開支與垃圾減量的目標。 記者會的標題與訴求為:「國際婦女節支持愛用環保衛生棉與月亮杯記者會」,主要訴求是 #獎勵使用環保生理/衛生用品,而非「限用」一次性的生理/衛生用品,特此澄清。大家晚安😴 |
https://zerowasteeurope.eu/2021/03/international-womens-day-2021/ |
@{Mattifa Teng} 你的我並沒有刪,除了純粹來攻擊的人以外,我就會刪。我的版面維護,不需要他人指教。 | |
@{Isis Chen} 在記者會上我只簡短地說建議考量限用,但心中的圖像是這樣(即限制材質或要求生產者負起回收清除處理責任)。對我而言,限用的意涵或許和大家不一樣,而且也只是建議環保署幫忙想想怎麼減少這方面的垃圾量,畢竟這些用品都有可重複使用的替代品出現。抱歉讓時代力量陳椒華委員背黑鍋,畢竟這點意見是我在記者會上提出,他們新聞稿裡根本沒有這一段。大家要怎麼罵我沒關係,我會虛心接受指教。 | |
@{Isis Chen} 限用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限制材質使用:如果有較環保的材質或設計,既不會影響使用者的習慣,又可以減輕這些生理用品廢棄後對環境帶來的負擔,這不是很好嗎? 又比如說,要求生產者協助消費者負起回收清除處理的責任,藉此讓生產者正視自己產品所產生的環境問題,那麼他們或許會有動機去設計出符合環保又可以方便消費者的產品。 |
|
關於記者會上的發言,引起大家這個激烈的反應,真令人意外。但我們的原意是透過數據,讓大家正視這個問題,同時想想辦法減量。底下是我準備的發言稿,相信大家看過內容,會比較清楚來龍去脈,更理性看待這個問題。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表示:2019年底,我和劉炯錫老師針對台東東海國宅的一個垃圾子車,花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將垃圾重新分類,進行垃圾成份分析,了解其回收潛力。我們發現,在總共135公斤重的垃圾中,廚餘重量達36.33公斤,加上其他被民眾丟到垃圾桶的瓶瓶罐罐,可回收物的重量總共達46.27公斤,也就是若能做好回收,台東垃圾有望減少34.22%以上。 在剩下不可回收的88.61公斤垃圾當中,我們發現有許多成人紙尿布與貓砂,這些東西若能也從源頭避免,比如改用可重複清洗的紙尿布,改使用可堆肥的木屑砂,那台東就幾乎沒多少垃圾可以燒了。 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紙尿布、衛生棉之類的垃圾,在我國整體垃圾當中,有多大佔比,初步評估一下其減量潛力。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人口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月份時,我國15-49歲的女性人口數達554萬多人(5544932人),這是我國會使用衛生棉的人口數。 根據調查,每人每年衛生棉使用量為360-480片,在此以420片做為估算基礎;每片衛生棉重量為5-10克,在此以平均7.5克作為估算基礎,如此,我們可以推估出每人每年丟棄的衛生棉重量(乾重)為3150克=3.15公斤。 但是丟到垃圾桶的衛生棉,是吸收了許多經血,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廢衛生棉的濕重到底是多少,才能評估其在生活垃圾中的佔比。 根據業者資訊,衛生棉平均可吸收達30-40倍重量的經血,但由於經血會隨著年齡漸長而減少,因此每片廢衛生棉的重量會隨著使用者的年齡而異,再考慮這些衛生棉被丟棄後,重量也會隨著部份水分蒸發而減失,因此廢衛生棉的平均重量為何,是必須經過實際調查才能知道。 所幸有學者做過這方面的調查(參見註一)。他們量測了557片廢衛生棉的重量,發現其範圍在5.7-89.2克之間,中間值為15.2克。取中間值估算,則每人每年丟棄的衛生棉重量可達=6.38公斤(濕重),為乾重的2.026倍重,含水率則高達50.16%。將這人均廢衛生棉產生量乘以會排經的人口數,我們可以推得全國每年廢衛生棉產生量為35398.7噸(濕重),平均每天有96.98噸的廢衛生棉產生,相當於一座中小型焚化廠的處理量能。 衛生棉雖然薄薄一片到讓女性幾乎感覺不到,但其使用後的廢棄物總產生量,卻讓人無法輕忽。 根據環保署焚化廠營運管理資訊系統統計報表,2021年全國生活垃圾焚化量達468.0888萬噸;因此,衛生棉佔生活垃圾焚化量的比例可達0.756%。 至於每年會產生多少重量的嬰幼兒紙尿布?由於隨著嬰幼兒的成長,所使用的尿布尺寸也會增加,重量也會改變,因此難以用上述方式來評估。所幸有業者調查:「一個嬰幼兒一至三歲,若使用一次性尿褲,大概會製造一噸垃圾。」我們暫且以此為基礎,假設一個嬰幼兒在從一歲成長到三歲期間,每年廢紙尿布產生量為三分之一噸來粗估。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人口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月份時,我國一歲到三歲(統計報表中為零到二歲)嬰幼兒人口數為48.58萬人(485800人),若每人一年廢紙尿布產生量為三分之一噸,則他們一年產生的廢紙尿布重量總共將達16.19萬噸,為廢衛生棉產生量的4.6倍,約佔生活垃圾焚化量的3.46%。 因此使用月亮杯或可重複清洗的衛生棉與紙尿褲,每年減少廢棄物焚化量將達19.7萬噸左右,相當於每天減少540噸垃圾,相當於1.8座台東垃圾焚化廠(300噸/日)的處理量能,相當可觀。 另外,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社會,失禁成人用的紙尿褲用量可能更為可觀,在我們於台東東海國宅的垃圾成分分析過程中,印象也是如此,可惜當初沒有針對這些不同年齡層的生理用品,分門別類稱重。所幸新竹縣府曾經以類似的方法針對竹縣垃圾進行了好幾次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尿布,不管是成人或嬰幼兒的,總共佔垃圾10%左右,相當驚人。 因此,只要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不管是獎勵補助或限制使用,引導國人不用一次用的衛生棉與紙尿褲,將可立即化解垃圾危機,效果與大力推動廚餘回收相當。 註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enstrual hygiene waste as feedstock for onsite disposal technologies”, https://iwaponline.com/washdev/article/11/3/474/80628/Physical-properties-of-menstrual-hygiene-waste-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