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524914118976138 時間:2022-03-07 17:44 38 婦女節前夕,請和我們一起關心月經平權! 幾年前,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新聞,有一群大學生在討論男生對女生經期的疑問,其中,充滿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誤解。 「我以為月經就是電視廣告那樣,是藍色的!」 「月經不是只有 1 天嗎?」 「有性行為的女生才會有月經吧?」 其中,也有許多對於生理用品的誤解 「衛生棉要換嗎?」… 更多 「一片不是可以用整天嗎?」 「衛生棉是黏在屁股上嗎?」 其實,這些不理解的話並不奇怪。 我們都知道女性會有月經,但是,我們總是刻意隱晦地用「大姨媽」、「好朋友」、「那個來」來取代,彷彿怎樣都不能直接說出月經兩個字。 月經就像佛地魔,是個不能被提起的名字。 而整個社會對月經的避諱,也讓大家更不了解關於月經的知識、生理用品的種類,甚至更不了解女性為了度過月經,可能面臨的困境,尤其是不了解女性身體或財務上所受的影響。 根據內政部 2015 年的統計,女性一生平均要花費約 9 萬元在生理用品上。 還有民團指出,會有女性為了節省花費而拉長生理用品的使用時間,這不僅增加了生理期的不適感,甚至還會提高婦女疾病、身心健康負面影響的風險。 … 更多 |
每個人都女性生的,羞辱女性月經就是沒媽的外星肛生子。現在買衛生棉都直接拿手上了,無需遮遮掩掩,一半人類的正常生理現象,無需遮掩更無需羞恥。也許有的會以為女性產道(陰道)跟尿道是同樣器官的呢!(有看到說不知道的,說後來才知道是不同器官)月經就是子宮內膜剝落的正常出血,是血當然是紅色的,人還是要多讀書呢!還有,有的人真的不知道經血是無法憋住的,經血不是像有尿意時還能憋一下阿,出現經血時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阿,會慢慢流出的,所以當然會溢出必須更換,就算流量少,也必須4小時更換一次,避免產生細菌而感染。 消除污名化,男性也要上健康教育課才行啊!想起以前高中女上健康教育護理課時,男的是去上軍訓課,是分開的,所以也許這樣產生一些知識不足的人? |
看見一個社會學博士的一段話: 「當大家很熟悉男女平等這個口號時,卻並不知道“平等”是什麼;當婦女權益保障法作為消除歧視的努力出現時卻被認為是女性“特權”。 這是口號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 我們所有努力都是去填平這道溝壑,但是別寄希望於既得利益者,畢竟他們在溝的另一邊過著自認為“更平等且沒有特權”的生活。 」 這段很清楚了,就像前幾篇留言裡面,有的男的發言問為何女生有生理假,而他們沒有……而現實中又有多少女性真的會每個月請這個假,大部分女性是,即使痛經也是吃止痛藥而不是請假……台灣人的問題在於,不承認歧視的存在,假裝沒有歧視…… |
|
527193422081541 時間:2022-03-11 12:07 「兩岸的目標就是終極統一」、「歷史課本完全的去中國化, 而且對於大陸是極盡污衊扭曲」、「國民黨在幾十年以前把保衛大台灣的建設弄起來, 然後繁榮台灣」、「我就請問你這個現狀能維持多久?你把中國大陸當傻瓜當白痴啊,他怎麼可能容許你這樣子的維持現狀下去。」、「新疆棉的事都是真實的嗎?殺維吾爾族人是事實嗎?」、「台灣每天在挑釁人家」 以上的內容,是 DW 中文 - 德國之聲 昨天發布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接受採訪的內容。 … 更多 為中共、俄國、兩蔣政權這樣的威權政府護航、辯駁、狡辯,就是現在台灣最大在野黨的前領袖所相信、倡議的價值。 從俄國入侵烏克蘭的衝突起,我看到不分國內外,所有堅信民主、自由價值的人們,都非常努力地為被壓迫者發聲、共同譴責威權獨裁者。 反觀國民黨,則一如往常的正常發揮,實在令人非常無言。 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不過才三十年,這段艱辛與痛楚歷歷在目。 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站出來,對於不自由、不民主的人權迫害發聲。 |
中國新聞下面一堆嘲諷烏克蘭總統的說烏總統是要飯的,別的新聞下或是替俄羅斯解釋他們為何要攻打烏是有正當性的,隨便一搜都有,還有人在洗白大陸人,正常人當然也有,但是他們反戰的人被罵是境外勢力是精美 |
這種處理方式很進步?是一個文明的地方?中國人民的聲音,中國政府都聽不進去,獨裁政權有什麼好? | |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如何,取決於如何對待女性。當全世界幾乎都在反戰,只有對岸人民一邊倒認為俄國沒錯支持侵略(少數人反戰大部分卻是支持的、中國因為基數大就看起來是一邊倒的支持),文盲勿來留言直接封鎖。對岸是如何對待女性的?提案委員提出“暖被窩工程”給農村剩男暖被窩”,就讓她去好了……她在台灣可以自由發言當立委不滿意,希望她趕緊移民去對岸被派去照顧生病大齡男子這樣她就滿意了。中國禁書古老的罪惡,指出拐賣人口猖獗,2022的中國還在拐賣,還有人被囚禁在村落裡。之前的新聞鐵鍊女,大陸有網友想去探視,探視不成被警察抓起來了。有學校甚至要求學生不能轉發相關新聞,不過就是土地大人多,以多欺少的惡霸。中國這種國家丟臉死了,還來統台灣?🙄 | |
537964394337777 時間:2022-03-28 20:39 當家人受到欺侮時,你有站出來捍衛家人的勇氣嗎? 如果是你,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回應呢? 今天最多人討論的,莫過於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威爾史密斯的那一巴掌了。 這起事件的起因,是克里斯洛克在頒獎台上,開了威爾史密斯妻子-潔達蘋姬史密斯頭髮的玩笑,護妻心切的他當下立刻走上台給了克里斯洛克一記耳光,全場觀眾陷入錯愕,更成為今天奧斯卡中的最大新聞。 … 更多 無論如何,暴力都是不對的行為。不過事情發生後,我的家長朋友圈也討論起這起事件,我從這件事情上看到幾個部分,也想和大家一起討論。 ⚪️ 更多的同理與尊重 潔達蘋姬因為脱髮症而大量落髮,在孩子與丈夫的建議之下剃了光頭,這件事其實讓我很感動,大人遇見困擾,能好好和家人們討論,也讓孩子參與其中,把孩子平等地當成家庭中一員對話,而且,還進一步接受了孩子的建議。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孩子的意見卻常常被忽略,甚至一句「囡仔人有耳無喙」,就被打發帶過。 而大人之間呢?我們卻常常看到有些人會把別人的困難和狀態,當成開玩笑的對象,但我始終都認為,好的幽默感應該是開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對方的尷尬和難受,當有趣。 玩笑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請大家試想,有多少校園霸凌是從取笑開始?甚至只是從取綽號開始?每當孩子告訴我他們幫誰取了綽號,我會問他們:「你有問過對方嗎?對方覺得可以嗎?他會不會不舒服呢?」 人和人之間,必須從同理開始才能尊重。換位思考,如果是你,會喜歡人家開這樣的玩笑嗎?不論何時何地,我都認為這是個不恰當、不好笑的玩笑。 ⚪️ 捍衛家人的勇氣 … 更多 |
@{邵莞庭|xu.jing.33} 對啊,當下請羞辱別人的人不要羞辱,別人羞辱的更起勁了,這時候怎麼辦呢?用拳頭。當下的捍衛總是比事後的後悔來的好。 |
邵莞庭 相信有那巴掌,以後不會再有犯賤的人當面開那位女士的玩笑。最好的止損方式,而不是說破嘴要求別人尊重,別人就不尊重怎麼辦,拳頭可以讓它們聽懂人話。 | |
女生們,當下立刻反擊是最好的,免的事後找法律卻砸自己腳,台灣法官保護誰呢?保護妳嗎?襲胸10秒,強吻5秒都無罪,確定法律有用?前年還有一個媽媽在網上放了她小學女兒在電梯被人拉扯的畫面,她女兒奮力掙扎有逃脫,報警卻說沒有傷害不起訴啦!事後不一定有正義,自己要當下捍衛。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152628 |
|
打的好,該主持人是個慣犯,有的人只聽的懂拳頭的話。不是每個人都聽的懂人話的。當下的反擊是捍衛,不然烏克蘭在打什麼的,直接投降就好啦,事後再請求全世界來主持公道這樣?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不對的事,當下就要制止,不論是言語還是行動,但是決不可隱忍。 | |
4958709330831398 時間:2022-03-30 17:26 打破處女膜迷思 建立正確女性生理構造認知! 處女膜是陰道發育完成後的殘留,沒有生理或結構上的功能, 位於陰道口內約1-2公分處的環狀軟組織, 嚴謹的說它並不是一片薄膜,而是有開口得以讓經血排出, 且軟組織具有延展性, 因此即使有性行為,處女膜也可能不會破裂。 處女膜的存在不是為了驗證有無性經驗!! 然而在不正確的認知下,… 更多 卻出現「處女膜破裂表示有性經驗,不再是處女」的迷思。 甚至於,修復處女膜成為醫美商機,都在為了鞏固處女迷思。 #這樣的錯誤迷思卻正在傷害女性的人格與健康, 以致於年輕女性擔心內診傷害處女膜,而避免陰道進入的檢查,恐影響診療判斷; 或是擔心初夜沒落紅,被視為不純潔; 而婦產科醫師也擔心診療時傷及處女膜可能被提告等。 當一個身體部位的名稱影響如何看待女性的身體,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 因此,今天與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婦產科醫學會召開記者會, 要求政府從教科書與辭典開始,研議以更中性的詞彙替代處女膜一詞, 以消弭對女性的污名與歧視。 #其實早在2015年瑞典性教育協會推動處女膜應正名為陰道冠(vaginal corona)的行動, 甚至出版手冊介紹陰道冠各種形狀,正確認識女性生殖器官構造。 而國內也有倡議正名為「#陰道前膜」, 今日出席記者會的#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也提出「#陰道瓣」的說法等。 無論要以什麼樣的名稱替代處女膜, #我們想強調的是身體的部位命名不應與價值連結, #正名無法立即消弭歧視與傷害, #但檢視名稱是導正錯誤迷思的開始, 正確認識生理構造更是性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課題。 因此,我們要求 1.請衛福部應研議適當的名稱取代處女膜。 2.請教育部應將字典及醫學教科書中的用詞隨著衛福部研議的適當名稱而順修,並在健康教育課程中澄清相關迷思,倒正視聽。 #每一個時代進步都從小小的改變開始 |
那些不願意的,要是思想進步了還怎樣光明正大辱女呢?是不是!女性長期以來一直被用處女不處女的來性羞辱,增加知識水準進步是好事,反對的人不言而喻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