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4411262732309006 時間:2022-04-02 20:30 我是外科急重症醫生,深知最多的治療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療,病患真正需要的是「最適當的治療」。 我是市長,這兩年的疫情,我深知必須在防疫和經濟之間取一個平衡,否則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 兩年來,在人民高度配合下,以 #邊境封鎖 與 #高額舉債 作為代價,壓制疫情至今。雖然最近在邊境逐漸開放下,疫情再起,但台灣疫苗覆蓋率有一定成績,面對新冠肺炎也有相當的防護力。 此刻,我們必須慎重思考,現在怎樣才是「最適當防疫」?究竟是陳指揮官說的「 #不放棄清零」,還是蘇院長的「 #不追求清零」?戰略要清楚明白,不可模稜兩可,才不會重蹈香港疫情失控的覆轍。 我期待中央明白告訴人民防疫的戰略佈局,戰略戰術一致,才不會讓地方無所適從,最後全民受累。 |
@{雅芳|yafang.luo2} 一個重考三次、傳說中找不到盲腸、生氣就摔病人病例、碰到例外狀況就抓頭問「怎麼跟(幾十年前)教科書寫的不一樣」的外科醫生,實在很難想像他的專業程度……在職場上,每個位置都很重要,一般人可能一輩子上不了幾次開刀房,但絕對很常光顧牙科,我們女生更是從小到大都要受到婦產科醫師的照顧,但157市長對同樣是救助生命病痛的這些同業似乎非常不屑? 就像政府裡有很多不同職位,大家發揮自己所長,各司其職、互相幫助,中央的職責就是擬定整體戰略並提供幫助和資源、進行協調,讓各地方政府與相關部會單位順利執行,早期疫情嚴峻時,甚至是由行政院帶頭召開,先和衛福部與縣市首長討論過後,才進行下午的記者會,記者會更開放所有媒體發問(昨天還是前天,臺北市的防疫記者會可是直接斷線……),會後提供記者會資料、疾管家on line發送最新措施等,若做到這種程度還被說成是「出一張嘴」,似乎有失公允。 當然,目前的防疫成效絕對不是中央自己的功勞,是有賴所有基層人員、醫療體系與民眾的配合,希望媽寶市長能多關心北市社工、弱勢和醫療人員,多給予具體且積極的幫助,而不要把心力都花在和中央對槓以及自己想當漢高祖的美夢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