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在此與大家互動,讓大家知道本場的農業研發成果、活動訊息及當前重要政策。 如有農業問題,歡迎加本場LINE好友提問喔! http://line.me/ti/p/%40siq7460r 973 花蓮縣花蓮市吉安路2段150號
貼文
三人同心、其力斷金 青農互助共合作
有台灣後花園美名的宜蘭及花蓮,吸引了有志青年,尤其在農業領域方面,因為純淨無汙染的自然環境,許多青年農民特意來此尋找機會,其中趙俐雅、王彥棠以及藍于昇互相合作、集結彼此力量,找出小農生存之道。… 更多
三位青農來自全台各地,趙俐雅原是台大研究助理,在台大山地農場工作了7年,但後期的工作偏向行政不符合志趣,王彥堂之前在嘉義當藥廠業務,藍于昇原本則是北部一家設計公司的業務企劃,3人在偶然機會下,在花蓮壽豐鄉接觸到有機農業,開始了小農生活。
藉由本場農民學院的連結,3位小農相識了。趙俐雅先在有機雜糧班認識藍于昇,兩人一直保持著良好友誼,除了種子互通有無,若遇到作物栽培問題也想辦法一起解決。之後趙俐雅又在農民學院中遇到王彥堂,兩人因理念相近而合組了「青鳥生態有機農場」,藍于昇則以「小農小事」為品牌在網路販售自家農產品。
而目前,3個人則是「公田」的共同耕作者。公田有8公頃,除了小部分種植蔬菜,其他一起進行水稻與大豆的輪作,之所以選擇這2種作物,是因為水稻好管理,大豆則合適與水稻輪作,目前成果不差,銷售得也很不錯,種植面積還在逐步擴大當中。
除了一起耕種,機械也是一起買。年輕人經費不足,先由王彥堂向親戚借錢,買來機器後大家再分攤,他們以這種方式已經買下中耕機、大豆採收機以及曳引機。而藍于昇在西部家中還有一批機器,未來也打算運過來一同使用,他表示:「大家都是小農,不需要各自買些重複的設備,有機器大家一起用,這樣既經濟又實惠。」
因為農民學院而相識的3人,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經營一方土地,此舉不但擴大小農的經營規模,同時縮減機械成本,是非常好的合作模式,但藍于昇表示,彼此之間不能太計較,相處心態必須開放,這樣才能走得下去。本場鼓勵青農返鄉從農,更樂見轄內青農相互扶持,場內將以技術本位做為各青農堅強之後盾。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