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農是為著恁。 7,969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透過分享來掌握農業資訊,期待台灣農業跳脫傳統,以科技+知識加值轉型,發展屬於自己的產業特色。
貼文
【非廣告時間】 豬肉主題餐會,一起來了解台灣豬肉該如何細緻區分
分享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從產地到餐桌 #那一夜這一咖(#浙義咖)十日談01》 為何要辦這場豬肉主題餐會?以江浙菜VS義大利菜再搭上咖啡? 除了永隆牧場邀約外,應該說我對台灣豬肉有些想法吧! 我曾經認為台灣的豬肉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但這幾年來,透過媒體報導,我發現北歐的丹麥不僅數次擺脫口蹄疫危機,生產的九成豬肉還能賺取外匯,反觀台灣的豬肉界,依舊困於口蹄疫的威脅,且每數年就爆發一次疫情。… 更多 就在近兩年,丹麥快樂豬、匈牙利綿羊豬、伊比利豬和日本鹿兒島豬肉紛紛進口,經過餐廳行銷後,我發現這幾款豬肉滋味很美妙,且廠商能針對豬隻的分級、品種、年齡、飼料和養殖方式侃侃而談,供給廚師足夠的資訊,進而烹調出讓人驚豔的味道。反觀餐飲界談起台灣的豬肉時,經常停留在黑豬與白豬、廚餘或飼料、瘦肉精或其他藥物殘留等議題。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台灣的豬肉該如何細緻區分? 在台灣的超級市場中,多數豬肉的分級並不明顯,但我認識的許多老經驗廚師,他們購買豬肉時,都有著不只一間供應商,經常根據不同菜餚而挑選適合的豬肉,他們以獨特的做菜思維,將市面的豬肉依著品種、年齡、飼料、養殖方式分級,甚至有時會指定豬肉的分切師傅,讓自己的菜餚達到完美。 只是這種挑肉的思維,越來越少在年輕的廚師身上看到。年輕一代的廚師會談擺盤、會用機器做菜、會談自己的藝術理念、會嚷著要幫助農人愛護土地,然而我總有種悵然,不知該如何講起,就算台灣的豬肉尚不能出口賺外匯,但能否在餐桌上能呈現一種態度,一種透過烹煮表現出的細緻分級,一種挑肉做菜的理所當然?… 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