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農是為著恁。 7,969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透過分享來掌握農業資訊,期待台灣農業跳脫傳統,以科技+知識加值轉型,發展屬於自己的產業特色。
貼文
香蕉無法外銷背後有種種原因啊! 市場是殘酷的,當台灣香蕉品質、價格,甚至連包裝都輸給別人時,香蕉王國的稱號就被迫拱手讓人了。-文青別鬼扯
分享 文青別鬼扯
「重探香蕉 不再跌跤」<br> 這幾年不管是主流或非主流媒體關於農業的報導,基本上有兩大類型:1). 台灣農業好棒棒;2). 台灣曾經好棒棒。其實這兩類都差不多,都在製造文青自爽式的高潮而已。<br> 今天聯合報就出現一篇台灣香蕉產業興衰史的報導,文章最後寫道:<br> 「台灣香蕉有9成以上都由小農經營,風味雖好但成本過高,已難與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地大規模企業化經營競爭,是產業最大瓶頸。」… 更多<br> 鬼王相信類似講香蕉產業的文章,大家也應該常看到。相關論點不是怪罪國外的農企業,不然就說是因為香蕉案政治鬥爭,才導致香蕉王國的殞落。但這類論點講來講去都是別人的錯,看了就讓人覺得很煩也很氣,為何我們從不肯認輸,從來不願意好好檢討呢?<br> 講最簡單的,過去台灣還曾是香蕉王國時,難道都是大農經營嗎?大農有大農的優勢,但小農只要能組織得宜,也能發揮集體性的力量。<br> 過去台蕉出口主要是由青果合作社負責集貨、選別、檢驗、包裝等工作。換句話說,眾多小蕉農就是由青果社組織起來,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打戰。<br> 早期香蕉在日本是非常奢侈的水果,價格非常好。江丙坤當初去日本留學、在基隆港登船前,就有人好心提醒他,可順便當個單幫客,帶兩簍香蕉去日本賣,賺點生活費。當他到了日本下船後,還真有人在岸邊收購,那兩簍香蕉就為他轉賺到東京大學一年的學費。<br> 在那個香蕉出口輝煌的年代,據說香蕉農一年可賺20萬,而當時公務人員的月薪才800元而已。所以盛產香蕉的旗山地區,到處都是酒家、茶室,小姐最愛的是內衣上沾滿黑漆漆香蕉汁液的蕉農。… 更多
留言
  • 黃慶國
    認輸才有機會贏。如果我們連台灣怎麼輸的都搞不懂,往後就只會一直繼續輸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