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頁
- 吳志揚。 28,008 個讚 · 3,122 人正在談論這個。吳志揚邀您感受人生!!
- 貼文
-
參加 #哈佛大學校友會 大會,回家途上,一再想起受邀作專題演講的 #張忠謀 先生提到,大學教育應該以 #通識教育 #LiberalEducation ,還是分門分流的 #專才教育 為主呢? 台積電的創辦人 #張忠謀… 更多 給了他自己的答案。張先生在哈佛就讀一年級時是通才教育,一年後,他的父親鼓勵他轉學,但有趣的是,因為父親認為,哈佛大學一年級的通才教育十分無用。張先生轉學至MIT後選讀機械,並經過進一步探索,最終選擇他全心投入研讀的電機系。 雖然轉至MIT讀理工是父親的要求,但張先生認為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基礎知識,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並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專才教育則是在碩士階段進行即可。這也是他至今仍最懷念大學新鮮人在哈佛那一年度過的原因。 這樣的大學摸索狀態,和我很相同。只不過我沒有機會在大學時先有一段時期全方面探索。在台灣,大學一入學就依照志願科系分發,當年,我考取的是台大機械系。念了兩年,我漸漸發現自己其實更喜歡社會科學,尤其是法律系。雖然遲了,我仍決定放手一搏,以在校成績申請轉至法律系,並降轉至二年級,以三年時間念完法律系。也因為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加上不能失敗的動力,最終我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大學總共念了五年。
如果我仍在機械就讀,可能渾渾噩噩,真會成為”由你玩四年”。 回家路上想到我的孩子們在十五、六歲高中時期,就要決定自己要念的科系,雖然這個時代孩子都比我們更早熟,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已經十分清楚自己一輩子的志向呢?。我是贊同張創辦人的見解的,如果國內大學能仿效 #哈佛大學 培育人才的模式,孩子應該能更自由寬廣地做出選擇。 但在台灣高教嚴重受衝擊的這幾年,大學本身的生存艱辛,又要學程多元,又要軟體硬體更新,少子化、財務負擔重,若是只有要求,但沒能給予相對的協助,高教體系和世界相比的競爭力,勢必下降。這對台灣的學子,也不是件好事。 真的,教育產業,也面臨許多挑戰。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