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歡迎來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的官方粉絲專頁。機關電話:+886-2-66101234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Taipei Shihlin 11165
貼文
科教館數位人文計畫《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多樣性:發酵、科學、微生物》系列講座專文 以「發酵文化」出發,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對談,探索其如何交織於地方自然環境條件、農作型態與飲食文化。 🍚「米」在台灣飲食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我們常吃的米食與從米發酵的食物,是如何將人們、歷史、自然相互連結起來呢? 《從種子開始,米與人如何共同演化?》
👉 … 更多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5226 🍺 微醺時刻大家有好奇過富有綿密泡沫與各種層次麥香的香醇啤酒,到底是怎麼釀的呢?幕後功臣是工廠、釀酒師,還是酵母? 《說到釀酒,酵母比釀酒師更重要?》
👉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3538 🌾想到原住民飲食,除小米酒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利用小米發酵所製作出的原住民特色食物,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微生物的奧妙醞釀出獨一無二好滋味。 《一起「吃」出連結!如何發酵出獨特的食文化?》👉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7303 108數位人文計畫「看得見與看不見得多樣性:發酵、科學、微生物」為108年11月至110年1月由科教館以及台大合作之計畫。透過舉辦講座、設計即辦理多元課程、影片拍攝和特輯專頁等管道,讓學生、參與者以及觀眾了解科學存在於日常生活各個角落。 本計畫由泛科學協助製作特輯專頁,從原料的多樣性、發酵的多樣性、以及社會的多樣性三個角度來探討科學,讓讀者從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作物和產品,包括飯糰、啤酒、紅酒、起司和米來認識其中的科學知識。 透過講座紀實文章來探索發酵的不同層面,讓我們用自然與科學和生活產生更多連結,讓好事們一起發酵吧!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多樣性:發酵、科學、微生物」特輯專頁
https://pansci.asia/archives/issues/fermentation-diversity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