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北部院區開放時間:第一展覽區(正館、兒童學藝中心 ),週二至週日9:00至17:00,週一休館。 ◆網站(北部院區):www.npm.gov.tw ◆網站(南部院區):south.npm.gov.tw   No. 221, Section 2, ZhìShàn Rd,,, 臺北市 111
貼文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新增了 1 張相片。2020年6月9日上午10:00 · 磚壩治黃
道光時期,黃河氾濫嚴重。當時治河法,多以稭料混合泥土建築堤壩,然稭料易朽爛,堤壩強度堪慮。若投擲石料,費用較高,且部分堤壩離產石區太遠。道光十五年(1835),栗毓美(1778-1840)署理河東河道總督後,採用拋磚法防治河患,卻遭開歸道張坦等人及山東道監察御史李蒓反對。道光皇帝派遣工部尚書敬徵(1784-1851)前往查辦,也認為用甎搶辦險工並不全然有效,遂下令不再燒造磚塊。 … 更多
然而,河患再次證明栗毓美的遠見。道光十七年和十八年(1837-1838),磚壩都平安度過危機。他也繼續實驗磚壩,並繪製《磚工圖說》。十九年(1839),他再度奏請以磚為埽。八月,朝廷撥付百萬白銀,在十二個區域增拋磚塊。栗毓美為此不辭勞苦,赴各地巡察河工。二十年(1840)二月十八日,他在巡視河道中積勞而卒。皇帝聞訊加恩賞太子太保銜,照總督例議卹,並為他在渾源縣城東北修築了規模宏大的陵墓。
栗毓美去世之後,轄區內的祥符和中牟兩縣接連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及二十三年(1843)發生大堤潰決,影響大清國運甚鉅。從院藏〈豫省黃河南岸堤埝埽埧長丈河勢情形全圖〉可見,潰決處都是栗毓美未及鋪設磚壩的區域。同治十二年(1873),栗毓美獲附祀於鄆城金龍四大王廟,被民間稱為「栗大王」。 -------------------------------------------------------------------------------------------- 黃河南岸磚壩圖(局部)
原名:豫省黃河南岸堤埝埽埧長丈河勢情形全圖
清代
紙本彩繪
33x187 cm
平圖020885
留言
  • Kenneth Ruan
    上週參觀對這張圖也有印象,目光短淺的人總是比有遠見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