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海關博物館, 台北市。 1,595 個讚 · 6 人正在談論這個。彰顯海關在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默默耕耘的成果,表達海關求新求變的努力。
貼文
【初二回娘家的典故與習俗】 👨‍👩‍👧‍👦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傳說從前有一個女孩子,不顧爸爸的反對嫁給了一個窮人,後來她的爸爸去世後,媽媽忍不住思念,就找女兒和女婿回家,並請他們吃了一頓大餐團聚團聚。
本來是因為母親的思念,不知不覺的就與團圓夜結合為一樣有團圓意義的回娘家~而除夕本來就是團圓夜,大年初一又是要挨家挨戶拜年的日子,所以回娘家就訂在初二最恰當嚕! 👨‍👩‍👧‍👦初二回娘家的習俗… 更多 正月初二是女兒歸寧的日子稱為「作客」,女兒出嫁即是「外人」,回家省親就被稱之為「作客」,新婚夫婦初二作客通常由舅子或晚輩前去「娶作客」。回娘家作客時通常會攜帶禮物作為見面禮,俗稱「伴手」或「等路」。
台灣俗語:「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湊擔擔」,意謂父母健在時女兒可以在初二初三回娘家作客,父母去世之後,只能留在家中幫忙做家事,這是沒有父母的哀痛。 初二請子婿一定是在中午,許多地方習俗女兒作客必須在傍晚之前離去,不能看到煮晚餐的炊煙,否則娘家將會貧困,意謂女兒出嫁就是客人,不能留在娘家吃到底。
台語有句諺語:「頭髮白紗紗,也得要外家。」換句話說,就是年紀一大把了,也得記得娘家,也要仰仗娘家。 現在的人,但只知道出嫁的人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卻不知舊時娘家的父兄子姪,必須年初一去帶已出嫁的女兒、姑媽、姊妹,甚至姑婆回娘家,那叫「帶路」,如果娘家的人年初一沒有來帶路,那就不好回去的。
娘家的人去帶路時,一定在那兒吃頓飯,甚至過夜,年初二,出嫁的人才好回家。以前所以會有這種習俗,想來等於無形中加強親戚之間來往,使關係密切些。 娘家的人要搬家了,也會事先來通知,最好就在娘家搬家後三天內回去一趟,人沒回去,也要託人帶件衣服去,否則以後回娘家就麻煩了。
出嫁的人不能久久不回家,這在各鄉鎮的習俗不一樣,像桃園、中壢一帶是兩年,台中是十年為限,如果超過那些年限不回娘家,如果有天想回去,就不能直接入門。
古時候的習俗,已婚婦女無故不能擅自歸寧,所以大年初二回娘家時,多半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返外家」也不得空手,多半要準備一些禮物,稱為「伴手」或「等路」。娘家兄弟有子女的,也要贈送紅包。外孫則由外公外婆或舅舅獲贈雞腿,用紅絨繩繫古錢,掛在外孫的脖子上,稱為「結衫帶」,這些古俗也早已被紅包所取代。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pqvl2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