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科技部, 台北市。 46,871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 · 6,759 個打卡次。科技部臉書專頁主要為介紹科技政策及分享科技成果。
貼文
#科學家小故事 #臺灣地質第四紀之父林朝棨
 
翡翠水庫、臺南「左鎮人」、新北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臺東長濱「八仙洞」……這些著名的臺灣建設、景點或遺跡,背後都有一個共通的名字:林朝棨(ㄑㄧˇ,1910-1985)。
 … 更多
二戰結束後,林朝棨回到臺大任教,並協助台電、中油等機構四處探勘。1957年,他受託探勘空軍在八里鄉十三行一帶發現的磁力的異常,是否由鐵礦造成;結果發現,磁力異常的主因,竟是當地堆置著大量距今千餘年前古人冶煉的鐵器!這也就是日後所謂的「十三行遺址」。[註1]
 
林朝棨的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是「臺灣的第四紀」。第四紀指的是地球歷史最晚近的一個地質年代,至今大約260多萬年,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幾乎都發生在第四紀的地質結構上。由於林朝棨的論文首開臺灣第四紀地質研究之先,因此他也被譽為「臺灣第四紀地質學之父」,並成為臺灣國土開發的重要智囊,例如1970年代後期,他就曾力主「翡翠水庫在地質上安全無虞」,讓水庫得以興建,成為今日大臺北的供水來源。[註2]
     
林朝棨和臺大同仁宋文薰等學者,對臺灣史前史的研究影響相當深遠:舉凡距今千餘年的十三行遺址、圓山貝塚、距今約6000年的臺東「長濱文化」,林朝棨都曾參與發掘或鑑定;1972年發現的「左鎮人」頭骨,經日本專家鑑定之後,更認為有一萬到三萬年的歷史!儘管今日的研究認為左鎮人可能沒那麼久遠,但並不影響林朝棨等人的研究貢獻。[註3]
 
 
🌬歷史冷知識
林朝棨也經常跨足古生物學,例如1969年間,臺灣漁船捕撈到幾隻一度被認為已經絕種、五億年前就已經出現的「活化石」龍宮翁戎螺,就是由林朝棨協助鑑定的。這幾隻活生生的「龍宮貝」在省立博物館(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飼養、展示期間,展覽室被民眾擠到寸步難移,而林朝棨與臺灣貝類研究者則趁此熱潮,於次年成立「貝類學會」,學會會章的主體正是龍宮翁戎螺![註4]
 
[註1]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遺址是如何發現的?為何命名為「十三行」? > https://ppt.cc/fOl45x
 
[註2]似風一般拂過美麗的島嶼:紀念林朝棨教授http://blog.udn.com/amisgin/5138981
 
[註3]臺灣大百科全書:左鎮人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434
 
[註4]龍宮翁戎螺(台灣翁戎螺系列6)
https://ppt.cc/fKE9sx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