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科技部, 台北市。 46,871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 · 6,759 個打卡次。科技部臉書專頁主要為介紹科技政策及分享科技成果。
貼文
#漫話科技 #科學家小故事 #國內醫學教育改革的推手魏火曜
  
「做良醫,不要做名醫」是 #魏火曜 的至理名言,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他,於父親的鼓勵下走上學醫之路,投身醫學教育後,不僅見證臺灣醫學發展從篳路藍縷到成熟進步的過程,更進一步✅奠定基礎醫學的根基、✅確立臨床制度的完整,並一手✅推動醫療公益事業發展。
  … 更多
以「良醫」為目標的魏火曜,曾任臺灣大學附設醫院院長、臺灣醫學會理事長和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從事大半生醫學工作的他,認為良醫和名醫最大的區別是,不出風頭、不搞宣傳,憑良心工作,專心治療每一位病人。
  
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環境衛生極差,以致傳染力強的 #痲疹、#白喉 等疾病肆虐,嬰兒夭折率攀升⤴。剛回國的魏火曜便決定擔任小兒科醫師。由於戰後孩童普遍營養不良,使其抵抗力欠佳。在小兒科的行醫期間,魏火曜常感慨:「看病的孩童迫切的不是藥品,而是奶粉。」於是他自掏腰包,讓病人在看病後帶一罐奶粉回家。
  
1950年代的臺灣,小兒麻痺是家家戶戶避之唯恐不及的傳染病,平均每年有近千名兒童因此喪生,成殘者更是難以計數。1963年,沙賓口服疫苗在國外正式使用,魏火曜當時擔任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積極建議衛生局進口沙賓疫苗以遏止小兒痲痺症的蔓延。幾經奔波,衛生當局在1966年自國外輸入疫苗,並免費提供兒童接種,成功抑制疾病的傳播。時至今日,小兒痲痺症近乎在臺灣絕跡。
  
「單純樂觀」的他,感恩自己沒有因為長於動亂時代而失去生命,以「運(命運或運氣)、鈍(做人不可過於銳利)、根(不屈不撓的精神)」作為自己的處世之道。一生致力醫學、研究、行政、教學和公益的魏火曜,對他的選擇保持從一而終的熱忱,直到1995年2月6日因癌症逝世。
  
❄歷史冷知識:
屬猴的魏火曜特別鍾愛猴子🐵,平日也喜好收集石頭、猴子造型的玩偶,更參與同事共組的「猴會」,每年聚會都帶著家人參加。閒時看似嚴肅的魏教授又會帶本素描簿、幾枝畫筆、一壺水和一個野餐包,就在美術館或風景區度過一天。在工作上他是一位嚴謹的專家,生活中卻是一位熱愛生命的藝術家🎨。
  
本漫畫補助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製作
CASE 臺大科教中心
  
🔎參考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魏教授的腳印〉
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1_wei_huo-yao/preface.html
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醫學網,〈小兒麻痺預防的方法〉
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s/ped/polio.htm
影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