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科技部, 台北市。 46,871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 · 6,759 個打卡次。科技部臉書專頁主要為介紹科技政策及分享科技成果。
貼文
【從南極回來又窺探黑洞的科學人 - 陳丕燊﹐襲來!】
  
陳丕燊教授遠征南極,又窺探黑洞;到地球最邊緣去,研究宇宙最邊緣。
  
他是首位登上南極做研究的台灣學者。2011 年臺灣和美國通過合作計畫,規劃在南極打造「天壇陣列」(Askaryan Radio Array, ARA),以 37 座天線探測站、涵蓋 100 平方公里的面積,探測宇宙微中子。期盼更進一步了解微中子特性及宇宙起源。
  
而陳丕燊老師是… 更多 ARA 計畫國際共同發言人,2013 年率領團隊遠赴南極,建設第一座探測站。
  
跟一般天文台不同的是,這些微中子天文台深埋在冰層之下!工程與研究的艱辛可想而知。
  
除了微中子,黑洞也是宇宙學的重要議題。
  
霍金在 1974 年提出「黑洞蒸發效應」,但這似乎破壞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自此掀起學界論戰。四十幾年以來,不少理論物理學家都加入這場「黑洞戰爭」,探討黑洞蒸發會不會導致信息遺失。
  
爭論遲遲無法落幕,是因為實證有其限制。黑洞信息遺失的關鍵時刻是在黑洞蒸發晚期,但是,黑洞壽命超長(10^67年),而宇宙的壽命也才138億年(1.38×10^10),就算實際觀測到黑洞,黑洞也還太年輕,無法提供資訊讓科學家解決這問題。
  
陳丕燊老師 2017 年提出「類比黑洞」實驗,他和去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慕儒(Gérard Mourou)合組團隊,做實驗模擬黑洞蒸發晚期,探討資訊是否會隨「黑洞蒸發」而遺失。 對了,這類比黑洞研究有個「可愛又驚悚的」暱稱:「安娜貝爾」(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 AnaBHEL)
  
更多故事,留待今晚陳丕燊老師與基哥對談~
  
⏰20:00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重量級來賓:陳丕燊教授
臺大梁次震中心主任、臺大物理系與天文物理所講座教授   🎤直播主持人:#廖英凱
研之有物客座編輯/泛科學專欄作家/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主持人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影片
留言
  • 科技部
    陳丕燊教授的南極微中子研究可以參考這篇呦↓↓↓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