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 台北市。 750,955 個讚 · 319 人正在談論這個 · 478 個打卡次。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圖樣由一個笑臉及台灣地圖所組成,台灣地圖代表�
貼文
【#MIT產業行腳 木材產業發展 之1】 從家具王國到木工機械大國 破曉時分,阿里山小火車往山頭駛去,火車上的遊客期盼著欣賞太陽從群山懷抱中躍出的美景。這條知名的觀光鐵路,從1912年聖誕節開始啟動,載著一車車珍貴檜木的下山,換回無數外匯。 「木產業就是環繞木材產業的週邊產業,包括木材輸出、合板工業、傳統家具 、外銷家具、木工機械五大分類。」前北科大教授、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主任楊明津簡單說明臺灣不同木產業的興衰。… 更多 從日治時代開始規模輸出的「木材輸出」,從日治1915-1945年共砍伐森林約18,432公頃、材積約663萬立方公尺,到戰後1946-1982年國民政府砍伐材積約4,456萬立方公尺,這時期製材廠(saw mill)林立,以建設臺灣與賺取外匯為主。直到1991年政府以行政命令宣布禁伐天然林,大規模的伐木才正式進入尾聲。 1976 到1990 年是臺灣「外銷家具」產業的外銷鼎盛的時期,1987年產品外銷達到最高峰產值高達24.8 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家具 輸出國,僅次於德、義兩國,享有「家具王國」之美譽。九〇年代各項經濟條件的轉變之下,臺灣家具 產業大部分外移到大陸或東南亞國家設廠生產製造,只有少數願意根留臺灣的廠商,則正面臨到產業調適與轉型期。 在「合板工業」部分,在1965年曾居美國進口市場第1位,1966年的外銷量高居世界第2位,1973年,合板外銷數量達110萬5千餘立方公尺,金額2億2,700餘萬美元,當時在產業外銷實績上是居於紡織、電子業之後的第3位。直到1979年東南亞國家,限制原木出口數量並提高關稅,才結束合板工業的輝煌時期。 當木材輸出、家具工業與合板工業榮景不在,昔日隨著家具產業的興起,大量進口歐洲先進木工機械,所帶動「木工機械」產業的研發升級,這些聚集於豐原、神岡等中部地區的中小型企業,因上、下游供應鏈群聚,因廠商可在短時間內取得所需的零件相互支援供應,擁有靈活應變優勢。2013年臺灣木工機械成為全球第三大輸出國,年產值高達新臺幣160億,2016年全球出口雖退居第4位,但木工機械品質卻更上一層樓。 在工業4.0時代,以臺灣木工機械的優勢,整合科技力,發展智慧化的家具生產,彌平因工廠外移造成的人才斷層,或許臺灣將成為開啟另一個「家具王國」 的重要契機。
圖片
留言
  • 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
    感謝MIT微笑標章分享
    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一隅
    記錄了在地60年產業的更迭
    經活化後的場域
    展覽+活動+手作
    為傳產賦予新生命
    歡迎您來見證這美好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