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三軍總醫院, 台北市。 17,012 個讚 · 96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68,732 個打卡次。醫院
貼文
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廖芳藝醫師接受漢聲電台『台灣進行式』節目名主持人胡宥佳小姐採訪,本次談論主題是肌少症介紹,家庭醫學科廖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各項器官生理功能逐漸下降,肌肉質量減少即為其中之 一,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即為所謂的「肌少症」。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十年減少15%;至於大腿肌肉力量,在40歲之後,每十年下降10-15%,70歲後則為每… 更多 十年下降25-40%。肌少症不只影響老年 人的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 肌少症的盛行率根據篩檢方式及族群而有不同,但隨著人口老化,預計將會 持續升高。國外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的長者 約為5%-13%,80歲以上則約為11%-50%。台灣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 肌肉質量臨床上一般較常使用的測定方式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肌力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行動能力 可計算行走速度;若65歲以上長者行走速度小於每秒0.8公尺則需進一步檢查肌少症的可能性。 肌少症對老人健康之影響可歸納 為三方面:(1)肌肉力量減少會有較差的下肢功能,人就會顯得無力、疲倦、步態 不穩,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 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而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雖然年紀老化造成的肌肉量流失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但適當的治療與介入卻 能夠延緩或改變其造成的不良影響。目前針對肌少症的處置,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是營養的補充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營養的補充主要為蛋白質,若無慢 性腎臟病者,每餐約攝取25-30公克的蛋白質。攝取的蛋白質食物來源例如豆腐、牛肉、魚肉等 運動的形式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運動的訓練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以有氧運動(例如:健走、騎踩腳踏車、 太極拳) 而言,若為中強度運動,每週建議至少5次,一開始10分鐘,慢慢增加;若無法維持長時間,建議每次10 分鐘每天3次等方式分段完成;以肌耐力訓練而言,建議每週至少2次,每次須間隔休息48小時以上,從中低強度的運動開始,每次時間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