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科技部, 台北市。 46,871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 · 6,759 個打卡次。科技部臉書專頁主要為介紹科技政策及分享科技成果。
貼文
#漫話科技 #科學家小故事 #臺灣蛋白質化學研究先行者羅銅壁
  
1927年出生於南投埔里的中研院院士羅銅壁,➡被譽為臺灣蛋白質化學研究的先驅⬅,臺灣蛇毒蛋白🐍的化學分析、活性成份的分離純化與鑑定,以及養殖魚類荷爾蒙的研究,都有他的貢獻;而他在學術行政領域所推動的政策,至今都還在影響臺灣學術界及教育界。
  … 更多
羅銅壁在就讀臺大化學系時,師從以分離出「檜木醇」聞名於世的日本化學家野副鐵男,因此他原本也打算以精油為研究方向;但他在1959年接受華裔化學家李卓皓之邀赴美後,開始接觸蛋白質的研究領域,從此轉換了跑道,進而將當時歐美學術界最先進的蛋白質化學研究引進臺灣。
  
✅1970年代設立的臺大生化科學研究所與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之所以會在臺大校園內合作興建研究大樓並共用至今,就是出自羅銅壁的提議:當時中研院苦於有經費而沒有研究人力、臺大則是有人力卻沒錢,他靈機一動:如果各自設立一個生化研究所,但在臺大興建場館,人員和設施彼此共用,不就能兩全其美?
  
✅他也是臺灣升學體制從聯考轉變到多元入學的見證人:在臺大教務長任內,羅銅壁興建了專門的大考闈場,聯考最後十年的考卷,都是在這裡印刷的;1992年起,他兼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任,不僅推行新式入學管道(如推薦甄選),同時也注重升學考試命題技術的革新。
  
甚至,我們可能都曾在仰望天空時,與羅銅壁參與的另一項事業打過照面:1990年11月,羅銅壁與工研院董事長張忠謀等五人被遴選為「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規劃小組」委員,負責提出可行的太空計畫具體方案。目前已經結束任務的福衛一、二、三號衛星🛰,都是根據這個規劃小組所訂定的15年計畫所研製、發射的。
  
❄歷史冷知識:
羅銅壁早在中學時就立定志向念理科,但是要念哪一個系呢?他的思考過程是:「物理學太過抽象,而生物學(在1930年代)還沒發展出完整的理論體系,那麼就選比較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的化學好了!」   
本漫畫補助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製作
CASE 臺大科教中心
  
  
🔎參考資料:
陳永發、孫慧敏、沈懷玉訪問,陳逸達、孫慧敏、張成瑋記錄,《臺灣蛋白質化學研究的先行者──羅銅壁院士一生回顧》,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
  
陳哲俊、陳良健、王蜀嘉、史天元、吳水吉、劉進金、鄭祈全著,《航遙測技術在自然資源之應用》,北市:財團法人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2009;轉引自http://www.aaapoe.net/ntu/20130728AJChen/RemoteSensing02.pdf。
影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