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科技大觀園, 台北市。 70,490 個讚 · 64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 個打卡次。科技大觀園是充滿科學知識的寶庫,我們用有趣、容易懂的方式介紹科普知識和時事!知識就是力量!【科技大觀園】Q博每天幫你補充科學能量!有 IG、YouTube,訂閱追蹤追起來!
貼文
【你知道古早的元素週期表長怎樣嗎?】
  
第一個提出元素週期表的門德列夫,他那時在寫普通化學教科書,準備寫第二集的時候,發現要一口氣介紹一拖拉庫 55 個元素,沒有整理的話實在很難記,於是他按照原子量去排列,並把性質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行,就成了早期的化學元素表~ 瞧瞧和現在的元素週期表有什麼不同↓↓ #IYPT2019 #科學史 #元素週期表150周年
分享 物理雙月刊
#國際元素週期表150年 #週期表首次登場 說點小故事,從故事裡,我們可以看見一個重要科學的發展起源來自於你所想像不到事物。 1860年代,當時俄羅斯大多數的化學書籍都是從西歐翻譯過來的書籍,所以常常翻完,拿到手上時,已經遠遠跟不上當時代的化學科學發展。… 更多 在1867年門德列夫開始在大學教授普通化學(一般理工科學生大一的必修課程),他很快認知到自己需要一本教科書,因此門德列夫決定自己動筆寫一本教科書並簽了要出版兩冊的書籍合約。1868年他如期地完成的第一冊,正當他準備坐下來好好準備寫第二冊的內容時,門德列夫發現的一個問題:「第一冊的內容裡只有介紹了63個已知元素中的8個,他該如何在第二冊中把其他的55個都介紹完呢?」他的解決方法就是針對這63個元素做一個有系統的整理。 他依據這些元素的原子量及化學特性將他們一一分類。最後,他把這63個元素分成六欄,並從原子量小的從上往下排,如果有相同的化學特性就排在同一列 (這樣的排法其實跟現在的週期表剛好相反,現代的週期表是同一種化學性質的元素會排在同一欄)。在當時,其實並未找到原子量為45, 68, 70, 與 180的元素,所以門德列夫就暫時在那個空格裡打上了『?』。一開始,門德列夫並沒有將這些空格視為對未知元素的預測;它們只是讓他的教學工具發揮作用的一種方式。但他不斷地思考這個表格含義,他確信自己可能已經發現了一種自然法則,可以根據原子量來預測元素的化學性質,並且發現這些未知元素可以證明他的系統的重要性。而這個表格被寫在1869年門德列夫所寫的普通化學教科書第二冊(照片所示,照片來源:Physics Today 網站) 相關閱讀:<br> A look at the first published periodic table: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4.20190327a/full/?fbclid=IwAR3QHImCF6D5IYhJUBdX4dZmd8j3I4osH5Noi3BtojKoJtNIHaXxTBTRxGc 物理學家為什麼需要讀歷史?<br> https://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4&index_id=150
留言
  • 科技大觀園
    延伸影片兒:
    元素問世時間軸,來看看你出生那年有沒有元素被發現↓
    https://www.facebook.com/scitechvista/posts/2076307329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