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 台北市。 750,955 個讚 · 319 人正在談論這個 · 478 個打卡次。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圖樣由一個笑臉及台灣地圖所組成,台灣地圖代表�
貼文
【#MIT產業行腳 亮點企業篇】洽維無染
  
洽維企業,無染愛地球
  
「DG!DG」多年後李月娥仍然記憶猶新,學著美國客戶腔調,聽半天才發現他們說的不是英文,而是中文「低級」,意思是問:「訂單的價格可以更便宜嗎?」
  … 更多
如同晴天霹靂,洽維企業曾經是臺灣四大毛巾廠商,七○年代輪三班工作、供不應求的美國訂單,民國八十四年突然都轉向大陸,洽維企業的陳錦賜和李月娥親赴美國,仍無法扳回訂單,無奈帶回小量多樣的運動毛巾訂單,一張訂單從一個貨櫃,掉到一兩千條毛巾。
  
將美國各種職業球隊的客製毛巾訂單,五百條、一千條湊成一貨櫃量的出貨單;接下來,更走向異業整合,把相關產品組合成毛巾禮盒,幫美國代理商聯繫水壺、帽子、筆的廠商……想盡方法,讓企業可以生存下來。
  
努力求生的韌性,或許存在血液中。位於臺中沙鹿的洽維企業從木炭起家,取大肚山的相思樹木製炭,大的樹頭就賣到彰化台化製成嫘縈纖維,從毛毯代理開始,陳家阿公決定自己選購「毛織機」來製造毛毯,一字之差,買到「毛巾織機」,只好開始生產毛巾,幸好的隔壁清水前輩,移民日本做毛巾生意,取得第一張訂單,至今仍與日本運動大廠美津濃維持良好合作關係。
  
用盡方法,仍無法改變日益嚴峻的外銷形勢,洽維轉戰臺灣市場,2008年自創品牌「無染」轉戰臺灣內需市場。無染的創意,來自於「法鼓山」的小量訂單,更來自於對於地球的一份心意:「想做對地球無負擔的毛巾,純天然無染,消費者使用起來也更健康放心。」為了讓消費者了解毛巾的原料「棉花」,在六年前開始栽種棉花,帶著消費者認養棉花田,從育苗開始參與棉花的成長與採收。
  
素樸無華的無染毛巾,在消費市場一開始並不受青睞,洽維努力在環保的前提下,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從造型擦手巾、小寶寶用的包巾、圍兜、刺繡毛巾,近年來更致力研發「泥染毛巾」,運用大肚山紅土、池上黑土……將親近大地的心意,轉化成動人的商品。
   
洽維企業對環保的重視,與高品質的毛巾,在理念相合的經銷商的合作下,目前無染毛巾和傳統有染毛巾的盈收比例,已經達到6:4。「環保愛地球」不僅僅是個口號,也能成為MIT毛巾業者蛻變的契機。
  
  
#洽維可說是MIT企業縮影
#大家一起努力突圍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