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王婉諭。 127,511 個讚 · 11,681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們一起勇敢,照亮孩子的未來」 立法委員 王婉諭
貼文
「住院是為了病人的健康,還是家屬的喘息、社區的安寧?如果是健康,那生命的決定權,最終仍是屬於他自己的;如果是社會安全,每一次的危機,是否都只能用住院來解決?我們經歷過強制住院,但出院之後的醫病關係、家庭關係、所有的信任基礎,也瞬間瓦解。當病人、家屬都累了的時候,我們可不可能有住院以外的選擇?
 … 更多
這些選擇可能是暫時的、庇護性的居住空間,或是扎根於這個社區的、機動式的危機處理團隊。病人、家屬與社區的居民,當遇到危機發生時,除了醫院之外,我們還可以找誰求助?」
 
這是先前,一位長期照顧患有思覺失調症手足的家屬,與我們分享他作為主要照顧者的體會與經歷。這樣的疑問與無助,不禁讓我們思考,面對精神失序者及他們的家庭,究竟應該如何在政策與制度上,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因此,上週我們拜訪了南投草屯療養院,希望盡可能去徵詢、傾聽第一線人員的實務經驗與建議。
 
草屯療養院作為精神科專科醫院,他們的精神醫療團隊,除了院內的治療資源外,更為中部地區提供社區精神醫療服務,像是到宅醫療、居家訪視、社區危機個案處遇等的居家治療。同時,也在各鄉鎮衛生所設立諮商站,由心理師提供民眾相關的服務,努力將精神衛生的資源外展至社區。
 
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希望,當病人的狀況比較不穩定的時候,可以即時尋求協助,例如就醫治療、精神復健、同儕支持等的管道。但現實的情況,有些病友的狀態可能無法出門就醫,可能是因為病識感不足而中斷治療,或精神功能嚴重退化而需要醫療照護。因此,居家治療便有它的必要性。
 
第一線人員告訴我們,協助居家治療的過程,的確讓醫療團隊更有機會,了解病人在社區中的真實情況。
 … 更多
圖片
留言
  • Daier Liu
    委員好,台灣目前非常缺乏介於醫院/康復之家與真正的社區治療之間的處遇方式
    活泉之家的會所跟開放式對話算是… 更多一個很好的示範,但從出院到回歸社區之間是完全斷裂的
    如果可以設立類似短期住宿中心的機構,用以銜接出院後無處可去的病人在回歸社區前的住宿需求,相信可以解決許多人最終只能回到醫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