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北部院區開放時間:第一展覽區(正館、兒童學藝中心 ),週二至週日9:00至17:00,週一休館。 ◆網站(北部院區):www.npm.gov.tw ◆網站(南部院區):south.npm.gov.tw   No. 221, Section 2, ZhìShàn Rd,,, 臺北市 111
貼文
《清 無款 賀蘭國人役牛馬圖》
Tribute of Cattle and Horses brought by Duthcmen
Anonymous, 1667, Qing dynasty
軸 絹本設色 207.8x161.3公分
********************… 更多 荷蘭東印度公司因鄭成功的進擊而於1662年退出台灣。他們為了維持其於東南亞與東北亞的貿易地位,亟欲與清廷交好,除派兵助清攻打明鄭台灣外,又於1666年由范‧侯爾恩(Pieter van Hoorn)率領使節團上京請求自由貿易。無論第一次(1656)或第二次(1666)出使,皆於旅途中收集不少關於中國的各種風土資料,後並以遊記或聞見錄的形式出版,在歐洲各地掀起中國熱的風潮。 本幅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度派遣使節團前往清朝乞市的圖像紀錄,由內工部於康熙六年(1667)繪製,是中國方面留下的唯一圖像記錄。運用了傳統描繪異邦人進貢天朝的「職貢」、「人馬」格套,繪牛四頭、馬四匹,分別由八個荷蘭人牽引進呈。牛隻背部的突起,學者認為是原產於印度的瘤牛(zebu),自印度攜來;而文獻稱之為「大尚馬」的馬匹,或許亦來自印度。畫上連接馬鞍與馬尾的吊繩只有單股,與中國古畫上常見直接分為左右雙股的樣式不同;此吊繩可能至馬尾處才一分為二,其形制得見於十七世紀的荷蘭畫作,或為歐洲樣式。牲口與役人的尺寸盡標示於畫上,足見康熙朝宮廷對異邦人的好奇,認為他們是值得觀察紀錄的對象,故此圖對荷蘭人形貌與服飾的描繪比以往更貼近現實。 ********************
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展期:2018/12/20~2019/03/10
陳列室: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5、107
********************
Expedition to Asia- the Prominent Exchanges between East & West in the 17th Century
Dates: 20 DEC 2018~ 10 MAR 2019
Galleries: (Northern Branch) Exhibition Area I 105, 107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10505
圖片
留言
  • 林曉蕾
    img: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9.1997-6/28418598_155884545126553_1405030127762407424_n.png?stp=cp0_dst-png_s110x80&_nc_cat=1&ccb=1-5&_nc_sid=ac3552&_nc_ohc=DfwUpmz6ef8AX812JIm&_nc_ht=scontent-tpe1-1.xx&oh=00_AT-TWvGXSmnngoRtTMRbGk2oGXKKS5dmqPMisfVf3vwBIg&oe=6249A8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