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科技大觀園, 台北市。 70,490 個讚 · 64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 個打卡次。科技大觀園是充滿科學知識的寶庫,我們用有趣、容易懂的方式介紹科普知識和時事!知識就是力量!【科技大觀園】Q博每天幫你補充科學能量!有 IG、YouTube,訂閱追蹤追起來!
貼文
【瓶裝空氣】
  
真不愧是科技部的空氣,覺得吸了好像文思泉湧。已經開始想 500 毫升空氣裡面到底有多少氣體分子了。
  
#寫計畫很需要 #寫報告也需要 #寫考卷的說他也要
分享 科技部
🌬【吸一口知性空氣】💨<br>   <br> 最近好像流行販售各種口味的空氣,就小編看到的產品,有山上的、市區的、精華市區的、猛禽呼吸過的、清新公營媒體的、南極的、附贈洋芋片的 (?) ……而容量差不多都是一個保特瓶大小。<br>   <br> 這樣一瓶可以吸多久呢?🍾<br>   <br> 其實一口就沒了。<br>   <br> 一般情況下,人們每次吸進、呼出的氣體容積皆約 500 毫升。人類平均每分鐘呼吸 15 次,吐納七公升的氣體。<br>   … 更多<br> 正常吸氣後,緊接著再深深吸一口氣,多吸入的氣體容積約 3100 毫升;而呼氣到不能再呼氣為止,肺中仍會存留 1200 毫升左右的氣體。<br>   <br>   <br> 大家都知道呼吸非常非常重要,關乎生命。但一直到 17、18 世紀後,有了顯微鏡可以更細微的觀察肺臟等人體結構🔬;物理和化學知識也萌芽,科學家逐步解析出空氣的成分,人們才開始對「呼吸」的生理機制有系統性的了解。<br>   <br> 時至今日,「呼吸」這件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例如:人可以暫停呼吸多久?又是什麼機制決定暫停呼吸的極限時間?<br>   <br> 大多數人無法閉氣一分鐘以上。可是,肺裡的氧氣足以讓我們 4 分鐘不呼吸,而血液裡二氧化碳累積至有害程度也沒這麼快。顯然,早在身體實際受到傷害前,就有某種力量驅使我們趕快再度呼吸,這被稱為「中斷點」。 <br>   <br> 科學家對此相當好奇,但「停止呼吸」的實驗並不好做──讓受試者自行控制憋氣到昏迷很困難😵,外力控制則有安全疑慮。<br>   <br> 研究這個除了闡明生理機制,也可幫助一些癌症療法、減少執法過程中讓嫌犯意外死亡。 ──也可以順便了解,遇到僵屍時🧟‍♂,暫時停止呼吸可以爭取多少應變時間。(誤)<br>   … 更多
留言
  • 科技部
    根據理想氣體方程式 PV = nRT

    P:大氣壓 (atm)
    V:體積(公升)
    n:莫耳數(莫耳) … 更多
    R:常數(0.082)
    T:溫度(K)

    假設室內溫度為攝氏25度,套公式後,列出算式為:
    1(atm)x0.5(公升)=nx0.082x(273+25)
    n≒0.02

    也就是500毫升約有0.02莫耳的空氣,換算分子數要再乘以 「6x10^23」

    →0.02x6x10^23=1.2x10^22

    結論:五百毫升裡面有1.2x10^22個空氣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