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王婉諭。 127,511 個讚 · 11,681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們一起勇敢,照亮孩子的未來」 立法委員 王婉諭
貼文
最近,一位在社區耕耘二十幾年的社工師,和我分享擔任嚴重病人的保護人、與個案一起改變的過程。
 
這裡的「嚴重病人」,指的是當病人的精神症狀嚴重,導致無法處理自己的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需要有一名保護人的病人。
 
但因為個案的先生遭遇工殤,就業與生活都出現了困難,無力成為太太的保護人。
 … 更多
其實,在個案病況變成嚴重病人之前,家人曾經努力希望讓她及早就醫,但精神症狀隨之而來的關係緊張與衝突,也讓家人非常地挫敗。因為未能持續就醫,精神症狀逐漸惡化,社區關懷訪視員多次家訪仍無法找到個案。
 
後來,個案在精神症狀惡化的狀態下,動手打了孩子,家防社工將孩子保護安置,評估家庭狀況一直無法改善,不得不申請出養。
 
擔任保護人的社工師,找遍了個案可能出現的公園與街角,終於找到人。他們一起討論,如果能好好就醫把病況穩定下來,應該還有機會看到孩子。社工師陪著個案在醫院調藥、住院了好一段時間,出院也固定回診、尋找居住的處所與適合的工作。
 
這些逐漸走向復元的過程,後來終於爭取到探視孩子的機會。孩子看著媽媽一點一點地改變,上了大學之後,也願意回家看媽媽。
 
聽著社工師和我分享的故事,我想,如果我們的社區支持,能夠在政策的設計上讓個管人員有合理的服務案量與成效指標,協助病人找到改變的動機,在醫療、居住、就業獲得需要的資源,嚴重病人自立、自主地生活,其實是可能的。
 
當病人在治療中竭力想要走出症狀,但在那之後必須面對的生命困境,需要我們肩並肩一同撐起,病人與家屬在醫院與家戶之間生存的空間,讓整個家庭回到平穩的生活軌道。
圖片
留言
  • Seitetu Mukou
    王委員可否 允許我這位香港網友分享這篇文章因為 我覺得這樣事情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還有重視 反歧視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