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農人新樂園。 27,884 個讚 · 139 人正在談論這個。農民學院:培育農業人力,透過一系列的訓練,讓從未接觸農業的民眾能由初窺農業面貌的菜鳥,生根發芽變成農業經營的菁英,也為台灣本土農業注入新活水。
貼文
青農不再只是下一代返鄉從農,67年次的蔡和宗,做過資訊業、從商過,深受日本系統化農業衝擊,深知這是 有未來的產業,捨傳統務農模式,走企業化務農之路。 蔡和宗在南投海拔1100公尺的1、2甲農地上,種出的芒果讓住在台灣的日本人一吃成主顧,還種櫛瓜、南瓜、牛蕃茄、小黃瓜、百香果、孢子甘藍、彩色胡蘿蔔、玉米、玉蜀黍等。… 更多 他以過來人的身分說,不一定要是農家子弟、種過田才能務農,重點是要有熱忱,並想清楚。他這些不同於一般台灣農民的作法,他說,都是因為念台大農經系在職專班時,跟老師去了一趟日本,親眼看到系統化、現代化農業所受衝擊,跟看報導的感受完全不同。 完整報導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709020230-1.aspx
#轉業從農
超連結 CNA.COM.TW

蔡和宗都市人從農 成企業化務農典範 | 財經 | 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日電)青農不再只是下一代返鄉從農,67年次的蔡和宗,做過資訊業、從商過,看到日本系統化農業,深知這是有未來性的產業,傳統務農做到死,生活還是苦,而他就是企業化務農的典範。 | 財經
留言
  • 簡艷鴻
    長期以來我有個疑問,面對氣候變遷我們對環境的因應之道,難不成只剩這種溫室棚的建置嗎?
    我承認溫室棚的產值效益和面對氣… 更多候病蟲害的防護一絕。

    但我對溫室棚有它的疑問,首先
    1.建置需要具有相當的資本,通常一般農民是不可能負擔的起,所以這對傳統農民更是ㄧ種階級門檻,只有農企、休閒農場、或是轉投資或具有相當資本的資本家才玩得起。
    2.再者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圈地自保的心態,對地球環境更是雪上加霜,請試想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農田幾乎都是溫室棚的畫面,那對氣候調節的衝擊是否更大?!

    這是一種相對完全只有科技與經濟價值出發的思維,和傳統農民敬天惜地的文化裡有著天攘之別,我的感覺這更像一種人定勝天的自私心態。

    我並不是食古不化,只是面對科技我們使用它的初心不該只是產值、經濟效益而已,更多的應該是一份社會責任和對環境永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