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台北市。 214,576 個讚 · 18,040 人正在談論這個。立法院第十屆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
貼文
2017/03/02-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育部 請潘部長!
部長,最近有兩件有關重建神社的事件:「牡丹鄉高士神社事件」與「台中市長林佳龍重建神社事件」,兩件事都引起了議論。部長身為最高教育首長,本席要請教部長,「神社」在您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
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
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部長,本席要請您思考一下,慎重回答。 今天,本席要為教育部同仁上一堂「神社」的課。… 更多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本席要告訴部長與所有教育部的官員,雖然說「上行下效、風行草偃」,但教育是百年大業,我們怎能讓下一代被全世界嘲笑!執政當局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教育部的同仁們,你們一定要承擔起教育的重責大任,而且,要與世界的認知接軌,不要讓下一代走出台灣被嘲笑。 (留言處-日機密檔案:佔領台灣時期,屠殺40萬台灣人,被淹蓋的台灣歷史!)
影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