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台北市。 107,705 個讚 · 1,32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4,089 個打卡次。臺博館除了228公園內的本館,還有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邀你一起發現萬物的精彩!
貼文
#NTM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
第四十六回 立碗苔
 
在臺博館《博物臺灣》常設展 —「自然臺灣」展區的琳瑯滿目裡,有著兩面較沉默的牆,位於「生態走讀」大門兩側。虎寶以前總是不經意地走過🐯… 更多,未曾好好觀察牆面上的設計源自什麼物種。牆上以白線刻劃了一群可能讓人備感陌生的形象,其實它們都是臺灣島上的「神秘住戶」!但「神秘」源自我們對其瞭解較少,並非罕見或遠在天邊,事實上它們多是人類的鄰居,相鄰程度甚至超過展廳內大多數動植物。看著一臉疑惑的虎寶,隊長決定重點揭示其中一員,來自蘚苔森林的「立碗苔」。
 
「蘚苔」是對三群植物的統稱:蘚、苔、角蘚,立碗苔隸屬於其中的苔類家族。由都市觀察家的視角出發,立碗苔有點像苔類裡的白頭翁 ── 這是什麼意思呢?它們盡情地生長在緊鄰人煙的環境裡:安全島上、水溝旁縫隙、環繞變電箱的草坪,最有趣的是鄰居家的花盆裡,它們往往是蘚苔初心者最先且最容易遇上的苔類植物之一,就像白頭翁是所有鳥類初心者的好朋友一樣。
 
當你詢問一名植物學家「怎麼認出立碗苔?」他可能會講好多關於形態的細節給你聽。我們嘗試精簡一下,其實立碗苔名字本身就已透露出玄機,「立碗」究竟所指為何?這需要稍微聊一下苔類構造:苔類植物體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通常是綠色的,就像莖與葉的集合體,能行光合作用;第二部分有苔類用於產生孢子的構造,負責精卵結合後的繁衍生息,蘚苔學家稱之為孢子體,其形狀隨成熟度和苔種類而異。立碗苔孢子體一旦成熟,就像是立於地表上的迷你碗公🥣,有很高的辨識度。
 
雖說立碗苔具備形象鮮明的孢子體,對多數人來說,它們還是太小了。為幫助大家找到臺博館附近的立碗苔,我們公開近期植物小隊於臺博館附近找尋立碗苔的足跡🔎https://reurl.cc/3j41LL(內有三筆觀察紀錄,每一筆都有座標,均位於國立臺灣博物館附近。)
 
我們通常不這麼做,畢竟在大眾媒體上公開生物分布點位有其風險。但正如本篇開頭所述,「生態走讀」大門兩側盡是鮮有人關注的臺灣住戶,受限於生物體在展陳上的限制,它們很難透過博物館的展示殿堂發聲。如果有人能借助我們足跡,找到並觀察這些鄰居,甚至對它們萌生興趣,我們會很高興!
 
(to be continued)
 
- 
延伸資訊—《博物臺灣》常設展
地點|臺博館本館2樓展廳(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展示資訊|https://reurl.cc/e6y58M
 
#隊長和虎寶和大家拜年 #新年快樂🐯
#繼續探索豐富的植物多樣性
#每張照片都有隊長的延伸筆記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