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台北市。 107,705 個讚 · 1,32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4,089 個打卡次。臺博館除了228公園內的本館,還有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邀你一起發現萬物的精彩!
貼文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邊成崛起起 #巡視水沙連 … 更多 19世紀初至中葉多元族群社會在中部南投「水沙連」日月潭與墷里地區的發展,體現了邊區及內山原住民在整體臺灣社會日漸重要的趨勢,其因素類包括了:(1)海岸及平原地帶的漢族資本不斷轉移,投注於內陸地帶的開發;(2)平埔族、漢籍民水沙連原駐民同下不斷入墾營居,並形成納租與「和親」併行的慣例;(3)水沙連原住民對外來物資的需要益形增長,交換之範圍擴大,同時形成新的原漢交換中心(如集集、內木柵)。此時大肚溪、濁水溪之間中、上游的邊區社會開始形成較完整的網絡,且與海岸平原地帶在資金、資源、勞力等方面亦互有連通,形成了外來族群與山居原住民勢力接壤的態勢。
水沙連邊城崛起,清政府高官也趁此熱潮前來巡視,欲一探究竟…… 圖說:道光8年(1828)西美蘭社望安招墾永耕合約字 埔里盆地蛤美蘭社(埔社,布農族,Ta-qaviran)基於原住民親善歷史默契與共同利害而邀中部平埔族群移民合作開墾,並由水社邵族部落領袖居間促成,出墾地包括史老榻、北大埔、北埔等地。事起於蛤美蘭社連遭漢族、泰雅族之侵擾,勢力日漸衰弱,乃欲引平埔族群「族親」為奧援。平埔族人除籌措墾費之外,各社並集資贈蛤美蘭社「和親」禮物以換地。 ※本展所用「山居原住民」、「內山原住民」稱謂,均為反映所涉年代的歷史樣貌,不涉文化價值判斷。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臺博館藏清代古文書解碼 #NTM #臺博館本館 #展覽倒數中
#10月4日最後一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