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我們期望營造一座植根過去、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誕生知識、快樂學習、友善平權,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709025 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貼文
【#研究】「歷史 那一天」讀書會
臺史博「歷史 那一天」計畫,從最初發想至今,已經歷三年多。 為了規劃紀念終戰七十週年特展,臺史博研究員們以及臺史博的志工群,組織讀書會「歷史 那一天」。 讀書會設定以終戰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多元記憶為題,從已出版的回憶錄、口述歷史,加上讀書會成員的訪談,整理出不同區域、年齡、職業的社會行動者各自的終戰經驗。… 更多 這份大約六萬多字的資料,成為「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的部分素材。除了透過公共化的展覽途徑,更期待不同學科的對話與演繹,激盪更多的成果。 前一陣子由蘇碩斌統籌、臺灣文學研究者共著的《終戰那一天》出版。這本書是博物館參與前期討論,協助資料及圖片提供,延伸轉化為具體成果的合作案例。 邀請大家一起來讀,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那一天。
分享 衛城出版
【衛城本週新書】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12/5正式上市! #誠品十二月選書 朕深鑑世界大勢與帝國現狀,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忠良臣民。<br> 朕已敕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共同宣言(《波茨坦宣言》的無條件投降要求)。<br> ──昭和天皇,《終戰詔書》… 更多 臺灣曾與二次大戰近身肉搏。<br>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錄音,從帝國平民百姓家中的收音機流瀉而出,這是普通人首次聽見天皇的聲音,也是日本正式承認戰敗的重大歷史時刻,史稱「玉音放送」。臺灣人做為帝國的殖民地子民,親臨了同樣的歷史時刻,當時他們正在做什麼?心中的感受為何?<br> 本書透過九則以真實人物、真實情節構成的故事,分從前線、後方、外圍三個視角,訴說臺灣戰爭世代身處二戰陰影下的生命遭遇,特寫他們的身心狀態與情感邏輯。每個故事皆可獨立閱讀,但也彼此呼應:各篇都將帶我們回到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歷史瞬間,且始終站在渺小個人的角度刻劃戰爭帶來的苦痛離散、機會夢想。<br> 戰爭投下炸彈,把人的生活炸成碎片,也把時代炸成不可共存的兩半。希望藉由這些故事,種種掉入歷史邊緣的記憶,可以重返這一代人的腦海,被知道、被理解、被反省,以及被悼念。 【前線】<br> 在婆羅洲島,志願兵羅東青年簡傳枝不知道天皇已經投降,他仍在叢林中掙扎前行,與饑餓疾病作戰;在神奈川,努力造飛機的少年工東俊賢,聽不懂天皇緩緩吐出的古語,直到廠長上臺宣布,他才明白,日本戰敗了;在西貢病舍,逃過神靖丸船難的醫生吳平城,聽完玉音放送欣喜也疑惑:我已經成為中國人了? 【後方】… 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