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朱立倫。 1,007,733 個讚 · 14,441 人正在談論這個。政治人物
貼文
共構角度建設 落實港市合一 幾層樓高、首尾長達數十公尺的貨輪靠岸時,那是一幕很壯觀的景緻。碼頭上則是忙碌的裝卸作業,巨大的起降機來回抓起一隻隻貨櫃,船腹中開出一輛輛雙B進口車,散裝輪載來整船黃豆、玉米。水手們又是另一種風情,踏上陸地的愉悅神情或是離岸前的蕭索意興,顯示這群來自大海或即將航向大海的人對漂泊的感受。… 更多 我始終覺得港口有一種特殊的魅力。然而,我只能在國外港口感受這種魅力。戒嚴時期,台灣所有的海港或空港都是高度管制區;解嚴後,所有的港口仍是高度管制區。除了主管機關便於管理的考量外,我實在想不出其他合理的原因。這種管制的方式,使得台灣的海港與空港都只限縮在貨物與旅客的交通輸運功能,港區內並未保留任何供做其他產業或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提出航空城的構想,就是希望將利用空運的出口產業集中在機場周邊,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樣的出口產業型態。為什麼機場周邊不能有自由貿易港或是農產品出口的集貨市場?或是像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前一段所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 上周我去參觀台北港,忍不住想起日本東京的台場。台場是東京港的一部分,日本政府透過城市規畫,當地變身成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圈和媒體中心,民眾可以透過公路、渡輪或輕軌捷運方便往來其中,港口和城市合而為一,高度共存共榮。 台灣已經解嚴廿幾年了,但是一些戒嚴時期的思維和框架仍然盤旋不去。如果我們可以在台北港區內設幾家咖啡店或觀景餐廳,在適當的地點引入購物商場,甚至蓋一兩家旅館,整體規畫屬於碼頭作業的動線和便於民眾消費的動線,從港口輸運和城市發展的共構角度來建設台北港,這才真的是落實港市合一。 相信我,不論是大船入港或是還要進行超過十年以上的填海造陸工程,台北港真的很有看頭。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