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台北市。 107,705 個讚 · 1,32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4,089 個打卡次。臺博館除了228公園內的本館,還有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邀你一起發現萬物的精彩!
貼文
在今年(2014)6月26日經行政院核定,為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正名為臺灣原住民第15、16族。原本,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被歸於鄒族。但是,在研究過程當中,發現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在語言、組織、宗教觀和祭儀與阿里山上的鄒族不盡相同。… 更多 拉阿魯哇族目前有族人400餘人,由排剪(paiciana)、美壠(vilanganu)、塔蠟(talicia)、雁爾(hlihlara)個社組成,位在高雄市桃源區的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卡那卡那富目前有族人550多人,位在高雄市那瑪夏區的達卡努瓦里及瑪雅里。 「貝神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的祭典,每二、三年舉行一次大祭,祭期為六天。早期是一年舉行一次,原本是美壠特有的祭典,現在則是共同舉行。根據傳說,拉阿魯哇族人以前和小矮人住在一起,兩族相處很融洽,而貝神是小矮人的寶物。有天,拉阿魯哇族的祖先要離開與小矮人一起住的地方,小矮人很難過。把他們最珍惜的寶物takiaru贈送給拉阿魯哇族祖先,並且交代族人,要把貝神奉為自己的神來祭拜,於是takiaru從此就成為拉阿魯哇族的神了。 有關卡那卡那富族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名為那瑪夏的年輕男子,發現巨大鱸鰻堵住溪水危及部落安全,趕緊回部落向族人通報,後來因為驚嚇過度染病,幾天後就去世,傳說當時族人與山豬聯手殺掉鱸鰻解除危機,族人為了紀念這名年輕男子,當時以「那瑪夏」命現今之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族的社會組織以父系為主,祭儀活動則以「米貢祭」與「河祭」為主。 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文字參考: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www.apc.gov.tw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