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蔡英文 Tsai Ing-wen 。 2,984,644 個讚 · 57,610 人正在談論這個。「台灣的好,不應該輕易被擊倒。當新時代已經敲門,我們必須把門打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
貼文
基金會邀請全球知名的法國經濟學家索爾孟(Guy Sorman)以「金融海嘯後的世界-十個樂觀的理由」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民主制度的精髓不在於效率的保證,而在於確保人民個人的尊嚴。而自由市場機制,讓人民生活方式變富有長壽,雖然因為自由主義市場建立在創新上,可能有危機發生,但更大危機在於,國家採取錯誤方式因應危機的爆發。… 更多 身為法國總統顧問和南韓總統李明博的顧問,他舉2008年經濟危機為例,當時G20主席為南韓總統,成功說服各大國繼續推行自由經濟體制,是個很好的處理方式,讓經濟沒有崩壞、安然度過危機。 台灣當前面臨經濟危機,應利用台灣的優勢,因應未來挑戰。他走過世界各國,發現台灣優點在於中小企業的精神,台灣很多年輕人想創業,和法國多數青年想成為公務員不同,台灣政府應提供制度誘因,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於創業。 面對台灣現在青年因為經濟危機,很多想成為公務員、以求安穩生活,台灣政府應如何為年輕人創造機會?索爾孟說,如果台灣年輕人的想法改變,表示政府的政策摧毀年輕人進入私人企業打拼的精神,是政府的問題。 國家的角色和現代化的社會正義,應該是提供公平的機會,讓人民得到教育、照顧、健康照護、自由選擇職業,尤其是讓少數民族可以得到公平的就業機會。現代政府應該提供人民公平機會、選擇未來的機會,他認為成功的政府,如北歐國家、波蘭、波羅地海三小國、德國。 對於歐元和歐盟的未來,索爾孟非常有信心,他認為歐元是穩定貨幣,且市場對歐元非常有信心。歐盟各國正努力克服現在的危機,未來10年應會走向政治和經濟的聯邦制度。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對歐洲或歐盟的認同感很高,不論在政治經濟或心理認同各方面都是共同體,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 他建議台灣教育應該為學生建立一個全球化的視野和國際化的就業條件,因為現在是全球化的就業市場,年輕人必須具備雙語或多語能力,才有競爭力。而台灣也應讓大學教育入學條件標準更嚴格,並像德國一樣注重專科教育、培養更多面向的人才。 他也認為台灣已擺脫軍事獨裁政權,雖然民主發展未臻成熟,但已朝向民主國家邁進。遺憾的是,台灣政府把陳前總統當作罪犯關在監獄,對台灣民主是種污點,從歐洲觀點來看,相當令人不解。他再三強調,他是外國人,無意干涉台灣政治,而是從外國和民主的角度來看,他希望台灣的民主可以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典範。
超連結 THINKINGTAIWAN.ORG

小英教育基金會: 索爾孟演講:金融海嘯後,尋找台灣優勢

留言
  • 陳照忠
    中研院的昨非今是
    中研院發表高教政策建議書,認為二十年來台灣錯誤地推動「廣設大學」政策,造成學歷貶值及人才素… 更多質低落,且預估未來十幾年將有四成大學倒閉。這番檢討,聽在當年主導教改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和一批同僚耳中,不知作何感想?
    今天台灣高等教育的量產化和劣質化,其實毋需中研院診斷,人們早已有目共睹。包括大學畢業青年就業困難,企業界難覓可用之員工,以及台灣在國際人才市場競爭力的衰退,皆可見其遺害。李遠哲當年一手包辦教改大計,今天雖不必把全部的帳都算在他身上,但他要承擔的責任也絕對不少。
    李遠哲最大的敗筆,還不只是主張廣設大學,而是他「重通才、輕技職」的思維嚴重破壞了台灣教育高低桿的平衡。他當年一席「讓高職成為歷史名詞」的談話,將技職教育打入地獄,讓供應台灣中小工廠需要的嫻熟黑手無以為繼。今天,多少年輕人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不都是那些拿著西方寶典照抄的教改大師們惹的禍?
    可嘆的是,許多當年意氣風發與聞並主導教改的人仍堅不認錯,至今還在那裡推三卸四,說當時政策只是要求廣設「公立大學」,不包括私校在內。果真如此的話,當政策走上歧途時,他們為何不出聲阻止?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提醒了大家:在那個充滿政治狂熱及權威崇拜的年代,人們多麼容易盲目相信大師人物,乃至把自己的優點看成一無是處;而當時過境遷,那些有過權力的人,又把責任推得多麼乾淨。
    中研院昨非今是的「除夕報告」,顯示了它自身回歸學術專業的變化,也映照了台灣社會難以追悔的失落。

    摘錄自2013年2月9日聯合報A2版之黑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