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Museum

Month: 2020-05

文章ID 時間 like comment 內容
10156895154721193 2020-05-31 16:55 458 2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中華穿山甲分佈於臺灣島的中、低海拔,全身覆蓋鱗甲的哺乳類。由於人類迷信穿山甲的鱗片具有藥效,全世界包括中華穿山甲在內的8種穿山甲,都面臨非法濫捕與走私的問題。 從臺博館本館的「發現臺灣常設展」與古生物館生命演化廳的「臺灣生物光牆」的穿山甲標本,近距離認識牠吧。 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科學圖繪:林家蔚 繪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NanmenBranch #南門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891575211193 2020-05-30 10:57 126 3 【走讀臺灣線上直播】日安,台北之城(晨)_出發探險去 🎬 #從臺博館出發到台北植物園探險
#空中走讀不同類型的百年博物館 「遊園」就在今天!5月30日(六)15點整,守「時」待「機」於您的螢幕前,我們將以民族植物為主題,邀請到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董景生組長,同時也是民族植物系列叢書的主要推手及著者,以直播走讀方式,帶領我們串聯本館展示及台北植物園。 📣… 更多鎖定直播,於直播期間留言,將有機會獲贈臺博館文創小商品(抽獎活動已結束,並於影片貼文留言處公布名單)。 ✳「走讀臺灣」系列活動,搭配活動書單及專家導覽,邀請民眾一起漫遊於深度閱讀體驗;直播活動詳細內容及走讀書單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
🔆如遇天公不作美,戶外直播改為室內講座直播,直播時間不變 #NTM #臺博館 #走讀臺灣 #線上直播 #台北植物園 #日安台北之城
10156889422336193 2020-05-29 20:00 191 5 【虎寶日記169】開放博物館中.博物館開放中 🏛
 
當代的博物館,不再局限於一個固定的建築空間,而是為人存在的。
 
因應疫情影響,部分館所暫停開放、減少開館時間,或暫停使用互動設施及教育活動,但…虎寶🐯發現,其實博物館並未遠離我們,我們仍然可以輕易地持續享受到博物館資源喔!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與臺灣各地的博物館合作,聯手推出「開放博物館Open… 更多 Museum」,集結來自不同博物館的展覽、藏品、研究,將博物館資源與在地社會進行連結,促進資料循環利用。防疫期間,我們也可以輕鬆的透過網路遊覽博物館、美術館。
 
臺博館當然也參加囉!充滿美麗科學繪圖的《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數位特展》在 #518博物館日 上線展覽囉!你還沒看過嗎?那快點點進連結,和虎寶一起欣賞美麗的博物畫💕。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數位特展|https://reurl.cc/1xMO5D
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umday2020#explore
 
#開放博物館 #openmuseum #themuseumopensup
#翻轉博物館 #exploreideas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 #展覽線上看
#虎寶徜徉其中 #文青虎 #維納斯虎
#虎寶日記
10156885484771193 2020-05-29 11:00 584 8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鐵道部廳舍夜景 鐵道部廳舍古蹟修復後成為進出臺北的焦點之一。在都市環境角色中,思量光環境的相互平衡,亮度設定是以北門為主,並配合「北門及周邊光環境計畫」的內容,關注於人行尺度的需求,塑造低調、合宜的視覺尺度。 背對鄭州街張揚閃爍的大型霓虹廣告牌與噪亂紛雜的強光,這座紅牆英式建築的百年國定古蹟,修舊如舊,堅持樸素溫暖的照明,為市民帶來安慰與靜定的力量。… 更多 照明方式需尊重古蹟、減少對結構的損害外,設計上更需要遵守市政府所規劃之「北門及周邊光環境計畫」的內容。 因此,燈光展演的目的不僅為張顯本體建築;更需要將周圍古蹟群的夜視覺一併考量。有鑒於北門之於臺北的歷史重要性,鐵道部廳舍該如何在展現自身優雅風采的同時,又顧及都市的主從關係?這是本案照明設計最大的挑戰之一 透過燈具寬窄角的運用,創造出上比下亮猶如月光灑落的光線質感,最終以三個亮度、兩種色溫交織出夜晚廳舍的美妙樂章。此外,照明系統遵守對古蹟最小干擾的原則下進行,不能因為燈光效果而減損了白天的視覺觀感。因此設備以最少固定點為考量,除了見光不見燈的隱藏手法外;燈具大多以夾具、置重等方式固定,是對於古蹟尊重的心,同時也為未來的「臺博館北門館(鐵道部園區)」廳舍建築保留使用上的彈性。我們期望透過照明,能讓民眾更珍惜城市的過去,光的演繹也讓歷史在夜晚繼續傳承下去。 #戰後北門館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2017.9.22攝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光環境
#國立臺灣博物館 #BeimenBranch
10156883512441193 2020-05-28 18:00 323 0 #新書快報 《臺灣博物》季刊 145期|漫步鐵道時空軌跡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鐵道部園區),自淸代起為臺北門戶與近代化的起點,歷史脈絡從淸末臺北機器局、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民國時期臺灣鐵路管理局,見證臺灣現代技術與鐵路發展的風華,轉變歷程藴含了臺灣現代化的脈絡。
 … 更多
隨著鐵道興建與技術的進步,突破時間、速度、地理空間限制,從南北縱貫線通車到一日生活圈,不同世代的人們擁有的火車記憶,孕育出豐富多元的鐵道文化,成為島民共享的鐵支路回憶。
 
臺博館接受臺灣鐵路管理局委託代管土地,啟動古蹟修復工程、景觀工程、展示工程等,逐步將其轉變為 #現代性 與 #鐵道交通 為核心的博物館,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在今年對外開放。
 
✍️特別規劃「#漫步鐵道時空軌跡」為專題,透過多元視角,從淸末一路延伸,帶領讀者發掘鐵道文化與現代性的相關知識。 臺灣淸末的超級工廠-臺北機器局/俞怡萍
時代轉換期的臺灣鐵道關鍵人物-鐵道技師小山保政及其團隊/蔡龍保
風華絕代-臺灣鐵道旅館特展/沈佳姍
博覽會中的交錯視線:「異論『現代』」特展的策劃/慕思勉
臺博館鐵道部鐵道文化常設展的規劃藍圖/洪致文
 
📚展售資訊:
臺博館本館及土銀紀念品店、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
 
🗞底圖素材:〈臺北市街平面圖(1919)〉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提供 #臺灣博物 國家書店 五南文化廣場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10156885443526193 2020-05-28 11:00 282 3 #線上認識臺灣當代科學繪圖師
#用畫筆認識臺灣大自然 當今的攝影與影像處理技術,大多數人都認同發展非常成熟。但是,這些技術仍然無法取代科學繪圖的重要地位。從藝術領域來看,科學繪圖呈現的自然萬物之美也愈來愈受到大眾矚目,目前仍有許多科學繪圖師從事相關創作,科學繪圖並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林家蔚老師從小就展現繪畫天分,大學與研究所唸的則是生物相關科系,後來跑去旁聽生態藝術學程。… 更多 2012年在完成一幅自己很滿意的作品之後,毅然決定踏上了科學繪圖之路。拿起相機,挑望林間或是低頭翻找路邊,喜歡到野外實地觀察的林家蔚,除了描繪生物本身,棲息地也是他著墨的重點。讓我們透過 #央廣 專訪 #林家蔚 老師,向大眾分享,在科學繪圖領域裡的熱情。 🔷林家蔚老師專訪(3:19-5:52、10:22-10:26、10:59-11:07、12:05-12:46) 👉線上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O6X7cdFOc 👉線上聽🎧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1125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Rti 中央廣播電臺
10156883402376193 2020-05-27 20:00 131 0 #博物館不止是承載百年知識的殿堂
#再現博物學家踏查與行腳的本色 【走讀臺灣線上直播】日安,台北之城(晨)_出發探險去 文化部近年以世界閱讀日為起跑點的「走讀臺灣」系列活動,推動結合臺灣在地原創文本作品、在地知識與社群網絡資源之走讀路徑,邀請民眾一起漫遊於深度閱讀體驗。… 更多 推薦大家於5月30日(六)15點整,守「時」待「機」於您的螢幕前,臺博館將以民族植物為主題,邀請到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董景生組長,同時也是民族植物系列叢書的主要推手及著者,以直播走讀方式,帶領我們串聯本館展示及台北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承載的臺灣歷史和植物文明 植物園為民眾喜愛的休憩場所,
但其實不僅是博物館的類型之一,更是保存多樣性的重鎮,
新加坡的植物園於2015年即獲登錄世界遺產名單 ✳直播活動詳細內容及走讀書單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42&request_locale=tw 🔆如遇天公不作美,戶外直播改為室內講座直播,直播時間不變 #NTM #臺博館 #走讀臺灣 #日安台北之城 #台北之城線上直播
台北植物園 Taipei Botanical Garden (謝謝台北植物園小編分享轉發)
10156882665196193 2020-05-27 11:00 82 1 #淑芳老師說法囊藻 學名:Valonia aegagropila 藻體深綠色,由許多圓柱狀、多核細胞密接構成,細胞直徑2.5-4mm,先端圓,每一個細胞可行分離分裂,如出芽方式由側面或頂端反覆長出許多同型細胞,枝之間有單細胞之附著器,而相互密接成高約2-4公分、直徑可達10公分之枕狀團塊,基部以假根藻絲附著於他物上。成熟細胞內具有一個大液泡,外有一層濃厚的細胞質,含有許多細胞核及網狀葉綠體。… 更多 具同形世代交替,配子體與孢子體外觀相似。孢子體細胞行多核分離分裂,再減數分裂,產生多個游孢子,成熟後由細胞壁上開孔逸出。游孢子為梨形,具有4條鞭毛。配子體為單倍體(1N),雌雄異體,配子具有2條鞭毛,同形交配。 生長在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2公尺深的礁岩上。6、7月可見,數量不多。廣分佈熱帶、亞熱帶海域;如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廣東、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所羅門群島、夏威夷群島、地中海、大西洋等地。臺灣在南部及東部較常見,在東北角為少見。 圖文授權/黃淑芳 ■黃淑芳老師簡介∣ 黃淑芳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研究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服務26年期間,共發表有關海藻之研究論文報告100多篇,其中有37種臺灣新記錄種,研究期間也為該館增加2,200多件海藻標本,其所著之《臺灣東北角海藻圖錄》曾榮獲圖書類金鼎獎、《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輯》也獲得「好書大家讀」圖書獎。 #NTM #臺博館 #植物 #海藻 #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878085651193 2020-05-25 17:58 188 7 📝臺博館豆知識👉第4篇 臺灣狐蝠 中名:臺灣狐蝠 學名: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 英名:Formosan Flying Fox 科名:大蝙蝠科(PTEROPODIDAE)… 更多 狐蝠於1872年首度被捕獲,為臺灣特有亞種。為本科蝙蝠中體型最大者,眼大、吻部突出、形似狐狸,故稱狐蝠。以由皮膚擴展而成的皮膜為飛翔工具,各趾均具有強有力的鉤爪,故能倒懸體軀於樹枝間。 狐蝠主要產地於綠島、夜行性、以果實為生。嚼食時,先將果實於口中咬爛,吮盡汁液後再吐出殘渣。以視力辨物,不似他類蝙蝠以聲波迴音定位,每年五至七月為其繁殖期,每胎一仔。 延伸閱讀👉臺灣狐蝠為臺灣特有亞種 https://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species_detail.php?name_code=380560 🦇圖片更正說明:今天感謝粉絲 #未禪 #花吳 #周俠客 等對臺灣狐蝠照片的指正,小編手滑誤植臺灣大蹄鼻蝠的照片。趕緊下架文章,進行圖片修正。感謝上午對臺博豆知識臺灣狐蝠按讚與留言的粉絲們。 #機智動腦一起來 #探索臺博館不為人知的秘密 #歡迎留言猜一猜 #隔天解答 你知道嗎? 大家知道臺灣狐蝠飛翔時雙翼展開可長達幾公分呢? A 90-100公分 B 20-30公分 C 50-60 公分 D 180-190公分 📢臺博館豆知識第3篇來解答:
A 臺灣狐蝠的體重在600到800公克之間,頭體長約20公分,前臂長12到14公分,飛翔時雙翼展開可長達一公尺。牠們的身體背部和腹部毛色為暗褐色,頸肩部有一環繞的金黃或乳白色短毛,相當醒目。
(資料來源https://e-info.org.tw/node/209717)
10156869665596193 2020-05-24 11:00 207 1 【台灣牛嬭菜】 台灣牛嬭菜從低海拔分佈到約1800公尺的山區,它以莖枝纏繞的方式向上攀爬,花期自三月至七月,星形的黃白色花每朵約1公分左右。 它的蓇葖果形如半大不小的土芒果,一個個高掛在大樹的枝椏間,也會引人側目。 人們在看到這些“白髮皤皤”的種子時,都把焦點擺在那成簇的種髮上,反倒忽略了種子本身的特徵,只能純欣賞,而難以認定是誰。 圖片拍攝日期:20200405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更多 ■鄭元春老師簡介: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台灣牛嬭菜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869586206193 2020-05-23 11:00 286 6 #臺博館與大家持續防疫新生活運動💪 感謝持續不懈的檢疫與醫護人員👊
還有大眾們的通力配合👊
40天本土無新增個案 臺灣疫情逐漸趨緩
大眾讓博物館漸漸活絡起來
大家依然防疫不懈怠
共同努力持續維護得來不易的果實… 更多 記得配合參觀防疫措施
😷戴上口罩 
🌡️量測額溫
💧酒精消毒
📱填列聯絡資料📱 
🚶保持館內1.5公尺距離參觀🚶‍
⛔️展館容留人數限制100人
 
平時勤洗手,自主健康管理擺第一
安心參觀,健康生活
共同響應防疫新生活運動 #TaiwanCanHelp
#MuseumCanHelp
#NTMwithYOU
#防疫新生活運動 #NTM #臺博館 #有虎來罩
10156870131276193 2020-05-22 23:29 169 2 【522生物多樣性國際日 認識生態廚師】 還記得422世界地球日的時候臺博館邀請宜手作老師教大家做簡單又減碳的臺灣鮮魚飯糰嗎? 今天是生物多樣性國際日,而一般人最常接觸生物多樣性的地方可能就屬餐桌了,如果可以緩解餐桌上的環境問題,基本上就能解決很大一部份的環境問題。臺博館特別邀請環境教育好夥伴「宜蘭頭城休閒農場」的林宏達經理來分享一座休閒農場在餐飲上可以實踐的永續行動。… 更多 頭城農場已經連續兩年與臺博館合作「永續年夜飯」活動,設計剩食或續食食譜,教導大家用剩飯剩菜或是蔬果無法食用的殘餘部位做出澎湃美味的料理。
頭城農場裡也積極維護田園生物多樣性,提供旅客食農活動,近年來更與全台有心實踐綠色餐飲的廚師們合作開設「生態廚師學程」,邀請已經有證照的專業廚師認識在地食材與生物多樣性,設計具在地特色、友善環境且富有美感與創意的料理。 「生態廚師學程」由吳秀娟老師、馬愛雲老師所發起, 並且在頭城農場組織生態廚師的第5期課程, 邀請宜蘭在地專業的廚師來參與公益,未來更會協助頭城農場在農場建置幸福島嶼食農教育中心! 所以,到底這個學程養成的生態廚師會做出什麼樣的料理呢? 趕快來聽聽林經理怎麼說! 頭城農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522生物多樣性國際日 #生態廚師 #用吃來解決環境問題 #在地食材 #創意料理 #109年環境教育認證場域補助計畫 #永續年夜飯
10156869807231193 2020-05-22 20:47 286 2 【虎寶日記168】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
 
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地球上的生命萬物,涵蓋了八百萬種物種,從動植物到真菌、細菌,以及它們所處的生態系統。為了增加大眾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認識,聯合國將5月22日定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IDB)。今年主題為「我們的解決方法在自然中」(Our… 更多 solutions are in nature),人類生活仰賴健康和充滿活力的自然生態系統,人類生活是自然的一部分,無法與自然分開,必須重視與自然界的關係,才能永續未來。
 
世界上的物種正快速地減少中,生物多樣性消失是21世紀全球重大的環境問題,因過度消耗致使生態系崩壞、物種絕滅,劣化的生態系讓我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差。
 
「自然」存在哪裡?
「自然」距離我們很遙遠嗎?
自然不在書房中,也不在遙遠地地方,
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凡的日常裡,就是自然的所在。
 
虎寶🐯平常在博物館也常到二二八和平公園散步,不時出現身邊的小灰蝶、黑冠麻鷺、藍鵲、赤腹松鼠…等,你有見過牠們的身影嗎?四月美麗的四月雪流蘇便會悄悄現身,你是否曾一睹它的風采呢?還有開著小黃花的酢醬草,可愛的鐵線蕨等等…都值得我們仔細觀察與感受,就在你我的身邊,如此豐富多樣。
 
一起關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從你我的日常開始。 也可以來博物館和我們一起挖掘更多豐富的自然史知識喔!
 
-----------------
👉延伸連結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What is biodivers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C4qiXd36Q 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 - 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divers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gyGZtPi68 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0
https://www.cbd.int/idb/2020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InternationalDayForBiologicalDiversity #IDB
#Oursolutionsareinnature
10156866720356193 2020-05-22 11:00 184 2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會進化的古生物知識 在古生物學還未發展成熟的年代,博物學家常因對古生物的認知不足,導致各種鑑定錯誤的情況發生。隨著知識的累積,過去的錯誤認知會被修正,讓古生物學這門學問像生物一樣演化。 在此舉個例子,圖左與圖右是同一件薛氏鯢化石。餘赫澤(Johann Jakob Scheuchzer,… 更多 1672-1733)在1726年就將圖左的中生代化石描述成聖經中的大洪水淹沒的人類,並命名為Homo diluvia testis。 但是,他的論述很快就被人們質疑。可是,一直到1811年,古生物學之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 1769-1832)撬開了化石表層,展露出薛氏鯢的四肢,才證實牠並不是人類。 圖左:1726年的薛氏鯢化石/大衛.舒遜 繪
餘赫澤將化石命名為Homo diluvia testis,意思是「被大洪水淹沒的人」。當時,薛氏鯢的四肢還埋在石頭底下。 圖右:1824年的薛氏鯢化石/ Lourillard 繪
喬治.居維葉在1811年發現了薛氏鯢被埋藏的四肢,這張圖版出自居維葉1824年的文獻。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NanmenBranch #南門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866802636193 2020-05-21 20:00 227 5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二十三回 前進空中島嶼
 
一陣子沒和大家見面,上回連載因野外探險暫停一次,這回來分享我們去了哪裡吧!
 
截今為止,小隊探險範圍以都市近郊和淺山丘陵為主。但要真正看見臺灣植物的特色,這樣是不夠的。經過一番擘劃,我們終於向著高山挺進!由海拔兩千多公尺的登山口起登,經多加屯山、審馬陣山、審馬陣草原和南湖北山,最後登上臺灣五岳之一,中央山脈北段最高的南湖大山!
 … 更多
為何接觸高山植物,是認識臺灣植群特色的必要過程?臺灣雖是座島嶼,卻與亞洲大陸相距不遠,甚至曾於冰河時期與大陸相連。對特有生物的形成來說,並不是特別有利(註 1)。然而臺灣確實孕育許多特有生物,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一項成因,可能源自臺灣多高山的特性。高山環境(尤其山頂)有什麼特色呢?寒冷、風大、遍地岩屑,絕不是安居樂業的好地方。想像冰河時期,某個從大陸跨過陸橋來到臺灣的植物族群,望著那嚴峻的高山,想著是否搬上去呢?好處是上面的競爭者還比較少。可真要住上去,得發展出相應的裝備。顯然,不少植物最後成功了,卻再也無法輕易「下山」,因為身上的生存裝備只適用於高山環境。於是這些在臺灣高山落地生根的植物族群,與大陸族群間的聯繫越來越弱,終於形成臺灣限定的特有種。如今,走在中央山脈北一段上,舉目望去,從地被到樹冠,特有植物比率極高!
 
我們還有些額外的體會。
 
由於這是小隊第一次登入海拔超過三千公尺的臺灣山地,深刻體會在低氧環境下趕路,還得兼顧安全、植物觀察及樣本採集的困難。讓人打心底佩服在早年更嚴苛條件下,仍勇於深入臺灣山地探勘的博物學家!
 … 更多
10156849086621193 2020-05-21 11:00 313 0 #光影 陽光灑落在臺博館本館建築外的多立克式柱上,柱子的影子疊在另一根柱子上。在柱子本身的凹槽刻畫出光亮面與陰影,形成有趣的黑白對比。 2007年臺博館百年建築攝影比賽得獎作品 優選 趙偉蘋─光影 #NTM #臺博館
10156863725541193 2020-05-20 17:00 173 13 【2020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線上生態雜誌徵件】 臺博館將於今年暑假推出第一屆線上生態野趣雜誌,鼓勵藝術與生物領域之人才創作、相互交流之機會,廣邀世界各地的潛力自然生態觀察家、插畫繪圖師等,以「集合啦!探險家們」作為繪畫主題,用插畫、繪圖、文字描繪大自然中的多元物種、生態棲位,並寫下觀察時的日誌紀錄。 "真正的藝術隱藏於自然之中,可以畫出自然萬物的人,便可掌握藝術的精髓" 每個人都能成為生態紀錄者… 更多 透過繪畫結合細膩的文字書寫,娓娓道來自然生態中的循環與奇妙之處,透過了解生物多樣性,探索臺灣動植物和自然生態之間的互生依賴關係。以生態棲位的角度全方位認識動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延伸潛在的環境問題,共同守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參賽資格👉不限年齡、國籍均可參賽。歡迎對生態觀察、文字紀錄、美術繪圖有基礎者報名,限個人參賽。
🔹投稿主題
1⃣都市自然探索印記:都市巷弄街道中隱藏的生態樣貌或動植物的生長蹤跡,引發人類與自然共存的和諧或衝突關係。
2⃣野外山林中的秘境探險:踏入群山萬豁找尋國內外獨特物種,繪畫記錄樣態多變的生物群像,並書寫探險時的心境挑戰。
3⃣海之國度的召喚:海洋生物總是驚奇萬分超出想像,各種生態棲息、行為習性造就生物多樣性,請記錄觀察過程、心境感受、物種特性等。 🔹報名與徵件期間👉即日起至6月30日
🔹入圍名單及決選結果公告👉7月
🔹生態野趣雜誌上線👉8月
🔹臺博館實體展出(各主題第一名作品) 👉9-10月
🔹網路人氣票選👉9月
🔹報名方式👉請至報名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33&request_locale=tw)網頁附件下載簡章與報名表,填寫參加者基本資料、參賽作品說明、並回傳數位影像(限JPG檔)。有關報名與回傳方式、評審、獎勵詳細內容,請詳見活動頁面。 #NTM #臺博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20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 #線上生態雜誌徵件
655837404981000 2020-05-20 13:44 143 8 Be a magician 線上魔術表演與魔術教學 🎭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1908年起,每年5月都會為臺博館生日而慶祝,今年(2020)適逢臺博館成立112周年,配合國際博物館與觀眾關係的趨勢,臺博館將以一般民眾較少接觸的「魔術文化」為主題呈現於觀眾面前。魔術的神秘和出乎意料來自於魔術師的手法和人類視覺錯覺的概念;如同,博物館的研究和典藏的物件之所以神秘來自於民眾對博物館物件內容的不了解,以及不熟悉的文化理解。本次配合臺博館112年的館慶,辦理「Be a magician線上直播魔術表演暨教學活動」。藉由魔術表演與魔術手法教學,解鎖神秘的魔術文化,同時藉由與觀眾接觸一改博物館神秘、難親近的形象,為臺博館112年館慶開啟序幕。🎉
10156860633356193 2020-05-20 11:00 198 0 #發現臺灣與陳奇祿院士原住民標本圖繪 早期的博物學家們藉由文字或繪圖來記錄所看到的一切,後期更利用攝影來達到紀錄以及展示目的。但是不論是原物展示或照片呈現,都沒有辦法清楚地凸顯出研究者經過仔細觀察與分析後所獲得的知識,只有透過手繪的線畫素描,才能完整且忠實的呈現出來。百餘年來,臺灣在人類學、地質學、動物學、植物學各方面均有頗多代表性的標本圖繪,如人類學的陳奇祿原住民標本圖繪,應用他的畫筆與知識,艱苦的建立起臺灣住民族工藝美學技術的初步分類與系統,為臺灣原住民族物質文化與文化史開創新的格局。 歡迎點圖看內文唷~ #NTM #臺博館 #發現臺彎常設展與專書
#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圖錄
10156857919006193 2020-05-19 11:00 86 2 【一起來#高山杜鵑】 相信大家對杜鵑花並不陌生,它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提醒大家春天的到來~
我們常在平地和中低海拔看見它們的蹤影,它們的綻放也滿足我們踏春賞花的樂趣。每當我們認為杜鵑花季結束時,高山上的杜鵑才正要展露頭角呢! 小編最近忙忙der~計畫了多年說要在5月衝一波上山,
欣賞美麗的高山杜鵑結果都一直食言QQ… 更多 所以小編決定想邀請最近有上山的朋友們,是否可提供最新的高山杜鵑現況呢?聽說今年的高山杜鵑們因為氣候因素花況不是很好呢(淡淡的哀桑)
但還是歡迎大家踴躍於活動專頁上傳,無論是今年還是之前拍攝的「高山杜鵑」照片,都可以分享給我們喔!讓我們用相片記錄臺灣高山上的美麗「春天」。 活動專頁請往這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0740383852946/ #高山杜鵑 #館長的發現 #online #川上瀧彌 #臺博館112 #太魯閣國家公園
10156857814656193 2020-05-18 13:00 262 0 #518國際博物館日
#開放博物館
#openmuseum 防疫期間臺灣的眾多博物館們結合呼應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開放與包容",以開放博物館,一同在線上開放藏品與展覽,發出“開放獲取”的集會號召,歡迎大眾在家就能上線參觀,開啟在線展覽與典藏的虛擬之旅。 ➡前往”開放博物館” 👉https://openmuseum.tw/
➡前往”博物館日” 👉 … 更多https://openmuseum.tw/museumday2020
➡前往”請你猜猜看,哪一個展覽展示的藏品仿真度高達99%”。
👉 https://openmuseum.tw/muse/curation/6907ca762f56aee2a6c549a3e050b8cd

線上參觀【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240740383852946 2020-05-18 11:06 65 0
10156857516361193 2020-05-18 09:11 180 18 📝臺博館豆知識👉第3篇 臺灣雲豹 學名:Neofelis nebulosi brachyura (學名參考發現臺灣專書) 英名:Formosan Clouded Leopard 俗名:烏雲豹、龜紋豹、荷葉豹、艾葉豹、樟豹… 更多 臺灣雲豹是臺灣特有亞種的,大型貓科動物,一般體長0.6~1.2公尺、尾長0.7~0.9公尺,體重介於15~30公斤間,全身披著美麗的雲紋斑紋,接近腳、尾部雲斑轉為圓形或不規則的黑色斑點,體色多為灰或土黃。一般雲豹體型公大於雌。 以前曾棲息在全臺各地的森林中,數量並不多,主要棲息在海拔一千公尺左右較原始的密林中。雲豹是夜行性動物,善於爬樹、單獨行動、行動隱匿,在雲豹活動範圍內的動物幾乎都是獵食對象,包括山羌、山羊、猴子和鳥等。母豹成年後一年可以一產,每胎2~4隻小豹,一般多為2隻。 雲豹有兩種即分布在蘇門達臘和婆羅洲的巽他雲豹,和分布在臺灣、中國南方、北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亞一帶有三個亞種的亞洲雲豹。臺灣雲豹為亞洲雲豹的亞種之一,為臺灣所獨有。 由於雲豹對棲息地有廣大性和隱秘性的需求,同時因工商業的發展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得野外族群大量減少,目前所有雲豹都瀕臨滅面絕,臺灣雲豹已於2014年宣告滅絕。 #機智動腦一起來 #探索臺博館不為人知的秘密 #歡迎留言猜一猜 #隔天解答 #NTM #臺博館 #臺博館豆知識第三篇 #臺灣雲豹 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雲豹和石虎是臺灣的原生貓科動物,其實家裡養的貓咪也是貓科的動物,你/妳知道牠們的味蕾無法的感受那一種味道嗎? A 酸 B 甜 C 苦 D 鹹 📢臺博館豆知識第3篇來解答:
5/19解答篇:
B 事實上貓的味蕾可以嘗出酸、鹹、苦的味道,但沒有甜味的感受器。
所以貓咪就是這樣一種只知道苦味不知道甜味的動物,主人覺得好吃的東西跟貓科動物感覺是不一樣的!但如果你家的喵星毛小孩喜歡吃冰淇淋等甜食,可能是因為上面的油脂的關係。所以不需要餵貓咪甜食哦!
10156849539566193 2020-05-17 18:00 53 0 🎭Be a magician!線上直播魔術表演🤹‍♂️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1908年起,每年5月都會為臺博館生日而慶祝🎂,今年(2020)適逢臺博館成立112周年,配合國際博物館與觀眾關係的趨勢,臺博館將以一般民眾較少接觸的「#魔術文化」為主題呈現於觀眾面前。 魔術的神秘和出乎意料來自於魔術師的手法和人類視覺錯覺的概念🃏;如同,博物館的研究和典藏的物件之所以神秘來自於民眾對博物館物件內容的不了解,以及不熟悉的文化理解。… 更多 本次配合臺博館112年的館慶,藉由魔術表演與魔術手法教學,解鎖神秘的魔術文化,解鎖博物館神秘的形象,為臺博館112年館慶開啟序幕。來一起參與吧!
 
表演日期|2020年5月20日 下午2:00 (約30分鐘左右)
 
表演人員|魔術師黃柏翰
 
收看平台|臺博館臉書FB粉絲專頁
 
活動詳細資訊|https://reurl.cc/GVNN7A
 
#Beamagician
10156849070066193 2020-05-17 11:00 131 0 #日本時代的南門館園區景觀 照片是1920年代的南門工場,圖左的屋簷是現在的小白宮,也是日本時代物品倉庫北邊的自行車場。照片中間的二層樓建𥲒就是現在的紅樓,也是日本時代的樟腦倉庫。遠方塔樓是南門工場對面的專賣局。圖右的建築,是南門工場的總辦公室,在1974年後拆除。 照片中仍沒有看到四百石貯水池,這時貯水池尚未出現。所以工場內的工作人員們,以人力車搬運要輸出國外的改乙樟腦的情形。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10156849965136193 2020-05-16 11:00 139 1 【館長很繪欸~】 上次有說看了川上瀧彌的《花》有種想畫畫的衝動!
所以小編就小試身手了一下(羞)
畫了「玉山杜鵑」、「平戶杜鵑」與「著生杜鵑」三種杜鵑花,
而在去年「館長的發現」實體活動中
有從各個面向讓大家認識它們的特徵與不同之處~ 大家能辨別出這三種杜鵑嗎?
它們都是在春天綻放的嗎?
都是臺灣原生杜鵑種類嗎?
我們下回就在線上認識它們吧! 發現畫畫真的好療癒啊~ #小編獻醜 #館長的發現 #online #川上瀧彌 #館長很繪欸 #踏查春天 #杜鵑花 #臺博館112
10156849449286193 2020-05-15 20:20 156 0 【虎寶日記166】嗨嘉玲+0 防疫不鬆懈
 
謝謝辛苦的檢疫、醫護和第一線人員
連續8天無新增個案👌
33天本土無新增個案👌
 
在疫情趨緩後
虎寶發現博物館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但提醒大家防疫不鬆懈
讓我們一起用行動維護大眾努力的成果… 更多
 
參觀記得配合防疫措施
😷戴上口罩 
🌡️量測額
💧酒精消毒
📱填列聯絡資料📱 
🚶保持1.5公尺距離參觀🚶‍♀️
⛔️展館容留人數限制100人
 
平時也記得勤洗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讓我們一起安心參觀,健康生活!
 
#TaiwanCanHelp
#MuseumCanHelp
#NTMwithYOU
#防疫新生活運動
10156848996256193 2020-05-15 14:56 107 0 【5/19-20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 博愛特區交通管制提醒】 大家好!5/19-20(週二、三)配合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博愛特區週邊分階段進行交通管制,周邊的公車將配合改道行駛。5月20日12時前,捷運臺大醫院站1號、4號出口往二二八和平公園暫停開放。 交通管制訊息詳情與來源/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https://td.polic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2F9BC97A3881D75&sms=78D644F2755ACCAA&s=F5BEBB6A1DB6C157) #NTM #臺博館 #總統與副總統就職典禮博愛特區交通管制
10156846244956193 2020-05-15 10:00 166 1 2020台北國際書展閱讀新風景Online! 親愛的,我們把書展搬到線上平台了~
🌈🌈轉吧 ! 七彩博物館--3D虛擬線上遊書展 《走~讀博物館》文化部七館聯展 2.0 防疫線上版
全新打造3D聯合虛擬展館,逛再久也不鐵腿
七館嚴選好書,通通藏在展館裡,79折勇敢點下去 還在等什麼 ? 走~ 一起來讀博物館。… 更多
---
👉線上書展連結:https://tibeonline.tw/?page_id=2806
👉線上書展展期:5/15~9/30
👉線上購書優惠:5/15~6/30
博物館,我們日常生活最親近的文化部。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
#台北國際書展
10156843440231193 2020-05-14 11:00 188 0 【館長很繪欸~】 川上瀧彌(Takiya Kawakami)於1902年編著了一本獲得熱烈回響的📖著作─《花》🌸,這本花圖鑑內容含括許多植物的知識、散文與詩,也讓川上氏的知名度UP!UP! 雖然書中精美的插畫不是川上氏所繪製,但讓小編想到在博物學的世界裡,科學插畫是博物學家記錄物種重要的研究工具與技能。 1903年,川上瀧彌來臺後,縱橫山林所進行植物調查與研究的過程中,想必也將許多高海拔山區開花植物做了詳實的記錄。… 更多 看了《花》美麗的插畫,再加上現正於南門館展出的「繪自然」特展,讓小編有種拿筆起來畫圖的衝動啊啊啊~ 本館三樓「發現臺灣」常設展裡就可以看到《花》的複製本喔~不妨用「線上展覽-臺博環景VR720」在家一探究竟! 「線上展覽-臺博環景VR720」連結:http://formosa.ntm.gov.tw/720/ #館長的發現 #online #川上瀧彌 #花 #臺博館112
10156840484006193 2020-05-13 11:00 440 4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若想瞭解更早以前的臺灣人文與自然,就必須借助許多非學術文獻的力量,例如《六十七兩采風圖》。該圖是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今國立臺灣圖書館)館長太田為三郎(1865-?)於1921年購自東京南陽堂書店。圖卷內含清朝官員六十七在約1744年請畫工畫的12幅《番社采風圖》的風俗圖,以及12幅《臺海采風圖》的風物圖。 圖像:黃瓜、芭樂、蒲桃、鳳梨、玉米 圖片提供 國立臺灣圖書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NanmenBranch #南門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837161466193 2020-05-12 11:00 596 7 #線上認識臺灣當代科學繪圖師
#用畫筆認識臺灣大自然 當今的攝影與影像處理技術,大多數人都認同發展非常成熟。但是,這些技術仍然無法取代科學繪圖的重要地位。從藝術領域來看,科學繪圖呈現的自然萬物之美也愈來愈受到大眾矚目,目前仍有許多科學繪圖師從事相關創作,科學繪圖並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讓我們透過 #央廣 專訪 #孫正涵… 更多 老師,向大眾分享,在科學繪圖領域裡,從事古生物復原的繪圖師是相對是少數,僅憑化石標本,就要完成古生物復原圖,實在困難重重。但是,她卻樂在其中,並決定投入以古生物復原作為她科學繪圖鑽研的領域 。 🔷孫正涵老師專訪(8:16-10:11、10:34-10:38、10:59-11:07、12:51-13:12) 👉線上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O6X7cdFOc 👉線上聽🎧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1125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Rti 中央廣播電臺
10156837406521193 2020-05-11 13:58 337 26 📝臺博館豆知識👉第2篇 1895年5月25日,原臺灣巡撫唐景崧在21響禮砲中就職總統,臺北城內升起油彩繪製,長3.1公尺,寬2.6公尺藍地黃虎旗,「臺灣民主國」誕生。 但是期待中的列強干涉沒有發生,日本軍隊已經登陸臺灣本島,十天之後,唐景崧便倉皇離臺,留下一群毫無紀律的兵勇,恣意搶掠燒殺,作為「臺灣民主國」象徵的藍地黃虎旗也落入日軍手中成為戰利品。… 更多 臺北城變色後,抗日的角色遂落在臺灣本地的豪紳義勇肩上。雙方血戰五個月後,日本軍進逼臺南,一直在臺南畫地自守的抗法名將劉永福,也於日軍進城前悄然離臺。10月21日,日軍進入臺南城,號稱全臺底定。「臺灣民主國」正式畫上句點。 藍地黃虎旗被運回日本,藏於日本皇宮的「振天府」中。1908年,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得到日本宮內省同意,委請畫家高橋雲亭依原件複製一幅,完成後送交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現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與典藏,成為本館最早期的典藏品之一。 你知道嗎? 藍地黃虎旗有一個歷史之謎,文獻記載為藍地(以藍色為底)黃虎旗,但是實際上卻是褐色,大家想一想為何會這樣?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A 可能使用會變色的布料,所以產生不同的顏色,臨摹時便依原樣摹寫。 B 可能因顏料褪色,或是因戰事等因素變成褐色,臨摹時便依原樣摹寫。 C 可能為了隱匿行蹤,有將藏在土裡的說法,臨摹時便依原樣摹寫。 D 可能因為理念有變更,後續更換成不同顏色,臨摹時便依原樣摹寫。 📢臺博館豆知識第2篇來解答:
B 藍地黃虎旗委請畫家高橋雲亭依照原件複製一幅摹本,完成後送交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現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與典藏。高橋雲亭臨摹時依原樣摹寫就呈現褐色。臺博館推測可能因為顏料褪色,或戰事等因素變成褐色。 📝延伸臺博館豆知識解答 2004年臺博館委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進行檢視與分析,從背紙局部脫落的一角觀察到織品背面些許顏料層,推測可能背面有彩繪影像。當時聽取專家意見後,修復計畫調整移除層層交疊的補紙與覆背紙,黃虎旗埋藏已久的背面影像總算重新被揭露,展現另一隻老虎的形貌。 為什麼背面有另一隻老虎?雖然正反兩面的老虎外型輪廓相對應,但是老虎身上的條紋疏密度,以及雲朵的紋飾不盡相同。最特別的是正面的老虎瞳孔呈圓形,背面的老虎瞳孔則為彎月形。寫實的描繪出貓科動物在白日與夜間不同的瞳孔形狀,是不是很有趣呢。 #機智動腦一起來 #探索臺博館不為人知的秘密 #歡迎留言猜一猜 #隔天解答 #NTM #臺博館 #臺博館豆知識第二篇 #藍地黃虎旗
10156837004646193 2020-05-11 11:00 142 0 #淑芳老師說牡丹菜 學名:Ulva conglobata 藻體草綠色,小形,葉狀,膜質稍硬,由兩層細胞構成,葉片常縱裂至基部形成許多裂片,互相緊密重疊,邊緣有波狀皺摺,外觀呈牡丹花狀之團塊,約2~5公分大小,厚度30-50μm,體下部質較厚,可達100-125 μm,基部以盤狀固著器附著岩石上,乾燥時不易附臺紙上。… 更多 具有同形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外觀相同。孢子體為二倍體(2N),成熟時,經減數分裂內產生具有4條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游出附著岩石上可萌發成配子體。配子體為單倍體(1N),其每個細胞可直接轉化產生16~32個具有2條鞭毛的配子。由不同藻體產生的配子才能交配為合子,合子再萌發為孢子體。配子可行孤雌生殖。 主要生長在潮間帶上、中部岩石上,終年可見,生長盛期5~6月。屬於北太平洋特有的海藻,廣見於韓國、日本、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浙江、廈門)、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臺灣產於北部、東北部、恆春半島及各離島。 圖文授權/黃淑芳 ■黃淑芳老師簡介∣ 黃淑芳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研究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服務26年期間,共發表有關海藻之研究論文報告100多篇,其中有37種臺灣新記錄種,研究期間也為該館增加2,200多件海藻標本,其所著之《臺灣東北角海藻圖錄》曾榮獲圖書類金鼎獎、《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輯》也獲得「好書大家讀」圖書獎。 #NTM #臺博館 #植物 #海藻 #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827088986193 2020-05-10 11:00 255 2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臺北工場平面圖… 更多 從1885年劉銘傳成立的臺北機器局,到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設置臨時台北兵器修理所,1899年再改為臺北砲兵工場,同年10月在砲兵工場南側成立鐵道部。1900年10月到1901年2月臺北砲兵工場移交鐵道部,砲兵工場南側以行政為主的鐵道部、北側為臺北工場。1900年12月,鐵道部車輛修繕工場編制為臺北工場。到1908年止,臺北工場的增修範圍都在現今塔城街以西的區塊。 短短20多年,從大清帝國時期鑄造貨幣、修理槍砲彈藥和檢修火車功能的臺北機器局。日本時代的兵器所、砲兵工場,再到以鐵道火車修理和行政辦公區域。原本機器局的建物,隨著單位設置功能需要調整功能。隨著需求功能的改變,建築也會產生更替,改建新建築,以符合真正的實際工作需求與動線。無論是功能或硬體的變遷,都是在呈現臺灣現代化的演進過程與故事。 圖說:臺北工場平面圖,引自《臺灣鐵道史》中卷,1911年 #戰後北門館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BeimenBranch
10156827197436193 2020-05-09 11:00 120 0 【臺博好書】「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圖錄」販售中 #新上市 陳奇祿院士是臺灣歷史及原住民族文化藝術研究的知名人類學家,對臺灣原住民族、南島民族、區域文化研究具有廣闊的視野,在他的學術生涯中,發表為數眾多的論文,同時也畫下許多的標本圖繪。其對學術的嚴謹態度,同時建立在他的文字與圖繪上,透過其藝術天份的展現佐證其學術上的論述與觀點。… 更多 陳院士的博物館標本研究兼具技術工藝與文化史,其栩栩如生的民族學標本圖繪是一項本土人類學研究的基礎,也構成當代對傳統原住民族社會的重要思想源頭。其與臺博館淵源深厚,僅存53幅代表性親筆手繪的標本圖繪贈予博物館典藏。博物館特別彙編為圖錄,使大眾均能有機會欣賞充滿寫實風格的細緻圖繪,體會藝術與學術價值兼具的圖繪創作背後,人類學者特有對原住民文化的尊重與欣賞之情。 ■《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圖錄》歡迎訂購,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謝謝您!
■圖錄訂閱聯絡資訊:
石尚臺博本館店: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
電話:02-2311-2558 #NTM #臺博館 #神手奇畫 #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圖錄 #自然史 #人類學 #民族學 #標本圖繪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國家書店 五南文化廣場
10156828209366193 2020-05-08 22:21 173 0 【虎寶日記166】世界候鳥日 Birds Connect Our World🌎
 
物種的遷徙對生物多樣性維持也是相當重要的,每年5月及10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世界候鳥日」World Migratory Bird Day,今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為「Birds Connect Our World」,除了喚起大眾對候鳥保育的觀念,更強調生態系統的完整及永續對於候鳥的生存至關重要。
 … 更多
臺灣的地理位置在東亞候鳥遷徙路徑上,成為候鳥南遷北返的目的地或休息站。至於臺灣的候鳥,大家應該都對「黑面琵鷺」不陌生吧?
 
黑面琵鷺成鳥全身近白,虹膜暗紅色,眼周至喙基部為黑色;覓食時會將長嘴伸入水中左右橫掃擺動搜尋,捕食小型魚蝦及無脊椎動物。是目前全世界6種琵鷺中,數量最稀少的種類,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世界瀕危物種⚠️。每年9、10月下旬,從北方陸續來到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濕地度冬。台江地區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度冬棲息地,有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及黑面琵鷺賞鳥亭等。
 
候鳥遷徙的旅程其實充滿危險,而且危險可能來自人類活動,包括棲地破壞、汙染、氣候變遷等因素。這些都讓候鳥可能在遷徙的路上,找不到可以停留的地方或回家的路。臺灣,也曾經為了設立焚化爐、工業開發等,讓黑面琵鷺等候鳥面臨危機。
 
虎寶提醒大家,在欣賞候鳥時,遵守不接觸、不餵食、不喧嘩、不驚嚇、不用閃光燈等原則,另外在生活中支持友善耕作產品,一起保護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候鳥與其生存環境。 --------
 
國立臺灣博物館擁有豐富自然史標本典藏
圖片中的黑面琵鷺為本館典藏標本🔍
 
🐤延伸閱讀| 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保育及棲息環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kcNjeA-rU
 
World Migratory Bird Day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0/birds-connect-our-world #世界候鳥日
#WorldMigratoryBirdDay
#BirdsConnectOurWorld
10156824290891193 2020-05-08 11:00 141 3 #防疫期間線上看發現臺灣常設展
#標本的命名與分類
#石虎 生物世界豐富多元,為了將已知的生物分類並賦予通用的科學名稱,早期博物學家分別建立自己的命名分類系統。時至今日,我們所使用的生物命名分類法則是18世紀林奈所建立的「二名法」。 其命名宗旨和原則為
🔷建立正確與嚴格的命名體制
🔷每一分類單位維護唯一且正確的學名
🔷整理和淘汰不必要的學名… 更多
🔷嚴禁不必要學名濫造
🔷明訂新學名的命名規則和建議事項
🔷維持命名法的秩序
🔷確認學名廣泛利用和永續使用性 傳統分類學包括種的鑑定、記述、命名等,分類的基層單元為種(species),以及再低一級的亞種(subspecies)。分類的依據是各種生物與生俱來的物種特徵,如形態、生理、分子、行為、生態、地理、輔助特徵等。透過這些和其他物種明顯區別且恆定不變的特徵,才能進行區辦種類、判定其親緣關係及研究其演化的自然系統。 石虎
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目名:食肉目
科名:貓科
採集於現今南投縣埔里鎮 #NTM #臺博館 #發現臺灣常設展 #自然史
10156824763931193 2020-05-07 20:35 87 0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暫停一次】 原定於5月7日連載的第23回田野筆記
因小隊尚在田野調查中⛰🕵️‍♂️🌳
連載暫停乙次 虎寶和隊長向粉絲們說聲抱歉
想知道這回我們去了哪裡嗎?
敬請期待下回田野調查紀錄
一起認識臺灣植物的多樣性! ▧ 故事連載回顧--------
第22回 |老館前的古老分枝 https://reurl.cc/206oDO
第21回 |華薊 https://reurl.cc/NjyQ19
第20回 |海米與小海米 https://reurl.cc/20mNqE
第19回 | 府城遺植 https://reurl.cc/V65LDY
第18回 |臺灣黃鵪菜的身世之謎 https://reurl.cc/yZZN1M
10156820976211193 2020-05-07 11:00 348 2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中國的藥典可以追溯源自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這幅圖則是宋代唐慎微(1056-1136)在11世紀末紀撰、曹孝忠(生卒年不詳)在1116年修訂的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全套藥典記載了1,746種藥物,除了植物,還有各種玉、石與動物。 左:大薊(越州續斷);中上:(晉州續斷);中下:糙蘇屬或野芝蔴屬(絳州續斷);右:香蒲(泰州香蒲)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NanmenBranch #南門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820085276193 2020-05-06 11:00 99 0 📸 臺博青年之眼2.0:時空再造 | 線上攝影展 展覽介紹
 
位於臺北城門之南的南門館,在日本時代為亞洲最大的樟腦工廠,角色從工業到服務業的變遷,見證臺灣塵封已久的老舊倉庫變身為親子樂園的事實。
 
本展覽分為三大單元: #舊物再釋、#情感活化、#時空交流… 更多。百年建築或文物的「舊物再釋」看見過去的痕跡;人類或動植物生命的「情感活化」表現南門園區今日生氣蓬勃的新風貌;生物情感與舊物互動的「時空交流」,提醒民眾每分每秒都在創造歷史。
 
延續以時間軸線🕰為概念的「臺博青年之眼:時空隧道」線上虛擬展,「臺博青年之眼2.0:時空再照」藉由生命與古老交流的攝影作品🎞,反映無論是腦丁、臺灣日本總督、還是你我都是行走在歷史上的創造者。
 
#臺博青年之眼 #時空再造 #線上攝影展 #虛擬展
#樟腦工廠 #情感活化 #歷史上的創造者
10156814502046193 2020-05-05 11:00 140 1 #線上認識臺灣當代科學繪圖師
#用畫筆認識臺灣大自然 當今的攝影與影像處理技術,大多數人都認同發展非常成熟。但是,這些技術仍然無法取代科學繪圖的重要地位。從藝術領域來看,科學繪圖呈現的自然萬物之美也愈來愈受到大眾矚目,目前仍有許多科學繪圖師從事相關創作,科學繪圖並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讓我們透過 #央廣 專訪 #江勻楷… 更多 老師,與大眾分享在國外學到最多的不是技術繪畫技巧,而是讓她開始思考如何用圖來表現科學資訊。例如,生存環境、構造、行為、生態,還有看她的圖的觀眾是誰等。 🔷江勻楷老師專訪(6:05-8:05、10:26-10:32、11:03-11:07、11:36-12:04) 👉線上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O6X7cdFOc 👉線上聽🎧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1125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Rti 中央廣播電臺
10156814449961193 2020-05-04 17:00 350 0 【台灣破傘菊】 春寒料峭、海風颯颯、冷雨逞威,在極端惡劣的多石環境下,台灣破傘菊的葉子悄悄地冒出來了。 為了禦寒,它以密密的綿毛裹住了嫩葉,使得葉子的外觀有如一團長棉球,如此的模樣,不是該出現在高山或極地裡嗎?為何是在台灣低地的海邊? 它在晚冬至早春鑽出毛毛葉,旋即讓破傘狀的裂片伸展開張,清明前後是新葉最翠綠吸睛的時候;五~六月間開出姿色平庸的白、褐色頭花,等炙熱的八月過後,帶著冠毛的瘦果就準備遠走高飛了。… 更多 它的族群式微,應該被愛護、被保育 圖片拍攝日期:20200224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台灣破傘菊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814076106193 2020-05-04 11:12 145 0 【館長的發現 Online!】 每年春末夏初的到來,表示「館長的發現」活動準備要登場啦!今年特別將活動升級、重新規劃設計,讓各位在家中也能即時追蹤到這座博物館首任館長–川上瀧彌與他發現物種的故事。… 更多 二十世紀初期的博物學家們,透過親身實地踏查、研究這座島嶼上精彩且多元的自然與人文,身為植物學家的川上瀧彌更在他渡臺前後陸續發表許多重要的「發現」,因此受到全世界的關注;而身處於當代的我們,可藉由更多管道、平台獲得這些博物學家在島與上發現的資訊,甚至能一起加入發現的行列!我們可以把存在於島嶼上的美好事物共享,讓更多人認識與瞭解。 即將邁入112年的臺博館,今年五月將在臉書發布一系列單元活動,帶給大家滿滿的植物大發現~⛰️ 過去的發現🌳
現在的詮釋📖
未來的傳承🌍 小編覺得有種2.0版的感覺~
#館長的發現 #online #川上瀧彌 #臺博館112
10156798209481193 2020-05-04 09:00 377 79 📝臺博館豆知識👉第1篇 廣場上的這對銅牛原為日本時代臺灣神社之遺物,1949年移置於現地。這兩尊銅牛彼此看似相似,實則於不同時間,因不同原因,由不同材質所鑄造。東側(近臺大醫院)的銅牛,係於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的佛教團體「弘安海」,為紀念箱館戰爭犧牲的兵士而鑄造並獻納於臺灣神社。西側的銅牛,則於1937年由日本在臺商人川本澤一,為紀念其參加的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而獻納給臺灣神社。 你知道嗎?… 更多
銅牛在古希臘曾經是做什麼功用呢? A 是刑具也是樂器
B 一種神明的象徵性
C 裝飾用品
D 避難時的藏身處 📢臺博館豆知識第1篇5/5來解答:
A 銅牛在古希臘曾經是極其殘忍的刑具之一,在西元前570年,希臘城邦蓬勃發展,當地的獨裁者實行鐵腕統治,他以新科技推動城邦的發展,但也以殘暴而聞名。西西里島有種最早的刑具,名叫銅牛,這種刑具的構想很簡單,的同時也是樂器。 感謝大家對臺博館豆知識第一篇 #銅牛 的熱烈迴響,相信各位對其來歷非常感興趣!小編整理出處資料與參與的粉絲們分享。 東側銅牛(近臺大醫院)👉是依據2013年3月神奈川大學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出版的《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年報 非文字資料研究)》中的文章,由金子展也撰寫的〈台湾神社 今なお残る遺跡と新事実〉一文中的內容。 西側的銅牛(近臺鐵九號及騰雲號火車頭)👉是依據漢珍知識網資料庫,1937年6月30日出版的臺灣日日新報內容,文章標題為〈銅製寢牛を奉獻 臺灣神社に川本澤一氏が〉。 歡迎大家持續發嘍📝臺博館豆知識系列文章。 #機智動腦一起來
#探索臺博館不為人知的秘密
#歡迎留言猜一猜
#隔天解答 #NTM #臺博館 #臺博館豆知識第一篇 #銅牛
10156804909401193 2020-05-03 11:00 190 1 #南門館日本時代週邊景觀 照片為圖左為日本時代的南門工場,圖左較遠的建築,就是1915年落成的樟腦倉庫,也就是現在南門館的紅樓。圖右則是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專賣局建築,戰後大多數人記憶中的公賣局。而在兩棟建築中的道路,就是現在的南昌路,沿著南門工場外的人行道,種植了一整排的行道樹,當時種下的就是樟樹,如今已長成胸徑60公分以上的老樟樹了。天氣好時,走在紅樓旁的那排人行道上,有老樟樹的陪伴,和淡淡的樟樹香氣撫慰人們的嗅覺,還有陽光穿透樟樹葉子形成的光影與綠蔭,形成一條綠廊,與紅樓相互幫襯。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10156804789356193 2020-05-02 11:00 260 3 #防疫期間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線上看 #局部 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其實不只一幅,而是有三個版本之多。清康熙年間繪製的「原版」或稱A版 據傳原藏北京內府,於 1900 年「義和團之亂」時流出至臺灣,後成為臺灣博物館的收藏,2010 年經指定為「國寶」,但本版圖面在高雄以南的部分有大面積缺損,雖經修護仍無法盡數復原,故流傳不廣。 目前流通較廣的 則是 20 世紀上半所摹製的… 更多 兩版摹本:「第一摹本」或稱B版 ) 與「第二摹本」或稱 C版 。這兩份 20 世紀的「摹本」雖在畫風與內容 上與「原版」略有出入,但圖面較為清晰完整,且大致保存了 目前「原版」畫面上所缺損的圖像內容,故多年來逐漸取代「原版」,成為館方與外界流通運用主要的版本。 考量現今的數位圖像技術的進步,本館於2016-2017 年聯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團隊以《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數位影像為底本,參考B、C版摹本的圖面資訊,以數位方式逐步將「原版」所缺失的內容資訊重建 補足,完成《康熙臺灣輿圖》數位重建版,並沿用過去以英文字母的稱法,及英文Digital/Dream ( 數位夢幻之諧音,簡稱為「D版」。本版圖不僅維持《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輿圖》原版的古典古典畫風與書法畫風與書法風格風格,更補足了原圖上的細部與大片細部斑駁與大片缺損,同時亦訂正了百處以上B版與C版摹本版中的錯、漏與異體字,成為一份既忠於原版,又兼顧視覺美觀與兼顧視覺美觀與資訊資訊完整的《康熙臺灣輿圖》版本。 四張局部圖片分別是A版、B版、C版與D版畫面,上頭可以看到「淡水城」,其指的是現在的淡水紅毛城。 輿圖中行政位置:諸羅縣(北路) 輿圖中文字說明: 至金包里捌拾里 #NTM #臺博館 #夢幻古圖 #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圖特展
10156805070321193 2020-05-01 20:01 180 1 【虎寶日記165】虎寶去旅行
 
虎寶以巨星的姿態昨天正式在桃園機場登場 🌟
經過的人無不驚嘆 應該是因為虎寶的魅力吧(˶‾᷄ ⁻̫ ‾᷅˵)
 
坐落於臺北市中心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擁有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北門館等4個館舍,除了呈現臺灣現代性發展脈絡及觀眾認識臺灣人文與自然多樣性的重要窗口,也延續在地古蹟的空間記憶,讓人們探尋曾經的故事。… 更多 為了讓大眾一同感受博物館的魅力,臺博館持續將典藏與古蹟融入或轉化爲一項項文創商品,例如虎寶身上背的臺博系統帆布袋、右手邊的臺博系統行李套袋、典雅的舊木料鋼筆等,都是炙手可熱的文創商品呢!
 
更多文創商品請看👉🏻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86.html
 
#最佳代言人 #開放粉絲合影拍照
#我不是巧虎我不是巧虎我不是巧虎
#虎寶虎寶虎寶
#很重要說三次
10156804566521193 2020-05-01 18:00 95 1 【幕後豹導8-沉浸】 臺博館與製作團隊花費超過半年的時間,完成VR360動畫製作。要將心血結晶呈現在觀眾眼前,需要關鍵的播放載體與合適的體驗空間。 為了使觀眾能有更好的感覺品質,這次的VR360動畫是以目前較高規格的VR設備條件下製作;而體驗VR360的場域也特別規畫在今年初開啟用的本館環形劇場作為日後定時場次的體驗空間。… 更多 臺博館想讓觀眾在穿戴上VR頭盔欣賞動畫前就能有「沉浸」的感受,利用劇場弧形幕投影3D寫實的森林場景搭配上森林環境音與雲豹、黑熊的叫聲,營造出彷彿一座真實的森林存在於博物館內的錯覺。 未來,防疫期間過了之後,不妨來趟臺博館,一起進入這座虛擬且真實的雲豹森林吧! 😷防疫期間,本館「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體驗」暫停辦理。 #臺博館 #VR360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 #鳳三設計 #htcvivepro #oculusgo
10156804733656193 2020-05-01 16:18 380 1 #臺博館樂齡博物館特輯 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猜猜看幾歲了? 臺博館作為全民共享的藝文館所,致力邀請不同背景的民眾進入參觀,關照更多民眾的友善服務。除了透過展覽、活動外,也結合藝術與創意,呈現高齡者的無限可能,展現「創意樂齡」的生活價值,提供樂齡服務,也是博物館關懷與擁抱的對象。 明天(5/2,週六)上午十點至十一點台北愛樂廣播電台「大大的必修課」節目,特別規劃 #樂齡博物館特輯… 更多 ,主持人高劭宜將在節目中與臺博館教育推廣郭元興推廣助理帶大眾一同探索臺博館,發掘博物館既有趣又知性的一面!歡迎按時收聽。 ■節目簡介
https://www.e-classical.com.tw/news_info.html?news_sn=98 🎧有關節目收聽方式:
■收音機即時收聽:
臺北FM99.7
■網路收聽:
就是愛樂 On Air (https://www.e-classical.com.tw/index.html)
■APP收聽:
愛樂APP-樂997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prt.radio)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愛樂電台-臺灣最專業的音樂平台 Music Taiwan #NTM #臺博館
10156804159571193 2020-05-01 11:00 130 0 #防疫期間線上看發現臺灣常設展
#標本的世界與類型
#菊池氏龜殼花
#菊池米太郎1919年發現於能高山
#浸液標本 博物館是一由標本組成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件標本代表一種物種。許多不同標本的集合讓博物館體現出一個微型的自然界。標本,儼然是博物學家複製自然的鑰匙。他們透過採集、分類和鑑定,博物館裡重現了自然物種的分類階序與演化秩序。… 更多 標本並非由生物屍體做成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真實存在的證據,開啟人類認識其他生命的一扇窗。每件標本的大小、性別、採集時間、季節、地點、棲息環境等資訊,都可能是一條解開演化奧秘的重要線索,標本像是人類理解世界的物質憑證。 博物館收藏的標本,常依其性質而有不同的類型,也各有製作和保存的方式。研究用的生物標本,能充分顯示物種分類特徵為主。而展示與觀賞用的標本,則以栩栩如生及美感為主要考量。博物館的標本世界,乍看之下是琳瑯滿目的生物櫥窗,其實更是豐富多樣的自然界資料庫。 圖片說明:浸泡在化學保存液的標本稱為浸液標本,最常用來浸泡的化學液體包括福馬林、酒精等溶液。常用的浸液標本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植物類的花、果實等肉質部位,以及體軀柔軟的動物或臟器等。 菊池氏龜殼花
浸液標本
學名:Trimeresurus gracilis #NTM #臺博館 #菊池米太郎 #發現臺灣常設展 #自然史
10156802397421193 2020-05-01 00:00 185 0 【臺灣鮮魚手作飯糰PART2】醬燒鮮魚飯糰🍙
(環保署109年捐補助計畫)
#自煮運動救地球
明天就是勞動節連假了,大家是不是還沒想好明天的早餐呢?
趕快來跟臺博館一起做好吃的手作飯糰,我們
用臺灣鮮魚、臺灣米、還有當季蔬菜,以 #國民媽媽 宜手作老師設計簡單的料理手法就能夠自煮美味的米食,全家人一起動手會更好玩喲! 👉🏻一定要用土魠嗎?… 更多
宜手作老師在本片使用土魠魚示範醬燒魚飯糰,而我們說的土魠其實指的是鯖科馬加鰆屬的康氏馬加鰆( Scomberomorus commerson),土魠魚於冬季初春正當季,透過急速冷凍與真空包裝,大家到了五月還是可以在若干管道買到冷凍的新鮮土魠。然而市面上有許多鯖鰺科的魚可能會被混作為土魠魚販售,所以如果大家沒有認識或信賴的漁獲購買來源,也不用執著於土魠喔!
只要是臺灣產的魚都可以!記得用白胡椒粉、薑與米酒去腥,醬燒後放冷,再用手稍微剝除魚刺後,都可以用影片裡的料理方式做出美味的臺灣鮮魚飯糰。 連假的早上,不妨跟家人一起做飯糰吃米愛台灣吧!
(逛市場記得戴口罩喔) 延伸閱讀:
《台灣海鮮選擇指南》https://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index.html
友善環境購魚原則 https://e-info.org.tw/node/209981
餐點外送服務製造大量垃圾 https://reurl.cc/E717rA
臺灣稻米產量充足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125437/ 💕 自煮運動一起來👩🏻‍🍳👨🏻‍🍳
歡迎您分享您手作的米食料理,將食物照片留言於本篇文底下!與博物館進行另類的「線上聚餐🥳」~ #世界地球日 #臺灣在地米與在地食材
#疫情期間不忘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