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Museum

Month: 2019-11

文章ID 時間 like comment 內容
10156378767561193 2019-11-30 18:00 132 0 #discoveringNTM #發現臺灣博物館地貼 「臺灣生物多樣性好棒,希望他們都能和我們共生」
「台灣的動物種類眾多且可愛」
「石虎最可愛,但是它是野生動物,小朋友不要輕忽喔!」
「雲豹好帥~~」
「我們要跟動植物和平共存唷」 恭喜以下中獎人 YA Chen、Ying Wang、CY Hu、Cheryl Wu、王麥嘴
請私訊小編禮物寄送地點,我們會再將神祕小禮寄給您!… 更多
也歡迎大家留下對臺灣動物的深刻關懷,來臺博館玩樂找出地貼中的動物吧! 想參加抽獎的朋友
12月份還會再抽一次喔💕
抽獎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posts/10156299445571193?__tn__=-R 地貼地點|捷運臺大醫院站4號出口
展覽資訊|本館「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426335054982980 2019-11-30 14:00 81 98 🎥 FB直播【 MurMur Museum-誰來臺博?】
LIVE直播 第二回 一起來收看,聽聽他們怎麼從自身的觀點、經驗詮釋眼中的博物館吧! 💬這回來臺博的是青春無敵的北一女同學💕
郭祐吟、蘇琬琳 📣節目會有神秘小禮物抽獎 #北一女 #小綠綠
#歡迎來聊天 #開放提問
#臺博館平台就是你的平台
#MurMurMuseum #誰來臺博
10156378238976193 2019-11-30 10:55 236 0 #臺博館神秘訪客 作家 吳淡如 小姐昨(29)天下午來看「大師: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國際交流展耶!從這些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的創作,知道一些原住民的傳說故事以外,也使她從這些圖像獲得屬於她自己有趣的心得和分享。 其實同一件典藏,不論什麼年齡和社會歷練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觀看此展的趣味之處。此外,她去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看了生命演化廳-古生物大展,認識了鯨豚的祖先中爪獸與鯨豚平臺的骨骼標本。你來看過了嗎?… 更多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樹皮畫展與古生物大展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於樹皮畫展場內的展板上,也有QR-code可供掃描,進一步瞭解展覽內容哦! #NTM #臺博館 #澳大利亞樹皮畫特展 #生命演化廳古生物大展
10156378185221193 2019-11-30 10:13 55 0
10156376532701193 2019-11-29 20:04 285 8 【虎寶日記144】古蹟修復匠師系列–石膏飾 「哇~這也太細緻了!這位匠師究竟在做什麼呢?」虎寶的目光遲遲無法轉移🐯
 
北門館(鐵道部)園區的修復,最精彩的就是廳舍裡的立體裝飾,這些飾件以石膏製作,可以看到花朵、藤蔓、鳳梨等熱帶植物圖樣。石膏飾的修復工程由 #董添益 匠師團隊負責,董添益匠師約14歲就開始學習臺灣傳統建築的屋頂裝飾,如剪黏、開模及花磚技術。透過多年工作經驗和自己鑽研累積,在工地裡練出一身功夫!
 … 更多
原有石膏飾掉落損壞,匠師會透過「依原件仿作」與「佚失部分重作」兩種方式進行修復:
1️⃣依原件仿作:將原件重新修飾整理,翻模、灌漿、脫模、再整理等等步驟,仿作成可用的構件。
2️⃣佚失部分重作:若構件有缺損,甚至完全佚失時。匠師只能參考舊照片,憑經驗及美感,將佚失的構件重作回來。
 
本次照片中部長室裡天花的「中心飾」便是採用佚失部分重作的方法,匠師先依照舊照片及設計圖確認缺損情形、位置後進行仿作,製作完畢後,先在桌上排列組合確認位置及整體風格模樣,再安裝在天花板上。
   #匯集眾人的心力與努力
#臺博館用心規劃每個細節
#北門館對外開放營運倒數中
10156376361596193 2019-11-29 17:43 132 3 🎥 FB直播預告【MurMur Museum 誰來臺博?】 博物館的角色不斷在改變,當代除了作為傳遞知識啟蒙的殿堂,亦無法置身於多元社會之外。讓我們一起來收看,聽聽大家怎麼從自身觀點、經驗詮釋眼中的博物館,分享自己的故事! 💬這回來臺博的是青春無敵的北一女同學💕
郭祐吟、蘇琬琳 時間|11月30日(六)下午2點
  📣節目會有神秘小禮物抽獎 #北一女
#小綠綠
#歡迎來聊天 #開放提問
#臺博館平台就是你的平台
#MurMurMuseum #誰來臺博
10156373687606193 2019-11-29 11:00 118 3 【臺博好書】「臺灣博物季刊143期-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販售中 本期以澳大利亞與本館合作,將澳大利亞北部阿納姆地傳承了上千年的樹皮畫藝共同呈現在觀眾眼前。多數樹皮畫是為了祭祀中使用的神聖圖紋進行練習而創作,繪畫素材皆以大自然的饋贈:以樹皮為畫布,取赭石為顏料,畫中的故事、圖紋、形態傳承已超過5萬年。配合展覽邀請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專業人員撰稿,〈Old Masters: Reading the… 更多 Picture〉為讀者介紹樹皮畫中蘊含的神話故事,〈Conserving Bark Paintings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說明博物館對樹皮畫的保存與修護。 ■《臺灣博物》季刊歡迎訂閱,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謝謝您!
■本刊訂閱聯絡資訊:
石尚臺博本館店: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
電話:02-2311-2558
#NTM #臺博館 #臺灣博物季刊一四三期 #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國家書店 五南文化廣場
10156374221721193 2019-11-28 19:30 161 2 【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紀念品來囉✈️】 想收藏澳大利亞🇦🇺傳承了上千年的樹皮畫藝術嗎? 搭配本次與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合作的「大師: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空運來了許多周邊紀念品,有明信片、卡片、磁鐵、杯墊、拭鏡布、拼圖等,每一項都獨具特色,值得收藏,數量有限。 歡迎來臺博館參觀展覽,並到賣店選購留念。
展覽資訊|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90085
#大師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
#不用出國也可以欣賞收藏
#獨家販售 #臺博館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原住民 #樹皮畫 #藝術 #文創 #紀念品
10156373737181193 2019-11-28 12:16 69 0 📸 青年鏡頭的臺博館 想參加博物館線上攝影展嗎? 「青年鏡頭的臺博館」計畫預計邀請對攝影有興趣的青年學子,共同以影像紀錄所有發生在臺博館的人、事、物。思考如何透過鏡頭表達想法外,體會臺博館百年來所見證的臺灣歷史與文化! 最後還會一起策辦「臺博青年之眼:線上攝影展」活動喔!
不要錯過🔥 對象|國內外高中生對於攝影、博物館有興趣者(預計30名)… 更多
報名|至12月7日
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096&request_locale=tw #青年鏡頭的臺博館
#臺博青年之眼
#屬於大眾記憶的平臺 #臺博館 #高中 #學生 #歷史建築 #攝影 #線上攝影展
10156357144791193 2019-11-28 11:00 68 1 【來SAY菜市場—食物中的生物學】 明天(11/29)上午10點News98電臺「愛吃愛生活」節目,主持人許心怡小姐將在節目中與臺博館研究組許毓純助理研究員暨策展人向大家介紹現正在臺博館南門館(南門園區)展出的「來SAY菜市場—食物中的生物學特展」。… 更多 天氣愈來愈有冬天的感覺,此時正是吃當季的蔬菜,像是花椰菜、菠菜、油菜、蒜苗。水果像是椪柑、楊桃、番石榴、柳橙、香蕉、木瓜、葡萄柚、葡萄、柿子等,海鮮則像有牡蠣、秋刀魚、文蛤、烏魚等。但是,您有發現嗎?它們都是地球環境中的生物。然而,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你可了解自己口中吃的什麼?它們是怎麼來的?人類取用這些生物的行為對生態系、對地球環境有什麼影響?歡迎明早探時收聽。 有關節目收聽方式:
■收音機即時收聽:FM98.1
■News98:http://www.news98.com.tw/cdn-stream.asp#.WLfZYG996G6
■Hichannel 線上收聽(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187) News98 官方粉絲團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來SAY菜市場 #食物中的生物學
10156371598106193 2019-11-27 16:53 139 0 #細緻立體的鷹與鳳凰銅皮石膏飾板 在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3樓的古蹟修復室會看到5個分別有老鷹與鳳凰的銅皮石膏飾板。原本騎樓高掛牆面頂部的裝飾,臺博粉們知道為何會放在古蹟修復室展出呢? 🔎 還想知道更多嗎👉 #超方便 #導覽帶著走
臺博館「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古生物館歷史與建築語音導覽服務
只要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NTM #臺博館 #古生物館 #銅皮石膏飾板 #文化資產 #數位導覽APP
10156371077896193 2019-11-27 11:10 32 0 看 #古生物大展
#有機會獲得質感超好又精美的 #恐龍趴趴走 與 #臺博小散步 #造型便利貼!!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與 GPI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共同合作即日起合作舉辦抽獎活動,質感超好又精美的 #恐龍趴趴走 與 #臺博小散步 #造型便利貼 要贈送給大家。只要即日起到12/1(日)完成下列重要事項,就有機會獲得好康!
1⃣ 讀完GPI的專訪:👉👉👉(… 更多https://gpi.culture.tw/news/10005)
2⃣請在「GPI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粉絲頁按讚加入該粉絲團
3⃣分享「GPI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粉絲頁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GpiCulture/photos/a.2194231804144047/2518557415044816/?type=3&theater )
4⃣請設定為公開
5⃣在第三點連結po文下方留言:「我要去國立臺灣博物館參加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GPI專訪報導讓我發現臺博館必拍的角度有___!」(請參考文章任選一個答案填上),然後tag您的兩位臉友,讓更多好朋友收到這個好康訊息~😉」 活動時間:11/23(六)至12/1(日) 23:59
中獎公佈:2019.12.2(一)
(本活動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 還想知道更多嗎👉 #超方便 #導覽帶著走
臺博館「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古生物展語音導覽服務
只要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NTM #臺博館 #GPI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古生物大展 #數位導覽APP
10156368695881193 2019-11-26 18:30 165 0 【紅樓西面南昌路的樟樹】… 更多 臺博館南門館(南門園區)紅樓西面臨著的道路是南昌路,在日本時代的照片中,當時的南昌路人行道兩側就已經是種植樟樹(圖1),而這張照片,拍攝於1926年,顯而易見,樟樹的種植是早於這年。所以,如今在南昌路紅樓旁的南人行道上的樟樹真是見證歷史。從圖2也可以看到戰後的南昌路,1974年前土地分割以前,人行道上也還是樟樹。從圖3彩色照片仍然可以見到作為人行道的樟樹。這些樹至少都有70年以上的歷史,甚至更多。從圖4可以發現照片中被刨成木片的樟木遠比我們在人行道上看到的,都還要大棵,可見至少都有上百年以上的歷史喔。 🔎 還想知道更多嗎👉 #超方便 #導覽帶著走
臺博館「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南門館歷史與建築語音導覽服務
只要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NTM #臺博館 #樟樹 #植物學 #樟腦 #產業 #數位導覽APP
10156368601031193 2019-11-26 11:00 215 0 #南面山牆中美麗的桂冠與植物雕飾 照片為臺博館2007年舉辦的活動,”我的臺博記憶”的百年攝影比賽優選作品。 作品名稱:雕塑之美
拍攝者:吳秋菊 最有意思的就是,停在上面的鴿子,像是說好的,站在某一個定點,意外形成一種協調感。也有如日本時代館員們在北面大門階梯上排排站的鴿子版。不知道是否還有人發現,這時的臺博館建築,和現在顏色不太一樣呢。2007年時,臺博館建築外觀,還未進行去漆工程。 #NTM #臺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資產
496415197633820 2019-11-26 09:28 65 0
10156366456996193 2019-11-25 18:30 159 0 [微型展]臺灣「野」杜鵑 此標本由採集者廖啟政先生及陳俊清先生於1996年採自宜蘭南澳境內之飯包山。
本種為臺灣特有種且以臺灣為名,分布本島低中海拔山區,尤常見於稜線環境,花冠通常偏白。植株與西施花同屬喬木,不同的是本種葉下表面密被銀白色的伏貼毛茸,使得葉子兩面顏色明顯不同,且於局部地區可發展為純林,為臺灣唯一可成林的杜鵑花。 展期:2019/09/16 ~ 2020/01/12
展館:南門園區 - 紅樓展示館一樓
類型:特展
展覽簡介: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_185_2401.html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微型展 #臺灣野杜鵑 #臺灣杜鵑 #植物學
10156366583191193 2019-11-25 15:00 137 0 臺博館的”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您來看幾次了呢?
@Fu Ling Fu 日前來觀展,才看了一半,可以想見看得非常仔細!期待再來把另一半的展覽看完,再把您的心得與我們分享。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數皮畫展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於展場內的展板上,也有QR-code可供掃描,進一步瞭解展覽內容哦! #NTM #臺博館 #澳大利亞樹皮畫特展
10156357110431193 2019-11-25 11:00 207 3 #清末的臺北機器局
#戰前的鐵道部廳舍 這張照片是鐵道部員工在鐵道部門前合影,相信此時在行動裝置前看照片的您,心裡一定百般納悶!?這怎麼與印象中的鐵道部廳舍不太一樣? 該影像攝於1916年,當時仍使用清末臺北機器局留下的舊房舍做為鐵道部廳舍。 #鐵道部廳舍的變遷歷程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周邊導覽】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鐵道部)周邊導覽活動▶https://bit.ly/2KIL47w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機器局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57092411193 2019-11-24 19:03 207 5 【麒麟花】 學名:Euphorbia geroldii 主角是一種沒有刺的麒麟花,中名譯成“傑洛麒麟花”(據鄭仲良之譯名),它原產馬達加斯加,原生地目前僅剩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生長範圍,因此被列為“極危等級”之稀有物種,並管制出口。它顯然很能適應臺灣的低海拔環境,生長情況相當良好。它的總苞深紅,將中央的大戟花序襯托得無比鮮明。 圖片拍攝日期:20161014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更多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麒麟花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64192126193 2019-11-24 15:35 160 0 #那瑪夏學童與恐龍共眠圓夢快閃表演傳情臺博館
#博物館也是溫暖的避風港 「哇,我們終於可以和侏儸紀恐龍一起入眠了!」… 更多 國立臺灣博物館昨(23)日邀請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國小夜宿博物館,今年是莫拉克颱風十周年,那瑪夏民權國小位於高雄南橫公路的起點那瑪夏鄉,是莫拉克風災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至今仍很多地方未完全修復。儘管生活十分艱難,但那瑪夏的孩子們在學校師長的領導和外界的關懷下,更加樂觀進取。102年起那瑪夏民權國小在多方資源的協助下,每年到臺北壯遊,和姊妹校臺北市民權國小的同學一起交流、學習,參訪臺博館的古生物展和夜宿博物館更是孩子們最嚮往的活動,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那瑪夏小朋友的夢想。 本次帶隊學校蔡佳凌老師表示,透過博物館之旅可以讓學生感受生命的脆弱與韌性,見證生命的演化歷程,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與敬畏,豐富的主題展示讓學生開展視野,累積知識,也提升素養,是教科書以外最佳的學習場域。 今(24)日那瑪夏學童穿上傳統布農族服飾,在臺博館大廳快閃表演布農族歌謠及舞蹈,用天籟美聲向臺博館表達謝意,現場觀眾熱情掌聲歡呼,向這群活潑可愛的學童表達讚賞之意。此外,那瑪夏學童也致贈親手所做的美勞作品「臺灣黑熊」給臺博館,為此次圓夢之旅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NTM #臺博館 #友善平權 #文化近用權 #國立臺灣博物館 #那瑪夏民權國小生活大小事
10156357060941193 2019-11-24 11:00 163 0 【南門園區磚造圍牆的故事】… 更多 臺博館南門館(南門園區)原本與銜接紅樓與大門的西南側有一面落成於1927年2月的磚造圍牆,也是日本時代僅存的廠區圍牆。高9尺,基腳是卵石舖底,混凝土礎座上砌紅磚放大基角,牆體是磚構造,外側牆面是清水紅磚間隔洗石子飾帶,紅白相間,洗石子飾帶寬約3皮紅磚,間間6皮清水紅磚,裡側牆面是洗石子裝修,並有扶壁柱。為了設置南門館臨南昌路的大門,將西南側的磚造圍牆以水刀切割於南門館北面異地重組。在原本南門工場東南側還有一座12尺寬的對開鐵造大門,可惜已佚失了。 🔎 還想知道更多嗎👉 #超方便 #導覽帶著走
臺博館「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南門館歷史與建築語音導覽服務
只要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NTM #臺博館 #文化資產 #紅磚 #數位導覽APP
10156357028951193 2019-11-23 17:52 75 0 布琳達的麥克風 Belinda's microphone 拍攝的 #發現臺灣
"神祕的空間裡的發現"立體地貼,
原來夜晚拍也很美,別有風格唷! #NTM #臺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57002581193 2019-11-23 11:00 107 1 【古生物館建築外觀裝飾圖案】 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建築外觀檐牆上段的女兒牆面以凸弧內彎,並用二方連續的回紋串接一塊接一塊的方形凸雕,凸雕的內容以玻瑰花飾與獅頭飾交互配置而成。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古生物館歷史與建築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NTM #臺博館 #古生物館 #文化資產 #裝飾主義 #臺博數位導覽
10156359466476193 2019-11-22 18:21 61 5 【虎寶日記143】臺博IG你追蹤了沒 想看...更多...臺博館...典藏...展覽...建築...研究...活動...還有...虎寶...私密...照...(?)...嗎... 拿起...你的...手機...追蹤...一下
支持...臺博館...也...支持...虎寶...喔...٩(˃̶͈̀௰˂̶͈́)و... #按起來
#要按要快
#按按按按按按按 平時也可以hashtag我們 @taiwanmuseum
虎寶編將不定期分享在限時動態哦
10156356895996193 2019-11-22 11:00 425 4 #最好的時光
#尾崎秀真與他的蕃族品 一個男人,一臉陶醉,神態可掬地趺坐在形色各異的「蕃族」籐編籃與貝珠衣飾之中,活像一名置身玩具堆中的男孩。究竟他在做甚麼?乍看畫面似難以讓人聯想起博物館,骨子裡卻道盡了博物館令人著迷之處。… 更多 男子名叫尾崎秀真,是日本時期臺灣著名的「文化人」。他不只精通中文,同時也擅長書畫,好作漢詩,其詩作今天還可以在臺北龍山寺的牆壁上看到。在1900至22年間,尾崎擔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主筆與記者,長期關心臺灣的文化藝術,儼然當時文化界重要的意見領袖。1927年尾崎秀真受聘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囑託」(顧問),卻不甘只是「顧而不問」,一頭栽進總督府博物館的大千收藏中,尤其驚豔傾倒於館藏「蕃族品」籐籃之造型多樣與貝珠衣之細緻精美,不只一次公開宣稱它們列應於「世界級」的藝術寶藏。 驚豔讚嘆之餘,尾崎又更進一步擬想:能夠創造出這麼精美藝術品的主人,其歷史文化當有長遠而輝煌的淵源。於是他埋首古籍,找到《詩經》中有「織貝」、「篚」的記載,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指(原住民的)貝珠衣與籐籃。果真如此,那麼台灣「蕃族」的歷史不是可以上溯至五千多年前,中國商周古史的年代?於是,從「蕃族品」獲得靈感,再由古書中求取印證,尾崎就此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史觀,由於是從博物館藏品中著手,故稱之為「臺灣歷史的博物學研究」。 可惜的是,尾崎秀真的「博物學式臺灣史」除了在1920年代末期於總督府博物館曾短暫地「曇花一現」外,30年代後多被當時學界視為「迂腐、天真」而逐漸淡忘。到了二戰末期,其長子尾崎秀實又因涉入蘇俄間諜案遭判死刑,為了營救其子,尾崎秀真不惜變賣收藏品以求返日就近協助,但終究無法挽回,晚年遂抑鬱以終。相較於晚年的多蹇,這張照片裡的尾崎秀真,正陶醉優游於博物館藏品中,或許他心中正天馬行空構思著他的臺灣史。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了。 🔎 還想知道更多嗎👉 #超方便 #導覽帶著走
臺博館「數位導覽」也有提供發現臺灣常設展語音導覽服務
只要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照片提供:田才秀季子女士(尾崎秀真幼女) #NTM #臺博館 #發現臺灣常設展 #人類學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56952471193 2019-11-21 18:00 176 1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十二回 野地裡的薔薇與石竹
 
虎寶還記得,來逛博物館的孩子們常脫口而出:「臺灣有恐龍🦖嗎?有《冰原歷險記》的長毛象🐘嗎?」 似乎大家對臺灣哪裡可以看到這些動物感到興趣濃厚,例如哪座動物園裡就有牠們的身影呢?或是曾好奇在臺灣自然史中,是否存在或存在過這些動物呢? 微妙的是,虎寶發現這樣的疑問好像很少發生在植物上。於是虎寶嘗試提問:「臺灣有蘋果🍎嗎?」、「有玫瑰🌹… 更多嗎?」、「有紅豆綠豆嗎?」、「有母親節時送禮用的康乃馨嗎?」 起初,虎寶覺得這些問題會不會想太多了,畢竟這好像走趟市場或花市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難怪沒人會這麼問。但經過一番思考,逐漸想到這些常見的蔬果及花卉在經人類改良成符合我們需求、進而得以大量培植的品種前,必也曾是野生大地裡的野生草木。它們是什麼模樣?原始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那就耐人尋味了! 虎寶將內心的好奇告訴小隊隊長,隊長也對虎寶表達了支持,決定著手規劃幾趟行程,逐一探訪這些耳熟能詳的蔬果或花卉在臺灣的野生親戚。小隊於是在今年 4 月及 9 月兩度前往苗栗通霄,並在人煙罕至的草原上,見到了產自臺灣野生大地的薔薇與石竹。 野生薔薇是玫瑰的野生親戚。當小隊成員發現它時,它正毗鄰一堆工程後遺留下的雜物而生。繁茂的花勢搭配雜草叢生的背景,頗具違和感,就像是花園裡的灌木被錯栽到了荒郊野嶺。但比起玫瑰層層疊疊的花冠,野生薔薇的花瓣只有五片,要不是那帶刺的莖枝和羽狀的葉片,實在很難與玫瑰聯想到一起呢! 野生石竹則是康乃馨的野生親戚。據說,我們熟悉的康乃馨就源自地中海一種稱作香石竹的野生石竹,有著粉紅色的花冠和緣帶鋸齒的花瓣。而小隊在通霄草原見到的野生石竹有著纖細的身姿,自成叢的禾草隙間竄出。雖然花冠也是粉紅色的,但瓣緣的鋸齒更像是布帛被撕裂後的形態。花瓣和野生薔薇同樣只有五片,不像康乃馨那麼繁複。看來人類真的很喜歡讓植物的花瓣變得多一點,也許是覺得好看吧,但虎寶認為單純的五瓣花更具自然之美呢!大家覺得呢? 兩次的主題性探訪,除了讓虎寶再度對臺灣的生物多樣性感到驚奇,也對遇見更多常見蔬果及花卉在臺灣的野生親戚感到期待。 (to be continued) -----------------------------------------
 
▧ 上回小隊田野筆記快速連結|https://reurl.cc/jd6VzD
(NTM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Round 11) #野生薔薇 #野生石竹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持續踏查田野中
426439071375074 2019-11-21 17:54 71 0
642261586595141 2019-11-21 14:36 89 1
10156354641246193 2019-11-20 19:00 97 0 #探索臺灣走讀臺博館系列活動
#那瑪夏學童臺北尋夢之旅 臺博館為持續擴大推廣文化平權,讓偏鄉每個孩子都有使用博物館資源與獲得學習的機會,針對偏鄉學童提供教育服務,邀請偏鄉、弱勢學童到館,安排參訪、學習及體驗活動,推動「探索臺灣--走讀博物館偏鄉學校服務計畫」。為這些孩童透過參訪博物館的機會,打開視野、充實心靈、提高眼界,創造獨特的生命經驗,讓他們因而擁有探索未來和世界的力量。… 更多 11/24(日)那瑪夏民權國小的學童們將到臺博館學習並體驗臺北文化洗禮,豐富他們的生命里程外。當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將於臺博館大廳演出,以他們的天籟之音🎵,饗以臺博粉們,邀請大眾共襄盛舉! 延伸聆聽∣那瑪夏民權國小演唱影片▶https://youtu.be/Ec0IZrOcuLc #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
#NTM #臺博館 #文化平權 #偏鄉學校服務計畫
10156354565556193 2019-11-20 16:39 69 2
10156352287356193 2019-11-20 11:00 105 0 來自 J&S 星象研究學院對”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的推薦。你呢?也歡迎你把對這個展覽的任何喜愛告訴我們唷~🥰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數皮畫展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於展場內的展板上,也有QR-code可供掃描,進一步瞭解展覽內容哦! #NTM #臺博館 #澳大利亞樹皮畫特展
10156351664931193 2019-11-19 18:30 614 14 【神祕符號密碼? 南門園區TR磚與S磚地坪】 臺博館南門館(南門園區)紅樓北邊的地坪可以見到紅磚上印有TR和S字樣。TR磚是日本時代臺灣煉瓦株式會社(Taiwan Renga)的𡚣寫。該公司生產的磚土可以分為四級,常見尺寸為6×11×23cm。磚塊上常見立體TR字樣,並有網狀的凹凸紋路以增加磚塊間的表面積,讓水泥更為牢固。另有S字樣的紅磚是TR的競爭對手,撒木耳煉瓦社(Samuel &… 更多 Samel)煉製的紅磚。因無法與臺灣煉瓦競爭而於1918年遭其併購。
  🔎 還想知道更多嗎👉 #超方便 #導覽帶著走
臺博館「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南門館歷史與建築語音導覽服務
只要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XX26ve App Store➡ https://reurl.cc/M72vn4 #NTM #臺博館 #TR磚 #S磚 #文化資產 #紅磚 #數位導覽APP
10156351585031193 2019-11-19 11:00 79 0 種籽學員及劇組對演出現場更加熟悉,節目進行不僅十分流暢,更出現了許多精美的畫面構圖,戲劇導覽再次滿滿的觀眾與感動。12/15(日)場次,12/1開始報名。 十九世紀末,第一批進入臺灣山林的學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什麼部份最著迷?他們在田野調查時與原住民處於什麼樣的關係?臺博館年度導覽巨獻-發現臺灣戲劇導覽,將帶大家一起穿梭時空,循著這群學術上的探險者足跡,重現踏入未知調查領域的情境與感動。活動詳情~ https://bit.ly/36V2esi 圖說:11/17【戲劇導覽】花絮 #NTM #臺博館 #發現臺灣 #戲劇導覽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49204081193 2019-11-18 18:30 194 0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更多 戰後使用的鐵道部廳舍,除了名稱變更為鐵路局外,從第一張面向延平北路的廳舍一、二樓迴廊可以清楚發現多了遮陽的物件。第二張照片中,一樓還清楚可以看出增建了窗戶,原本半開放的迴廊,成了室內空間了。第三張照片裡,面向忠孝西路的廳舍一、二樓半開放空間迴廊,則是全增加了窗戶,完全成了室內空間。此外,從照片上看當時延平北路,可以清楚感受到,車流變多,交通繁忙了起來,腳踏車、三輪車、私家轎車、公車、卡車頻繁的通過平交道。 當時的三輪車不只有分私人和公家的,顏色、編號不同,代表不同的意義,而且有如現在的小黃,可說是當時的計程車(TAXI)能有私人的三輪車,可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哩,現代性的演變過程。 #戰後北門館外貌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周邊導覽】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鐵道部)周邊導覽活動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70079&request_locale=tw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49088136193 2019-11-18 10:44 158 0 哇! Hari ng Lakbay 將臺博館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拍攝出另一番不同的氛圍,感覺真是不賴!😍 大家還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呢?
#歡迎和我們分享
10156349002796193 2019-11-18 10:07 623 20 你知道這是哪裡嗎?
只要來臺博館的人,
一定會抬頭仰望它的美麗。 #臺博館鑲嵌玻璃
#陽光燦爛時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最美 臺博館因2003年331地震,造成建築南面女兒牆和結構受損而休館。2004年邀請日本第一代鑲嵌玻璃藝師木內真太郎的後代木內保英為博物館大廳的鑲嵌玻璃進行修復工作。木內真太郎曾來臺參與幾個鑲嵌玻璃案,其中一個是日本時代的臺灣總督府,即現在的總統府。… 更多 當時拆下已破損的鑲嵌玻璃和框架檢視,由於在臺灣與日本都已經找不到,只能透過日本的玻璃進口商向歐美購買,據他所瞭解,這些彩繪玻璃大概只有美國、法國、德國及義大利四個國家買得到。而實際上,木內祖父當年學習製作彩繪玻璃的師父,就是遠赴德國取經回來的。 將採購回來的玻璃切割和鑲嵌是大工程與考驗,一來要小心避免輕薄的玻璃破碎,二來要以手工把兩邊有凹槽的鉛條壓製成與玻璃圖形完全相同的形狀,才能把一片片玻璃重組回去。此外,有些有裂痕的玻璃,過去被輕率地塗上黏膠,木內也將設法將它們重新修復美化。 2004是木內保英第二次來臺博館,1994年時,他就曾首次來檢視同一批鑲嵌玻璃。當時他幫博物館做了加固,讓鑲嵌玻璃躲過三三一地震的傷害。 延伸閱讀︱臺灣博物季刊第82期-古物修復紀錄專欄
. 國立臺灣博物館彩色鑲嵌玻璃修復側記
https://www.ntm.gov.tw/publication_214_310.html #NTM #臺博館 #鑲嵌玻璃 #木內保英 #文化資產 #國定古蹟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41482781193 2019-11-17 11:00 92 1 #淑芳老師說大傘藻
#石頭怎麼會長頭髮 #有精靈在其中嗎… 更多 活體的大傘藻,藻體是鮮綠色、傘狀,約1至7公分高,傘部由60至85個配子囊輻射枝側面相互聯接而成,重度鈣化。當植株死亡,傘部脫落後,具石灰質的長柄仍可固著岩石上,宛若石頭長白髮。柄部是長圓柱狀,下部伸出不規則分枝的假根狀固著器,屬多年生。它們通常群體生長於淺水區或中度浪襲礁岩的隱蔽面,每年1月至5月是其生長期,數量稀少。主要分佈在熱帶性海域,產地有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臺灣產於恆春半島。 圖文授權/黃淑芳 參觀發現臺灣展的<標本與命名>單元區,有發現藻類植物的標本嗎?找找看吧。
👉展覽簡介∣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_179_950.html ■黃淑芳老師簡介∣ 黃淑芳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研究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服務26年期間,共發表有關海藻之研究論文報告100多篇,其中有37種臺灣新記錄種,研究期間也為該館增加2,200多件海藻標本,其所著之《臺灣東北角海藻圖錄》曾榮獲圖書類金鼎獎、《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輯》也獲得「好書大家讀」圖書獎。 #NTM #臺博館 #植物 #海藻 #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44059216193 2019-11-16 17:29 111 1 來自 Artogo 帶你看展來看展與推薦❤️
#臺博館 #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 你呢?也歡迎你把對這個展覽的任何喜愛告訴我們唷~🥰
1045988112409597 2019-11-16 13:59 76 142 【 MurMur Museum-誰來臺博?】 LIVE直播 第一回 一起來收看,聽聽他們怎麼從自身的觀點、經驗詮釋眼中的博物館吧!#話題不設限 🎤Iago VALIN 梵雅戈/ 來自西班牙
現職民間全民電視台英語新聞編輯
廚藝精湛,會包粽子、可徒手抓取剛烤好的鳳梨酥✊ 🎤Marla MORETA SANG 岑美蓮/ 來自多明尼加共和國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生
一萬種
10156341030211193 2019-11-16 11:00 108 0 #隱藏版的來say菜市場
#你所不知道的菜市場秘密 #第一集 #現在吃甚麼好 每一種蔬果都有最適合它的生長季節與環境,在合適時令茁壯成熟的蔬果,就稱為當令蔬果,也是老一輩口中常說的「著時(tio̍h-sî)」。當令的蔬果往往不需要噴灑多餘的農藥,就可以自然、良好的成長,不但口感鮮美,富含營養,價格也實惠。… 更多 但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再加上臺灣多變的地理環境,要在非當季的時候吃到該樣蔬果,已不是難事。可是,在不適合的時令生長,人為干預就會變多,價格也會較昂貴。像是常出現在熱炒店、自助餐中的高麗菜,幾乎一年四季都有,從不缺席,但你有想過嗎?如此與生活緊密結合的高麗菜,其實是一種溫帶物種,較適合臺灣的秋冬季節;若要在天氣炎熱的夏天種植,就必須選擇相對低溫的高山地帶,可也因此衍生出了土地利用、農藥、化肥使用等相關環境議題。 「來say菜市場」特展中的「現在吃甚麼好?」單元,就以月曆的形式,展示出十二個月份中的當令蔬果,讓大家知道順應自然規律、選擇當令蔬果的生活態度,不但可以友善環境,也可以享受到物美價廉的美好。 天氣漸漸變冷的十一月,又有什麼時令蔬果呢? 不妨到展場中找尋答案吧!也歡迎留言與大家一同分享! 👉展覽簡介:
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_185_1002.html 👉2019【來say菜市場】展覽闖關活動報名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077&request_locale=tw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南門園區 #來SAY菜市場 #食物中的生物學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341351506193 2019-11-15 20:00 180 4 【虎寶日記142】北門館修復匠師系列-泥作 第二輯 小舞壁 上回跟著良伯和虎寶一起認識木摺壁,今天虎寶要帶大家認識另一種日式建築常見隔間牆–小舞壁(編竹夾泥牆)。 小舞壁多用日式傳統木造建築構成的空間,包括官舍、倉庫或附屬建築等,預計於明年四月底開館的北門館(鐵道部)工務室也使用了同樣的建築工法,主要作為雨淋板的內層基礎。… 更多 小舞壁是以竹片製作,施作過程會利用麻線將垂直與水平交錯的竹片捆綁固定,組成牆體基礎。壁體粉刷層分為下塗、中塗、上塗三層,下、中塗材料由灰泥、土、砂、切碎的稻草、粗糠所組成,上塗再以白灰粉刷而成。 想知道小舞與木摺兩種牆體有何不同?
未來可以在北門館(鐵道部)園區中一次看見喔! #虎寶日記每周五上線
#想知道更多嗎
#工地裡的日常風景
#小細節大學問
10156341305411193 2019-11-15 17:21 59 0 #臺北城市英語散步導覽
#十一月十六日 時間➡9:20-12:30
參加集合點➡臺北北門郵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120號)
導覽路線➡北門➡館前路➡臺博館➡騰雲號➡臺博館➡拍團體照
➡搭公車前往南門館(南門園區) ➡樟腦產業歷史➡環境教場域介紹 網路報名➡https://goo.gl/forms/DxSztE3ZPYmbt2I93
現場報名➡09:20前於北門廣場集合
英語導覽散步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0746717284877/ #NTM #臺博館 #臺北市市英語散步導覽 NTM Multilingual Tour
10156341090381193 2019-11-15 14:32 85 3 🔥🔥 FB直播預告🔥🔥【 MurMur Museum-誰來臺博?】 博物館的角色不斷地在改變,當代除了作為傳遞知識啟蒙的殿堂,亦無法置身於多元社會之外。讓我們一起來收看,聽聽他們怎麼從自身的觀點、經驗詮釋眼中的博物館,分享故事吧! 💬首播第一回 11月16日(六)下午2點 不要錯過! 🎤Iago VALIN 梵雅戈/ 來自西班牙
現職民間全民電視台英語新聞編輯
廚藝精湛,會包粽子、可徒手抓取剛烤好的鳳梨酥✊… 更多 🎤Marla MORETA SANG 岑美蓮/ 來自多明尼加共和國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生
有一萬種表情 📣節目會有神秘小禮物抽獎喔! #臺博館平台就是你的平台
#Online #LIVE #歡迎來聊天 #開放提問 #臺博館聊起來
#MurMurMuseum #誰來臺博
10156340726741193 2019-11-15 11:00 69 0 【南門園區11/17彎腰農夫市集 Bow to Land】 嗨!11/17週日10-17時有彎腰市集,彎腰十歲了。來南門園區走走哦! 🔽生鮮蔬果及農產加工🔽
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 Pirate Farmer Group| 好好吃飯。八分飽| 輝要有機菜園| 日照有機農場| 安安農場| 古早田小農之家|甸峯生態茶園 Dian-Feng Natural Farming Tea Garden| 巧耕食,友善田 |… 更多 Me棗居& 穿龍老屋豆腐坊| 無思農莊 | 馬里勿自然農園 | Bali蔚荃自然農場 🔽手作美食🔽
Sousan 曾| 破竈-無麩質飲食計畫Gluten free&Allergy safe baking 🔽生活農創🔽
Chimmuwa 手織品| 苑裡掀海風| 糖,來了 | 綠兔子工作室| 平方家| WILDGREEN 冶綠 🔽理念攤位🔽
台灣農村陣線|貢寮自然最貴|印起來硬起來免費絹印活動 ❇️11/17特別活動:夏耘成果發表會❇️
👉🏻https://reurl.cc/oD8VnD ❇️11/17特別活動:彎腰十歲換新裝❇️ 臺博館南門園區: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圖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Facebook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臺博館南門園區 彎腰農夫市集 Bow to Land
10156338990906193 2019-11-14 19:37 101 5 【🎉臺博館參加第26屆全國績優文化志工表揚典禮】 博物館有你真好! 文化志工領域的最高榮耀,第26屆全國績優文化志工表揚典禮於今天(14)盛大舉辦,恭喜本館志工許炳良先生、廖秀華女士分別榮獲本屆銀質獎、銅質獎。兩位志工夥伴不分寒暑,多年來在博物館默默付出,以最真誠的心說博物館的故事;用最溫暖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到館的觀眾。 今天,他們的付出獲得肯定,我們與有榮焉,在某個角落,一定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無私奉獻的美善正在發生。而這一次,換臺博館對這些可愛的志工夥伴說聲「謝謝,博物館有你們真好❤️!」 #全國績優文化志工 #銀質獎 #銅質獎 #臺博館 文化部
10156338285826193 2019-11-14 12:27 554 86 【臺博館感謝吳聲海老師一生的堅持與投入🐢】 「2019 環境議思講堂—何處是「龜」鄉?」系列講座,12月1日原訂邀請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吳聲海副教授與大眾分享「保龜大作戰—打造食蛇龜新樂園」,介紹臺灣瀕臨滅絕且是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食蛇龜面臨的處境(含長期盜獵和棲地破壞),及如何保護族群延續生存。… 更多 吳老師長期投入兩棲爬蟲類的生態調查、食蛇龜的保育計畫等研究,包含分類學、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脊椎動物學、生物多樣性及保育等,除校園教學研究,亦參與不同機構單位推廣教育,致力於啟發學子與大眾對臺灣自然生態的熱情。 今(14)日得知吳聲海老師因病過世,雖然吳老師12月1日無法蒞臨現場,但是我們永遠會為吳老師保留一個位置,也感謝老師對食蛇龜保育的努力、對生態環境的愛護,和對於臺灣生物多樣性的付出。
 
延伸影片|
臺灣食蛇龜快滅絕 興大保育團隊搶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C8qbC_MVQ 照片來源|國立中興大學吳聲海老師實驗室 #NTM #臺博館 #環境議思講堂 #吳聲海 #食蛇龜保育 國立中興大學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549743572261213 2019-11-13 18:00 123 0
2466160623596041 2019-11-13 15:00 15 0
2155563571412403 2019-11-13 11:00 534 7
10156335037971193 2019-11-13 09:09 53 0
10156333127991193 2019-11-12 19:00 102 3 #臺博館榮獲環保署CallForAction計畫績優獎項
#永續年夜飯 你知道你吃的年菜食材從哪裡來嗎?它們又與地球環境有什麼關係呢?… 更多 致力於多樣教育推廣的臺博館,自2016年開始,每年的農曆年前都會舉辦「永續年夜飯」活動,由年菜中象徵「年年有餘」的魚-海鮮出發,提倡並鼓勵民眾選擇友善環境、永續發展與在地生產的年菜食材。除了廣邀各領域專家與環境教育團體舉辦論壇、攤位闖關活動之外,也年年推出年菜食譜,提供民眾年節菜餚的新選擇。 今(12)日臺博館到臺北花博公園參與108年環境教育分享會,與其他環境教育團體相互交流、推廣活動理念,更以今年的「永續年夜飯」活動獲得環保署Call for Action受補(捐)助計畫績優單位的獎項。 明年,「永續年夜飯」也將繼續舉辦,歡迎大家一起來臺博館共襄盛舉! 2019年永續年夜飯活動頁面:
https://bit.ly/32AWmAV 2019年永續年菜食譜:
https://onedrive.live.com/redir?resid=2D1E31E61DAE339F!18053&authkey=!AIfqSoMvi8AeZhM&ithint=file%2cpdf 臺灣海鮮選擇指南:
https://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index.html #NTM #臺博館 #環境教育 #永續發展 #碳足跡 花博公園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海鮮 #年夜飯 #動物園
524417951736970 2019-11-12 18:00 122 0
10156332848811193 2019-11-12 15:15 58 0
10156330366036193 2019-11-12 11:00 130 0 【南門園區北邊石板道】… 更多 臺博館南門館(南門園區)北邊的兩排亞歷山大椰子樹,在兩列椰子樹之間,地面有一排石板道。這排石板道,原本是2009年於現今南邊廣場進行古蹟修復工程時,在地面下發現的一段石板道舖面,根據石材的斷面判斷,是使用唭哩岸石,與小白宮外牆的石材相同,都是取自臺北城牆的建材再利用。根據石板舖砌的方式判斷,南面廣場面原有一條東西向步道,隨時間逐漸埋藏在地下,因為進行修復工程,不僅重見天日,並且根據順序編號保存,才移到我們現在看到的位置,讓歷史建材永續利用。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南門園區歷史與建築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coustiguide.NationTaiwanMuseum&hl=zh_TW App Store➡https://apps.apple.com/tw/app/%E8%87%BA%E5%8D%9A%E6%95%B8%E4%BD%8D%E5%B0%8E%E8%A6%BD/id1418438311 #NTM #臺博館 #石板道 #臺北建城歷史 #文化資產 #國立臺灣博物館 #唭哩岸石 #臺博數位導覽
10156322265466193 2019-11-11 18:00 165 0 【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建𥲒外觀裝飾圖案】 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建𥲒外觀柱牆上頭和無障礙通道上面的裝飾圖案,大家覺得像什麼呢?不知道有沒有和小編想的一樣?小編覺得像南門園區的蕨類植物筆筒樹的嫩芽耶。大家覺得呢? 此外,建築物外觀的外牆、列柱及柱牆上的裝飾,是「裝飾主義」(Art… 更多 Deco)風格,施作方式則是採用預柱吊掛的洗石子工法。先大量預鑄洗石子版,再吊掛混凝土牆上。洗石子板預留固定孔,利用預埋牆內的鐵絲絞緊固定。洗石子板間的縫隙再以相同材料泥漿填補。預鑄工法的好處是經濟、快速、容易施工、品質一致。此工法可是現在鋼骨大樓外牆吊掛施工法的始祖呢。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古生物館(土銀展示館)歷史與建𥲒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coustiguide.NationTaiwanMuseum&hl=zh_TW App Store➡https://apps.apple.com/tw/app/%E8%87%BA%E5%8D%9A%E6%95%B8%E4%BD%8D%E5%B0%8E%E8%A6%BD/id1418438311 #NTM #臺博館 #土銀展示館歷史與建築 #文化資產 #市定古蹟 #裝飾主義 #臺博數位導覽
10156322777636193 2019-11-11 11:00 183 2 【鱗芽裡白】 這是臺灣個頭最短小的「鱗芽裡白」,因休眠芽被多數鱗片所覆蓋,故而稱之。它喜愛躲在某些中海拔的樹林下。鄭老師說,最喜歡它球形的休眠芽與整齊分布的孢子囊群。 休眠芽幾乎隨時存在,不過大小會因季節而有所差異;孢子囊群則在深秋時最美。 圖片拍攝日期:20161017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更多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鱗芽裡白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2416385485346307 2019-11-10 16:13 110 0 ✨新住民來Say臺博館✨
來自印尼的施鷺音已經在臺博館擔任新住民服務大使超過四年囉!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她眼中的臺博館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咦?鷺音大使在說什麼呢?讓小編翻成中文簡述給大家瞭解唷。… 更多 鷺音提她第一次進臺博館是因為擔任2014年本館伊斯蘭展的導覽翻譯,對於博物館的內容都不認識,後來臺博館新住民導覽服務大使時來參加培訓,完全改變了她原本不喜歡歷史、不喜歡背年代的習慣。她呼籲大家如果想更詳細了解臺博館的建築跟歷史,一定要來聽導覽唷! 明明覺得她在敘述與臺博館的故事,粉絲們是否都覺得聽不懂呢?鷺音以她的母語印尼語流暢的表達,場域是我們都熟悉的臺博館,可是不知大眾是否一時之間彷彿自己成了外國人?需要有人協助說明呢?這也是臺博館從文化平權推動新住民服務大使以母語進行導覽的目的。除了服務他們在臺灣工作的家鄉朋友外,也能促進大使運用博物館資源共同成長,也瞭解臺灣的文化多樣性。 #NTM #臺博館 #文化平權 #臺博館新住民服務大使 #印尼語Say臺博館 #臺博館多語導覽週末提供服務 #大家來說博物館 #BahasaIndonesia #MuseumNasionalTaiwan #Panduanhariminggu
#KehidupandiTaiwan
10156322275196193 2019-11-10 11:00 126 0 【大師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 《風暴》是波卡拉•梅麼如(約1932-1981)的作品。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樹皮畫展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Google Play➡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coustiguide.NationTaiwanMuseum&hl=zh_TW App Store➡… 更多https://apps.apple.com/tw/app/%E8%87%BA%E5%8D%9A%E6%95%B8%E4%BD%8D%E5%B0%8E%E8%A6%BD/id1418438311 於展場內的展板上,也有QR-Code可供掃描,進一步瞭解展覽內容 #NTM #臺博館 #大師 #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322861216193 2019-11-09 18:30 121 2 #戲劇導覽
#隨著博物學家一起發現臺灣 臺博館日前以多元導覽形式演出的發現臺灣戲劇導覽,獲得廣大民眾迴嚮,將在11/17(日)持續推出以博物學家故事展開的「發現臺灣」戲劇導覽,以互動式教習劇場形式,帶領觀眾回到十九世紀末,親眼目睹第一批進入臺灣山林的學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什麼部分最著迷?他們在田野調查時與原住民處於什麼樣的關係?活動中將循著這群學術上的探險者足跡,重現踏入未知調查領域的感動。… 更多 臺博館、果陀劇場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推動「戲劇導覽種籽計畫」,今年經由公開招募徵選後,錄取並培訓18名種籽學員,這些成員由館方導覽志工、學生及退休人士等組成,接受導覽知識、戲劇表演之能力養成。 臺博館讓博物館教育推廣有多元樣貌與可能性,引入戲劇與導覽結合雖然也曾在其他博物館出現過,但每次的觀眾組成都不同,每次的感動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在臺博館獨特古蹟中,讓參與者能以當代視角面對歷史,一定能給參與者留下無法取代的經驗。戲劇導覽對博物館及參與的成員都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不但需克服表演場域的諸多限制,尤其劇情需要兼顧知識的傳達及劇情的節奏,館方與劇組在腳本上經過無數次討論及編修,才能誕生流暢生動的戲劇導覽。 近年臺博館運用古蹟、展場等空間進行表演,從兒童劇、實境解謎及戲劇導覽節目,每每一推出就迅速報名額滿,本次以「發現臺灣」常設展為背景,串連展區超過300件自1908年創館以來的典藏精選,以戲劇作為媒介,將標本採集至博物館背後的故事與環境線索娓娓道來,透過人物、時代交織的故事,讓文物背後的意義與價值有了鮮活描寫,在櫥窗欣賞文物標本之餘,更能想像它們在山林間生活的姿態。活動詳情~ https://bit.ly/36V2esi #NTM #臺博館 #發現臺灣 #戲劇導覽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322659721193 2019-11-09 11:00 129 0 #臺博志工服務作蝦米
#臥虎藏龍 臺博館的志工是不可缺少的好夥伴。臺博志工服務隊成立於1990年7月,從一開始的十幾人,到如今已超過400人,志工夥伴對民眾服務以展場服務諮詢、展覽解說、教育活動辦理及支援主,最重要的,是志工夥伴跟臺博第一線同仁與保全夥伴共同合作,給民眾做好的服務環境。… 更多 無論博物館要使用何種類型的志工夥伴,必定經過,招募、審核、面談、培訓、考核等過程,才能成為博物館第一線的輔助人力之一,即便成為博物館的正式志工夥伴,每年仍需定期進行知能教育再訓練課程,值班考核以及適當的人員退場機制。有新的展覽和教育活動,也需要先進行受訓,通過考核後,才得以上場導覽或辦理活動。而這些輔助事項,除了加強博物館對大眾的服務,也讓學有專精的志工夥伴,有適當發揮的平臺與管道並獲得成就感,還能吸收新知,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凝聚對博物館與志工隊的向心力。同時,提供民眾友善適切服務。 展場服務諮詢部份,志工夥伴友善告知入館參觀注意事項。館內參觀時,委婉轉達博物館的禁止及須請民眾配合的相關事宜。讓不同年齡、需求的所有民眾,都能使用參觀博物館的資源的權利和感受從博物館帶來的愉快氛圍和學習的收穫。 臺博館志工服務隊曾榮獲文化部全國績優文化志工獎項,分別在第17屆及第25屆獲得團隊獎殊榮。個人獎項部份,歷年分別榮獲金質獎2名,銀質獎5名,銅質獎13名及衛福部志願服務獎勵等。… 更多
10156322445641193 2019-11-08 18:22 394 9 【虎寶日記141】北門館修復匠師系列-泥作
 
第一輯 木摺壁
 
將於明年4月底開幕的北門館(鐵道部),歷經了大規模長時間的翻修,藏有許多修復的故事和人物。讓虎寶分享給大家…
 
某日虎寶單獨走在北門館廳舍內,遠遠看到良伯趴在牆上,瞇眼專注看著細縫裡的甚麼,手電筒🔦的光打亮了層層的木摺牆。 「良伯,你在看甚麼?」🐯虎寶問。… 更多 「看昨天的抹灰有沒有擠出來。」突然被打擾,良伯顯得有點意外,但仍一貫開朗的回答道。 「抹的夠,擠出來,有垂下來,牆壁才夠勇!」 泥作匠師蘇清良(良伯)13歲即開始跟著師傅學做土水👷‍♂️,今年已84歲,曾參與國內許多古蹟修復工程,從臺北淡水做到屏東恆春,例如臺北淡水紅毛城、臺北賓館、臺北孔廟、高雄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高雄鳳山鳳儀書院等。 從十多歲的少年郎投入土水這行至今,60餘年灰漿土壁的工地生活一眨眼就這麼過了,但良伯對於施工的成果,還是細細檢查,不假他人。
  良伯在做什麼 👉 日式建築隔間牆泥作 木摺壁是日治時期建築較常使用的輕隔間壁體,一般多用於洋式建築,如廳舍、醫院、法院、辦公室、校舍建築等。北門館(鐵道部)中木造建築的室內隔間,幾乎全部採用木摺牆體。 由於木摺壁最怕地震搖晃震動,要讓牆壁牢固不崩落,關鍵在於施作底塗時要將灰泥確實擠入勾住木板的背面。而張開如蛛網的苧麻線,以及散佈於灰泥中的麻絨,也有助於將層層施作的灰壁牢牢抓住。 木摺壁或木摺天花的修復工序:
1️⃣檢修木摺壁:將壞的部分拆除、好的部保留。
2️⃣木摺安裝:將拆除的部分,補上好的木摺條(土板條),讓整片基礎穩固。
3️⃣釘苧麻線:先將苧麻線固定於木條上。
4️⃣灰泥粉刷:泥壁體粉刷層由裡而外為至少有底塗、中塗、上塗三層,下塗、中塗材料為灰泥(石灰、麻絨)、砂及糊,因內含砂而較重,可防止粉刷層剝落;上塗材料大致相同但不含砂。
  #虎寶日記每周五上線
#小人物的大故事
#集結眾人的心血
#細節都是學問
#敬請期待續集
#就是匠
10156321947906193 2019-11-08 18:00 65 0 #前行無畏
#臺博館與友館合作… 更多 「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巡迴展」即日起至2020年6月14日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回到陳仁和建築師高雄家鄉,增加透過空拍呈現陳仁和建築與結構的細緻,也藉由高雄市區地圖標註出所有陳仁和建築師的作品。對於熟悉高雄或想要認識高雄的人來說,不僅拉近參觀的距離,也顯示出陳仁和建築師在高雄建築史上不可抹滅的重要歷史意義。高史博將與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合作,規劃辦理特展講座與現地導覽,傳遞台灣建築發展重要的時代意義與文化價值。相關活動訊息請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網站(http://khm.org.tw/home01.aspx?ID=1)查詢。 🔹日期:2019/10/09 - 2020/06/14
🔹地點: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103特展室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 至17:00(週一休館)
🔹館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洽詢電話:07-5312560#233
🔹聯絡人:謝先生 #NTM #臺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陳仁和的建築時代巡迴展
10156321801506193 2019-11-08 11:00 195 0 【蔬果回老家】 最近,臺灣的芭樂成功外銷美國,意外讓國人發現原來墨西哥也有芭樂!其實,大多數的國人有所不知,墨西哥就是芭樂的原產地之一,整個南美洲北部都是芭藥的原產地呢。… 更多 雖然,臺灣這個島嶼物產豐饒,素有水果王國之稱,而且蔬菜也有許多種類。但是,其實,許多蔬果都不是臺灣原有的物種哩。這個單元就是想讓小朋友認識,平常在餐桌上,我們熟悉的蔬菜或水果,它們的故鄉,其實都不是在臺灣。那麼小朋友們或大人們,是否知道它們的「故鄉」在哪裡?又是怎麼來到臺灣的呢? 例如,小朋友熟悉的「胡蘿蔔」,或有「胡」字輩的蔬果,大多是經陸上絲路傳入中原後,再傳到臺灣。還有也是小朋友喜愛的「鳳梨」,其家鄉原本在南美洲的巴西。在大航海時期,由荷蘭人透過海上絲路帶入臺灣。在這個單元裡,可以好好認識我們常吃的蔬果,到底都從哪裡來?有的是為了食用,有的則是從觀賞植物轉變為食物植物哦。 展覽簡介~ 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_185_1002.html
2019【來say菜市場】展覽闖關活動報名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077&request_locale=tw 延伸閱讀∣水果王國台灣的蔬果都打從哪來?從美國買台灣芭樂說起..➡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8340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南門園區 #來SAY菜市場 #食物中的生物學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
2387799231330392 2019-11-08 09:08 66 0
10156319875966193 2019-11-07 18:15 124 2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十一回 戰地金門篇(四) 殺手植物 消逝中‧‧‧
  2019 年 9 月 16 日,金門探勘最後一日🕵️‍♀️,小隊前往當地一處著名的季節性濕地,那是多種食蟲植物在臺灣最後的倖存地之一。
 
其實,臺博館於 2017 年就曾以新竹蓮花寺濕地(註… 更多 1)為題舉辦特展,引領大眾認識臺灣本土的食蟲植物。當時就有成員發願,總有一天要親眼見到這群殺手植物在臺灣野外的迷人風采。如今夢想即將實現,怎不令人興奮呢?
 
事前也作了不少功課,例如臺灣的食蟲植物大抵分屬兩個植物家族:狸藻和茅膏菜(或稱毛氈苔),各自採用截然不同的捕蟲策略:1️⃣狸藻自帶威力強大的捕蟲袋,就像《西遊記》中金角大王的紫金紅葫蘆,能透過特定機制將獵物主動吸入容器中待宰。2️⃣茅膏菜則在葉上掛滿黏液的水滴,路過的蟲類一旦不慎觸動到葉上腺毛,葉片會在極短時間內被激活成可怕的觸手,將獵物連黏帶捲地死死按住,並開始分泌令蟲絕望的消化液。
  
然而著名產地不等於著名景點,該濕地無法透過 Google Map 或 OpenStreetMap 直接搜索到。當隊長和虎寶好不容易找到入口並進入,才瞭解那其實就是幾片早已荒蕪的田地。往昔的田畦早已為高度及腰的禾草所覆蓋,涉行其間,就像在草海裡游泳一樣。雨靴是必須的,因為草下就是潮濕的沙質土壤。 畢竟是名產地,隊長和虎寶很快就在草海下方發現開黃花的挖耳草、開紫花的斜果挖耳草、以及植株渾圓如落地金錢的寬葉毛氈苔。而後又在一口深色水塘,看到了滿布池面的絲葉狸藻。數量極少的長葉茅膏菜和長距挖耳草… 更多
10156317341131193 2019-11-07 11:00 308 1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蛻變中的北門館,一起來看看! 👉🏻 想參加北門館(鐵道部)周邊導覽活動請見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70079&request_locale=tw #戰後北門館外貌第三回下回揭曉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周邊導覽活動
10156317343936193 2019-11-06 15:55 34 0 【12/1 環境議思講堂活動取消公告】 原訂12月1日(星期日)舉行的「保龜大作戰-打造食蛇龜新樂園 」講活動,因吳聲海講師身體不適,取消辦理。造成已網路完成報名者不便,特此致歉,敬請見諒。 👉 歡迎參觀其他展覽或參加教育活動 http://www.ntm.gov.tw 💬如尚有相關問題,請洽活動聯絡人
教育推廣組 洪小姐 (02)2382-2699 分機 469 #NTM #臺博館 #十二月一日 #環境議思講堂取消
10156314737606193 2019-11-06 11:00 97 0 11/24【跟著海龜教授尋找綠蠵龜】 11/24(週日)臺博館舉辦環境議思講堂—何處是「龜」鄉?邀請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程一駿教授與大眾分享,講座中會提到海龜雜交,為何不會造成滅種的危機!海龜如何承繼水龜的方式,完成繁衍後代的重要任務,及一妻多夫的兩性關係。還有海龜媽媽在不照顧龜卵的情形下,如何成功的孵出小海龜,及為何剛受精的卵是沒有性別的?講座網路報名雖已經額滿,當日活動仍有現場名額,活動詳情~ https://bit.ly/340n5bd 照片來源:程一駿提供 #NTM #臺博館 #綠蠵龜 #跟著海龜教授尋找綠蠵龜 #環境教育 #生物多樣性 #程一駿
10156314623491193 2019-11-05 17:00 128 0 #臺博館推廣城市探索文化體驗散步導覽
#小綠綠服務大使揭露臺北城市蛻變的痕跡與歷史文化 前些日子透過臺博館,讓北一女學生們在學校教育外,結合博物館教育及資源,展現高中生獨自思辨的能力及對臺北城市歷史文化有更多元的思考角度。臺博館原就培養許多在臺外籍生,透過多語導覽和城市散步導覽培訓,讓來臺就學的外籍生加入臺博館教育推廣的行列。… 更多 本次與北一女的合作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全力支持與推動,北一女校長陳智源亦大力支持並感謝臺博館將北一女最古老的光復樓選入城市散步導覽的景點之一,期許大眾對臺北及北一女的獨特風土留下深刻記憶。 回顧臺博館培訓北一女學生11/2(六)「城市探索-文化體驗」導覽路線共計四組,以具有百年歷史的臺博館本館為核心,分別串聯臺博館土銀展示館、南門園區、北門區域及松菸臺北機場,沿途經過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臺大醫院、臺北賓館、總統府、北一女校內光復樓等。 二二八公園是臺灣第一座歐式的公園,不少古早的宣傳照是找年輕女孩身著中式旗袍、站在日式半月橋上、以臺博西式建築當背景,展現臺北市各種異國元素融合的觀光勝地,代表此公園引領臺灣文化潮流的地位。此外,公園的文化議題包括白色恐怖紀念碑(轉型正義)、黃氏節孝牌坊(文化資產異地保存、臺灣女性議題)、孔子雕像(戰後去殖民化)、放送亭(天皇玉音放送、二二八事件、臺灣同志運動歷史)、日式庭院(日本時代的現代都市規劃和臺灣旅遊推廣、臺北新公園的擴張)、中式涼亭(戰後歷史、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等。 臺博館下回城市散步導覽將由臺博館培訓的外籍生上陣,歡迎踴躍參加:
————————————
城市散步導覽 Blast to the Past: Walking Tour(in English)∣11/16(六)09:30
英語定時導覽 Regular Tour∣Every Sunday 14:00、15:00
————————————— #NTM #臺博館 #北一女 #臺北城市文化探索 #文化體驗服務大使 #TEDx論壇10週年 #多語導覽 #城市散步導覽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NTM Multilingual Tour
10156314641146193 2019-11-05 14:44 116 1
10156311988791193 2019-11-05 11:00 86 0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更多 戰後的鐵道部(臺鐵局),中央軸線的外貌在每逢國定假日時,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在原本由日本籍建𥲒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的英國都鐸式半木造建𥲒中央軸線大門上,只要日曆上有國定假日的紅字,就會鑲上配合不同節日慶祝字樣的北方宮殿式花紋風格的牌樓,相信不少大眾對此依舊記憶猶新。在不久前的國慶日,我們還能在部份政府單位的建築門面,可以見到不同型式的牌樓風格。在您的記憶中,您是否有拍攝留下戰後不同時期被牌樓妝點的鐵道部廳舍呢?歡迎於本文下方留言po照分享,並寫下屬於您與鐵道部廳舍的故事。 #戰後北門館外貌第三回下回揭曉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周邊導覽】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鐵道部)周邊導覽活動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70079&request_locale=tw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44884309236511 2019-11-05 08:00 63 0
10156311915111193 2019-11-04 17:00 110 0 【用自己的語言說唱自己的故事-Bobby Bununggurr -音樂分享會】活動回顧 11/3(週日)下午在南門館(臺博館南門園區)小白宮現場,透過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Bobby… 更多 Bununggurr分享歌謠、吟唱、故事等角度,從原住民音樂,藉由他的語言緩緩唱出屬於他和原住民們的故事,他們所在的地方,一起生活共同交織的過程,以及受到外界影響的轉變和屬於他們發源的起始。用音樂讓大家對於澳大利亞原住民文化有更深層的認識與了解,配合著臺博館特別安排的爵士鼓等樂器,讓在場參與的大家透過澳大利亞原住民歌謠與故事帶回滿滿的感動。 原住民藝術家Bobbby Bununggurr這麼說:
「這是我的故事,用我的語言Ganalbingu演唱,歌曲是關於我們的人民回歸祖國,我外面的紮營地被稱為'Ngalayindi',山脈與沼澤相遇,距離Ramingining社區只有幾個小時的車程,我和我的家人住在那裏生活一起。Ramingining是我的祖父母的國家,社區由特派的團建立,然後70年代由政府接管。 Ramingining區域是一個bungul(舞蹈)地方,是淡水的源頭。家人從他們的外紮營地搬進來。這些歌曲混合了我幾年前製作的傳統唱片,以及與音樂家/製片人Allen Murphy的一些新唱片。我喜歡各種節拍和節奏,Allen現場演奏鼓再加上我的聲音循環演奏,唱歌和講故事。」 大師: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0/02/09
展館:本館 - 一樓東展間、一樓西展間
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_179_2394.html #NTM #臺博館 #大師 #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
#BobbyBununggurr #音樂分享會
#國立臺灣博物館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澳洲辦事處
10156311804401193 2019-11-04 11:30 285 0 #大手拉小手
臺博館帶北一女將臺灣推向世界舞臺
#臺北城市文化探索 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並執行與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合作「文化體驗服務大使」計畫,以國際旅客為服務對象,由臺博館規劃「城市探索-文化體驗」的散步導覽外語培訓課程,訓練北一女學生擔任導覽人員,透過博物館、歷史古蹟、街景風貌等場域空間揭露臺北城市蛻變的痕跡,也讓城市化身為文化教育體驗場域。… 更多 首次服務即為來臺參加11/2(六)TEDx論壇10週年活動臺北場的與會者超過200位來自亞洲各國的TEDx策展團隊核心成員,在臺博館培訓的外語導覽員引導下,北一女服務大使以向友人介紹私房行程的方式展開對話,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以博物館系統為媒介,逐步帶出臺北城市的歷史文化。 臺博館接受文化部指派擔任接待大使,除了展現臺灣博物館的能量外,也為明年臺博系統建置完成暖身,博物館是認識一個國家過去及當代歷史的最佳媒介,同時也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輔助場域,例如臺博館南門園區建築過去是東亞最大的化學加工場「臺北樟腦工廠」、目前的展覽介紹臺灣產業發展的歷史人文反思,與高中的歷史或人文方面課程有深切關聯。希望本次的合作及導覽活動,能啟發年輕世代對臺灣文化參與的興趣,也希望藉由全球最受歡迎的創意社群及論壇成員,讓臺灣文化相關議題能在亞洲地區發酵。 #NTM #臺博館 #北一女 #臺北城市文化探索 #文化體驗服務大使 #TEDx論壇10週年
10156311769206193 2019-11-04 09:51 125 3 【11月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導覽場次公告】 時間:10:30
日期:11/6(週三)、11/7(週四)、11/13(週三)、11/21(週四)、11/28(週四)、11/30(週六) 時間:14:30
日期:11/16(週六)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提供樹皮畫展語音導覽服務,可以事先於手機下載APP,現場就可直接使用。… 更多 Google Play➡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coustiguide.NationTaiwanMuseum&hl=zh_TW App Store➡https://apps.apple.com/tw/app/%E8%87%BA%E5%8D%9A%E6%95%B8%E4%BD%8D%E5%B0%8E%E8%A6%BD/id1418438311 於展場內的展板上,也有QR-Code可供掃描,進一步瞭解展覽內容哦! #NTM #臺博館 #澳大利亞樹皮畫特展 #導覽
#臺博數位導覽也有樹皮畫展 #qrcode
2220492351582383 2019-11-03 14:06 111 0 澳大利亞原住民音樂分享會Bobby Bununggurr
10156304704656193 2019-11-03 11:00 146 1 <樟腦、血淚與原漢衝突> 無論是明鄭時期、清代開山撫番,到1895年臺灣進入日本時代的理番政策。不同時期均為了開發臺灣的資源,從中獲取利益,例如樟腦,發生不同情況的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衝突。以日本時代舉例,利用警察系統,初期設置"隘勇線"和隘寮的武力高壓統治。後期以教育推動軟性治理,設置"駐在所",甚至兩種制度併行推動的情形,所以臺灣產業的發展歷史過程,可謂"一片樟腦,一滴血"。 #NTM #臺博館 #南門園區 #南門館 #煎熬時代 #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常設展
10156304668061193 2019-11-02 11:00 157 4 <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南門園區的前身是1899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南門工場 ,雖然目前僅存紅樓、小白宮與四百石消防貯水池,面積僅原本八分之一不到。但是,園區內的紅樓,可是與隔著南昌路的台灣菸酒公司使用的日本時代專賣局建築,可都是國定古蹟,而且與228公園內的本館建築,共同於1998年6月10日指定為國定古蹟。 #NTM #臺博館 #南門園區歷史與建築 #南門館
10156306585306193 2019-11-02 09:38 99 2 <本館館前廣場安全提醒> 本館館前廣場今日舉辦TedxWeekend活動,現場設有大型活動設備,提醒您行經該區時注意安全。 #NTM #臺博館 #TedxWeekend活動 #館前廣場
10156304083306193 2019-11-01 15:00 77 1 【臺博館新住民服務大使引領師大國際學生走訪菲律賓街】… 更多 10/29這天,在臺博館新住民服務大使陳慈治女士的帶領,讓師大國際學生群,走訪菲律賓街,讓學生們不用出國就能體驗不同的民族文化與歷史風情。透過來到臺灣的新住民與移工們,帶來家鄉的飲食,為臺灣帶進他們的多元飲食及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臺灣的菲律賓街何時形成?為何菲律賓移工們會選擇聚集在中山北路三段的聖多福天主堂?這裡的發展脈絡與特色,背後有什麼漫長的故事。讓學生對新住民和移工們的文化與生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瞭解這裡的族群與商店的行程,以及不同於你我周遭的飲食與常民生活。 說到中山北路的歷史,可以往前推到日本時代的三線道路,在歌曲〈月夜愁〉的歌詞中第一句,就已經點出三線路。在「城內」的三線路,是日本時代都市計畫拆除城牆的道路,而現今中山北路則是日本時代前往臺灣神社參拜,很重要的「敕使街道」。1949年後,國民政府與美軍駐臺,陽明山有許多的美軍宿舍,沿著中山北路,每到週末假日,就是美軍阿兵休假放風的時間,中山北路、晴光市場一帶,就形成了美軍聚集的地點,同時,為了讓美軍們能做禮拜,所以在此設置了聖多福天主堂。而附近在當時也成立許多美國風格的餐飲商店與酒吧等,而要離開臺灣的美軍,則是會在離開前,在晴光市場賣掉手上值錢的物品,好籌出回美國的船票。 1970年代起,臺灣經濟起飛,許多臺灣人在世界各地跑船當船員,甚至是作貿易,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在1979年斷交後,晴光市場販售柏倈品的特色依舊在,四處跑船工作的船員,在各地的港口會買些東西,就會帶到這裡賣,換成現金買一些好的食物或是把現金變成家人重要的經濟來源。1990年代,臺灣開放引進外籍移工,菲律賓人首批引進臺灣,因為信仰的需求,所以菲律賓移工聚集在聖多福天主堂,原本以美軍為主的商店,也轉為服務菲律賓人的需求,而菲律賓也曾被美國統治過一段時間,所以也有受到美國文化影響。這些菲律賓人也很習慣接受原本這裡的美國文化酒吧與商店,也有提供一些菲律賓的食物和超市,甚至是換匯或將在臺灣工作的錢匯回家鄉,讓家人有著較好的生活,而原本以高價商品販售的金萬萬百貨,也嗅到這股商機,也轉型服務以菲律賓移工和新住民為主的商店,讓中山北路一帶,仍保有不同時期和風格的異國情調。 整個臺灣都是臺博館,臺博館培訓的大使則是最美的橋樑。 #NTM #臺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新住民服務大使 #文化平權 #菲律賓街 #敕使街道 #中山北路
10156303975841193 2019-11-01 11:00 96 0 【這盤吃什麼】… 更多 在海鮮攤的這個單元中,無論是闖關或一般參觀的民眾均可體驗。但是,如果沒有事先看清楚活動操作流程的話,通常會見到小朋友將這裡當成「打地鼠」的概念,遠遠就會聽到小朋友非常大力拍打的情形。由於按下去會有燈亮起,對小朋友頗具吸引力。此時工作人員就會微笑的來和小朋友溝通,並且親身示範給小朋友看,只要使用一根手指頭,輕輕按壓,就會亮起。否則,要是機器生病了,那麼其他小朋友就無法體驗了。通常小朋友跟著館員示範做一次,就能解決變成「打地鼠」的問題。 但是,這個展覽其實透過這個互動展示,在按鈕上呈現小朋友看過或吃過的食物,像是涼拌海蜇皮、乾煎鮭魚、海膽軍艦壽司、蝦仁炒飯、蒜香龍珠等。只要選其中一道自己喜歡的菜色,例如龍珠好了,只要按下去,就會有一條發亮的路線,向上尋找。原來,它是魷魚的嘴巴,再往上看,原來完整的魷魚的樣子就出來了。而魷魚嘴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部份,看起來很有彈性,難怪很適合做成龍珠或是魷魚嘴羹。透過這樣的傳達過程,就是想讓小朋友知道原來我們吃的食物,可能是某種生物身上其中一部份的器官,再進一步知道,原來這個器官所屬的生物是長成什麼樣子。就是在傳達,我們吃的食物,是怎樣從海洋裡的生物逐漸變成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的概念喔。 展覽簡介~ 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_185_1002.html
2019【來say菜市場】展覽闖關活動報名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077&request_locale=tw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南門園區 #來SAY菜市場 #食物中的生物學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