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4

文章 留言
5525275570854697
時間:2022-04-01 07:59
#羅一鈞 一句「很久沒有洗衣服了⋯」讓陳時中大感心酸 #指揮中心 #YNE
超連結 TW.NEWS.YAHOO.COM

羅一鈞深夜突請假不開會!陳時中一聽原因:眼淚快流下來

台灣連日來疫情多點爆發,連帶讓防疫人員也疲於奔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31)日提到身為事務官的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深夜11點40分突然向他告假不開會,原因讓他「眼淚快流下來」。
從地方到中央的防疫人員確實都很辛苦,守住了了台灣這樣的成果,二年多的時間不算短,我會感謝所有參與人員。與其酸言製造了對立,更期盼聽到的是建言與就事論事的提出政策不足之處。朝正面的社會邁進!!
5526633787385542
時間:2022-04-01 20:40
疫苗打好打滿,慢慢回復常態生活 #疫情 #蘇貞昌 #YNE
超連結 TW.NEWS.YAHOO.COM

蘇揆拋「新台灣模式」:確診數一定增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升溫,昨日無論本土或境外移入病例數都是近來高點,外界關注清明連假防疫措施調整與否。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日回應,我們國家要採用
有人說要清零、有人反對第四劑、有人說共存、有人怪放人入境,觀光業说政府不顧人民生計,要求357模式開放,有的只為了酸,有的是真實的意見。反正不管採取什麼模式,一定有人駡,只能說在防疫措施上,社會意見太分歧了。幸好二年多來的結果論是不錯,希望能維持下去吧。天佑台灣!
5529526373762950
時間:2022-04-02 20:05
柯文哲表示,對他來講,與其在政治上搞新名詞,不然就講清楚,新台灣模式是什麼內容? #YVD #柯文哲
超連結 TW.NEWS.YAHOO.COM

蘇揆拋「新台灣模式」防疫 柯P嗆:不要再發明新名詞

柯文哲前陣子因為沒戴口罩唱歌挨轟,今天(4月2日)出席活動自爆已經繳罰單,還強調現階段是同島一命,更喊話中央,清零已經是戰略矛盾,舉香港為例,要台灣別重蹈覆轍。針對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的「新台灣模式」,柯....
+1
5534499459932308
時間:2022-04-04 15:36
小女孩被咬傷40多處,幸生命跡象穩定,縣府農業處表示,犬隻登記時是混種犬 #比特犬 #咬傷人 #YWIN
超連結 TW.NEWS.YAHOO.COM

疑似比特犬攻擊 2歲女童路過遭咬傷40多處傷勢嚴重

屏東縣崁頂鄉鹽館路昨天下午發生2歲的謝姓女童被1隻衝出屋外的疑似比特犬攻擊,女童被咬傷40多處,傷勢嚴重,所幸生命跡象穩定,縣府農業處表示,犬隻登記時是混種犬。
@{林俊衛|100000231461089} +1
5536721083043479
時間:2022-04-05 15:15
【Yahoo論壇/奔騰思潮】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曹興誠,最近又講話了。續上次筆者探討曹興誠兩位兒子臺海戰爭是否回國參戰時,曹給出「我兩個兒子都是中華民國籍,一個已經服完兵役,一個今年美國大學畢業,暑假會回來服兵役。臺灣有事,他們都會回來剿共」這種毫無拘束力的承諾後,最近曹又大力喊「兩國論才能保衛臺灣」、「國民黨缺中心思想解散算了」,對國民黨情緒顯露無疑。 #Yblog
超連結 TW.NEWS.YAHOO.COM

【Yahoo論壇/汪葛雷】曹興誠何不棄新加坡籍恢復我國籍,再來說三道四?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曹興誠,最近又講話了。續上次筆者探討曹興誠兩位兒子臺海戰爭是否回國參戰時,曹給出「我兩個兒子都是中華民國籍,一個已經服完兵役,一個今年美國大學畢業,暑假會回來服兵役。臺灣有事,他們都會...
愛聽就聽,不愛聽就放過,不必為一位平民的話去吵,這樣會吵不完。
5537568042958783
時間:2022-04-05 20:49
大家覺得有必要再升級警戒嗎? #防疫措施 #本土疫情 #YFB
超連結 TW.NEWS.YAHOO.COM

5天暴增796例確診…網喊「禁內用順便省電」 陳時中:不打算加嚴管制

[周刊王CTWANT]
@{楊興} 那麼多國家在開放了,那些醫學專家也一定考量過小孩這問題才做出決定的。
Lala Lin 防疫放棄不可能,但看得出來是漸漸鬆,要緩慢過渡到共存。只是看病例增加情況與醫療負荷來隨時調整,也要看有没有新變種出現。要保持彈性,不可能一刀切。先不論上海模式好不好,但現實上不太可能在台灣實施,老百姓應不會接受。
@{林志隆} 不可能一下子全放開,病例會爆增太快,看得出來是慢慢鬆綁,要緩慢過渡到共存。
@{Chen Bu Ding} 不會全倒光,垂死!
@{蘇柏樺} 可能怕被罵說枉顧人命,台灣各顏色間對立太嚴重,很難以專業方向來討論。不過嗅得出政府若因應病例增加太快時,有打算如此做。
Nor Wayna 防疫放棄不可能,看得出來是漸漸鬆,要緩慢過渡到共存。只是看病例增加情況與醫療負荷來隨時調整,也要看有没有新變種出現。要保持彈性,不可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