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3

文章 留言
692317368789301
時間:2022-03-08 16:07
三八婦女節,早上九點鐘,范雲委員邀我和多位女立委一同召開「支持女性實現自我」記者會,女力團結,我們約定要完成8個相關法案。 關於實現自我,我特別想要寫下這位「高秋美」。 「謝謝委員來關心我們,真的感恩。」這是去年7月26日,來自高秋美牧師的訊息,那天也是我第一次拜訪這間座落在彰化縣和美鎮鄉間小路上的「瑪撒露教會」。 我之所以來,是因為消防員Awas Awenpokpok… 更多告訴我「那裡有很多人都是投票給委員」,我馬上回「找時間我要去請安」。可是,一拖就是一年多。 我很難形容到訪那天的震驚!我眼前看到的這棟四層樓建築物,花了19年建造,裡面的工程、裝潢設計都是「自己人」做的工。 來自高雄桃源到彰化工作的「高秋美」,她曾經酗酒度日,無法工作、婚姻就要破碎,竟然有一天,親耳聽見上帝對她說話。她說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立刻擺脫了酒精的綑綁,在痛哭流涕之後,覺得自己應該要幫助跟自己一樣來到都會迷失的族人。多年來,照顧中輟生、單親家庭、無家可歸人士已數百人,很多人笑說「妳家好像中途之家」。 有趣的是,自己的家已容納不下這麼多人,這些被幫助的人,已能正常上班工作,於是大家討論決定「買地蓋真正的中途之家」! 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可以花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慢慢完成這一切。 之後的某一天,我收到高秋美牧師的訊息: 「我們教會12月12號要辦理落成啟用典禮!誠懇邀請委員一起共襄盛舉。」這是11月10日的來訊,我回應可以參加。… 更多
圖片
https://media1.tenor.co/images/0085a15ece90f04ed1752c6cba35ad98/tenor.gif?itemid=14178919
https://media1.tenor.co/images/0085a15ece90f04ed1752c6cba35ad98/tenor.gif?itemid=14178919
696746301679741
時間:2022-03-15 21:26
昨天,在南下的高鐵上,我接到美珠的電話。她以為可以在「國際婦女節午宴」會場上見到我,問我怎麼沒來? 我笑說:「如果讓我知道妳在場,我一定會參加啊!」 電話中她興奮的告訴我,愛畫畫的小女兒惠馨,幾年前,一幅《揹故事的女人》榮獲MAKAPAH美術獎叁獎佳績,也拿到一筆不錯的獎金。沒想到,前陣子接獲消息,有外國大使相中這幅畫,想要致贈總統做為禮物,使節們非常希望能夠邀請到「畫家」來一同致贈。… 更多 美珠想起當年也是全家陪著女兒到台北領獎,這次她決定親自縫製最隆重的傳統服,讓各國使節看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美麗。 美珠的興奮掩藏不住,她到了現場,見到全部都是外國人,才知道這是駐台女性使節共同舉辦的婦女節慶祝活動。 大使告訴女兒,看過許多畫,但是當她駐足在《揹故事的女人》前面欣賞的時候,就再也無法忘記這幅畫。大使她們給了一筆費用,並且說: 「不要無償賣掉自己的文化、土地,而是用自己的文化、土地來賺取別人的尊敬。」 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那個影響西方社會上百年的《西雅圖酋長宣言》:「你如何能買賣天空或者土地?這種念頭對我們而言很陌生。假如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清新與流水的光耀, 您怎能買下它們呢?」 我告訴美珠:「妳說的這位高挑美麗的Huggins 大使,我在原民處長任內曾經跟她在屏東的南島論壇晚宴上即席合音You are my sunshine ,彼此留下美好印象。而現在,我正搭高鐵南下,要再次和當時的幾位使節在南島論壇一同交流。」呵呵,是不是人生無巧不成書啊! 這三天在屏東,「南島論壇」睽違二年後再次登場,今年的主題是「土地」。 昨天的晚宴上,我和來自諾魯、巴布亞紐幾內亞、奈及利亞的大使們交流彼此的土地問題,大家都覺得意猶未盡。可以確定的是,「對話、溝通」是當代原住民族的新挑戰,如同西雅圖酋長所說「我們知道白人不了解我們的想法,在白人看來,這片土地與另一片土地並無不同,那是因為他們是外來者…….」 原住民,我們口沫橫飛論述,我們不噴政治口水。
圖片
698545918166446
時間:2022-03-18 17:02
今天是總質詢日,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把半年才一次的總質詢,獻給了《山林政策:一起走進山林;產業落地經營》! 我邀請「山林治理機關的首長」一同列席,自動走向質詢台的有:教育部長(登山教育)、內政部長(國家公園)、農委會主委(林務局)、交通部長(國家風景管理處)以及原民會主委(原保地)。… 更多 一開始,我分享了蘇貞昌院長在2019年10月向山致敬記者會,提到他在大一時和同學去魯凱族的大鬼湖,完全沒路的狀況下,是在地的嚮導拿著鐮刀走在前方開路! 我說:是的,對獵人而言,彷彿在他們的心中有一個指南針,就算是走在參天的森林裏,還是沒有星星的夜晚,他們總是能夠走出迷團,帶給人安定的力量 。 擔任立委以來,剛好碰到全球COVID-19 疫情,也造成國內登山熱潮,因此也接受了不少關於山林亂象的陳情:像是尖石鄉北得拉曼巨木步道、高雄市茂林區萬山岩雕、南投縣信義鄉丹大林道……等。 我特別向蘇貞昌院長強調,我在陪伴部落的過程中,僅僅能夠提供自己過去在屏東縣政府協助哈尤溪團隊做「霧台鄉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的經驗; 因此,我告訴院長我看見的困難: ➡️不是每個地方都已「劃設保護區」,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有心做「前進登山基地」,也不是每個地方能夠像國家公園「有總量管制」;這些複雜的問題,我認為應該要統一由政府制定政策。 所以,我也在質詢後,特別要求行政院各山林治理機關針對我今天提出的四大訴求進行研議: 👉完備我們在山林產業工作的族人(背工、救難支援人員、嚮導、高山協作員)的勞動權益。 👉考量生態承載力,以及對在地生活最低干擾,授權各山林資源治理機關及地方政府所轄區域,制定入山總量管制標準。 👉落實原基法第22條山林共管精神,提供「定型化契約」,讓山林資源治理機關及在地部落作為依循,發展「在地部落專營」產業模式。 👉所有山林資源治理機關與在地部落、居民合作設立「登山前進基地」,來完善救難訓練、急救護、登山教育、宿營等登山活動的發展。 我今天的15分鐘質詢,時間掌控的不好,二位部長回答之後時間就到了,也就被消音了。所以院長的回答、以及我最後所說的結論,可以說「沒了」。 走回辦公室的路上,我感到非常沮喪,沒想到接到行政院處長的電話:「蘇院長請您提供質詢簡報及訴求,他會交辦各部會討論。」 院長在質詢台上說「向山是政策、致敬是態度」,人生的台上台下,是一樣的道理! #質詢蘇貞昌院長山林政策影片
https://ivod.ly.gov.tw/Play/Clip/1M/136903
圖片
https://media1.tenor.co/images/0085a15ece90f04ed1752c6cba35ad98/tenor.gif?itemid=1417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