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3

文章 留言
4380976998670913
時間:2022-03-21 20:00
市民的高標準要求,是進步城市的象徵。 臺北市朋友對於施政滿意度低,我會檢討改進,不過除了主觀印象外,臺北市各項客觀指標依然遙遙領先,這座進步城市,值得市民朋友光榮驕傲。
圖片
真真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對了
數字是參考值
但是也可以被操控
依據基數的不同顯示出的數值真的公平嗎?
一個成熟的的評量標準
應該把人民丶土地丶文化甚至發展軌跡⋯⋯
與相類似的城市來做比較競爭
才能有效地找到未來發展方針
如果這些數字只是運用在
最狹隘的攻擊詆毀或自high
這是一向自許最美的台灣人
你想要的嗎?
4392784067490206
時間:2022-03-26 13:00
生與死的界線在哪裡?怎麼才算是活著?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要如何走向善終? 我當年在台大外科加護病房工作時,最大的壓力是經過幾天不眠不休的急救,最後需要走出病房,告訴在病房外焦急等待的家屬這句話:「很抱歉,真的救不回來,我們盡力了…」。 病患家屬,不管是父母、夫妻、甚至男女朋友,有撕裂的哭喊、默泣、甚至直接昏過去,那種壓力,每日在生活中上演。我今日在政壇面對的各種謾罵、抹黑打擊,相較之下都微不足道。… 更多 當年還有更困難的,是要與告知已經插管不能講話、但還清醒的病人真實病情,例如:需要四肢截肢,才能繼續搶救治療;或是接受即將死亡的事實,那才是更大的煎熬。 知情、選擇、決定 。 當生命即將走到終點,每個人都應該有知情的權利、有選擇並擁有「拒絕維生醫療」的機會。臺灣早在2015年就通過 #病人自主權利法,當時因為走的太前面,經過三年倡議才正式上路,但直到現在,很多醫生還是不習慣直接與病人討論生死,而是先請病患本人到診間外等,把家人叫進來談,讓家人決定醫療的方式。直到今天,臺灣病患的自主權還是沒有受到完整保障。 我們應該如何 #面對生命、如何 #走向善終?我們又該在別人的生命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要怎麼學會尊重心愛的人,還給他人生中最大的決定權?誠懇的推薦大家都來看看這本書: #如果還有明天。
圖片
我們無法主宰「生」「死」
却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其中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