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4908078322568703
時間:2022-02-18 11:20
《開放山林,向山自盡?》
布農族與林務局的「七彩湖」對話
~高金素梅2022.02.17… 更多 今天,花蓮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來到台北陳情,布農族人的聖域「七彩湖」在林務局1月24日「丹大林班道路公告」後,大量機車湧入靠近七彩湖邊的丹大林區,人潮、機動車輛造成山林生態嚴重的破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有10台機車墜入山谷,今天也發生了第一件人員死亡案例。這種不當開放,變相鼓勵不尊重生命的冒險行為,加重了救難人員的負擔,更加速了地質脆弱步道的崩塌。 荒謬的是,這個地區目前還是山地管制區,也不是林務局開放山林政策中所公告開放的81條林道。丹大林道過去二十年來,歷經颱風洪水侵襲後,除了地質條件脆弱,更已失去林道作為林業經營道路使用的目的。嚴格來說,丹大林道應該正名為「丹大步道」,它只是通往七彩湖的登山步道;既然是步道,怎麼會變成機車的越野場域呢! 我邀請林務局林華慶局長和南投、花蓮林管處長一起來聆聽族人的聲音,如何在山林管理的爭議中,共同討論出可行的方案,讓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好山好水,在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及生態保育的前提下分享民眾。 延伸閱讀:
《開放山林,布農精神遠離?》
https://pse.is/3yqmqv
影片
如果「那裡有危險,不要過去」的禁止變成「那裡有危險,你要過去,要衡量能力,做好準備,風險評估」的山林教育,才不會因噎廢食。

過度保護,只會強化族群間的偏見,山林屬於全台灣人的,如果能夠落實山林教育,歷史傳遞,尊重彼此文化教育,才不會加深文化認知差異下的相互偏見。

丹大的歷史之傷,是20多年來還無法恢復的傷痕,是40年前種下的惡果。

年輕一輩,從未真正踏進丹大這塊封閉將近15年的區域,卻要在這一個月內承擔整個丹大的歷史共業。兩輪騎士變成入侵者,成了丹大原罪。

大多騎士尊重原民的傳統區域,也希望能夠透過騎行進入這來回100公里的既成林班道路,看看歷史,看看平地人從未看過的風景,理解原民對七彩湖的敬畏。

山林教育才是根本,配套政策,限額限量管制,都是方法。禁止是最消極無為的作法。

不但沒有讓任何人理解戶外活動必須承擔的風險,也沒有讓任何人知道任何有風險的活動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山難頻傳,認知不足,族群對立,偏見。
消極無為的禁止,不但沒有改善狀況,反而加深平地人對原民的誤解。兩敗俱傷。
既然委員是這樣認知,機車連收費載客時,怎麼丹大林道就是丹大林道?可以騎機車?開放給一般人兩輪通行出事了就要變成丹大步道?
我們也是台灣出生,土生土長長在台灣,也算原來就生在台灣的住民,尊重各原住民的歷史。
委員這番言論以偏概全,99%守規矩的騎士很難認同。
大多騎士都認同保護林道內布農文化遺產,但刻意醜化兩輪越野騎士,來彰顯自己的能力,實在很難認同。

任何戶外活動都有風險,山林風險教育,文物保存教育以及原住民文化傳遞才應該是委員應該重視的。